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潜能的发挥、自身素质的提高等都与师生关系的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师生关系也影响着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本文试结合现实工作的实例去探讨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师生关系 平等 欣赏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人格平等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所以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师道尊严”了,应该去寻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来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那么,新的师生关系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师生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应是“平等”、“互尊互爱”。结合这些年的教育工作,我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聪明的,只不过是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契机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说是对学习毫无兴趣,更没信心,但是在球场上他却是生龙活虎、雄风尽现。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就得首先肯定他的球技,赞扬他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此类活动,让他们有一种被赏识的成功的感觉。当这种感觉渐渐转化为一种自信时,我们再慢慢引导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这样相信他们在学习上也一定能找到感觉。
二、注重挫折教育,陪伴学生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犯些成长中的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老师应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正确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挫折。有时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都能使他们迷途知返;相反,也会使他们从此消沉下去,在挫折中永远爬不起来。
阿波是我班的生活委员,在工作上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在学习上真是太令人头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上课就是在听天书,我从小学就是睡过来的。”闲暇时间也没少与他聊天、谈心,可收效甚微。他曾说过:“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就是看到书就头痛。”“无事”就“生非”,终于他因违反校纪被学生科劝退,此时他才懊悔,可又无法挽回。他要走了,我依然不想放弃。他来与我告别时,我送了他一本相册并特意在里面写上一段话:“……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只失去舵的航船永远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老师真诚希望你能尽快给自己找到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努力拼搏……愿这本相册能记录下你人生亮丽的风景。”那天,他哭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默念着:但愿他能理解我的那番话,经受住这次挫折真正地站起来。
半年以后,他打来电话告诉我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很累。此刻才真正明白老师当时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大道理”,知识太重要了,告诉我他边工作边读书。以后几乎每个月他都来一次电话,每次我都能听到他成长的喜悦。他已经考出了多个证书,工作也十分出色。前天他又告诉我他要读夜大了。每次我们都要聊上半个小时左右,听着他的叙说,我真的觉得很欣慰。有一次他突然问:“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变化这么大吗?就在我们分别的那一刻,我就下决心要改变自己。那本相册我一直带在身边,每天我都要读一下那段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同时也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的重大。从此后更要慎重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你的言行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啊!所以,我们要学会陪伴自己的学生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三、把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让师生之间“零距离”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应该总想着自己是“老师”、是“指挥者”、是“评判者”而脱离班集体高高在上;能够把自己也看成是集体的一员,和学生平等相处、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可见教育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环境的熏陶、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浸润,在学生的观念、气质、性格、习惯等心理素质中形成持久而稳定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拉近师生在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距离,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
四、携手家庭、社会,引导学生:要做学问,先学做人
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家庭、社会是每一个学生现在、将来都必须面对的,因此,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做好与家庭的沟通、与社会的接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家长错误的爱造成的,所以在寄给家长的成绩报告单中,我附带了一篇文章——《爱的回音壁》,让家长也明白“爱”是双向的,不要剥夺孩子付出爱的权利,孩子只有在付出爱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意义,才会更加去珍惜。同时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为社区老人、孩子送去关怀、带去欢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一种高尚、是一种快乐,让他们逐步懂得做人除了拥有知识外更应该真诚、守信、有爱心、有责任感,这样将来才能担当起家国之重任。
参考文献
1、孟宪平《角色的转变》.《学与思》,2002.7。
2、《素质教育观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关键词:师生关系 平等 欣赏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人格平等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所以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师道尊严”了,应该去寻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来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那么,新的师生关系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师生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应是“平等”、“互尊互爱”。结合这些年的教育工作,我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聪明的,只不过是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契机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说是对学习毫无兴趣,更没信心,但是在球场上他却是生龙活虎、雄风尽现。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就得首先肯定他的球技,赞扬他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此类活动,让他们有一种被赏识的成功的感觉。当这种感觉渐渐转化为一种自信时,我们再慢慢引导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这样相信他们在学习上也一定能找到感觉。
二、注重挫折教育,陪伴学生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犯些成长中的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老师应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正确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挫折。有时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都能使他们迷途知返;相反,也会使他们从此消沉下去,在挫折中永远爬不起来。
阿波是我班的生活委员,在工作上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在学习上真是太令人头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上课就是在听天书,我从小学就是睡过来的。”闲暇时间也没少与他聊天、谈心,可收效甚微。他曾说过:“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就是看到书就头痛。”“无事”就“生非”,终于他因违反校纪被学生科劝退,此时他才懊悔,可又无法挽回。他要走了,我依然不想放弃。他来与我告别时,我送了他一本相册并特意在里面写上一段话:“……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只失去舵的航船永远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老师真诚希望你能尽快给自己找到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努力拼搏……愿这本相册能记录下你人生亮丽的风景。”那天,他哭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默念着:但愿他能理解我的那番话,经受住这次挫折真正地站起来。
半年以后,他打来电话告诉我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很累。此刻才真正明白老师当时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大道理”,知识太重要了,告诉我他边工作边读书。以后几乎每个月他都来一次电话,每次我都能听到他成长的喜悦。他已经考出了多个证书,工作也十分出色。前天他又告诉我他要读夜大了。每次我们都要聊上半个小时左右,听着他的叙说,我真的觉得很欣慰。有一次他突然问:“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变化这么大吗?就在我们分别的那一刻,我就下决心要改变自己。那本相册我一直带在身边,每天我都要读一下那段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同时也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的重大。从此后更要慎重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你的言行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啊!所以,我们要学会陪伴自己的学生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三、把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让师生之间“零距离”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应该总想着自己是“老师”、是“指挥者”、是“评判者”而脱离班集体高高在上;能够把自己也看成是集体的一员,和学生平等相处、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可见教育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环境的熏陶、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浸润,在学生的观念、气质、性格、习惯等心理素质中形成持久而稳定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拉近师生在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距离,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
四、携手家庭、社会,引导学生:要做学问,先学做人
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家庭、社会是每一个学生现在、将来都必须面对的,因此,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做好与家庭的沟通、与社会的接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家长错误的爱造成的,所以在寄给家长的成绩报告单中,我附带了一篇文章——《爱的回音壁》,让家长也明白“爱”是双向的,不要剥夺孩子付出爱的权利,孩子只有在付出爱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意义,才会更加去珍惜。同时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为社区老人、孩子送去关怀、带去欢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一种高尚、是一种快乐,让他们逐步懂得做人除了拥有知识外更应该真诚、守信、有爱心、有责任感,这样将来才能担当起家国之重任。
参考文献
1、孟宪平《角色的转变》.《学与思》,2002.7。
2、《素质教育观念》[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