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芪明顆粒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增殖期DR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I-III期非增殖期DR的85例(17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90眼),对照组40例(80眼),观察组给予芪明颗粒口服,4.5g/袋,每次1袋,1d3次,疗程3个月;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2片/次,3次/d,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芪明颗粒口服,4.5g/袋,每次1袋,1d3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及有无新生血管生成等,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显效50眼,有效3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显效33眼,有效25眼,无效22眼,总有效率72.5%。观察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非增殖期DR较单独芪明颗粒疗效有显著的提高,是一种安全、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芪明颗粒;卵磷脂络合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5-0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断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也相对增加。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85%左右是由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正成为成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DR的治疗方法除了激光光凝及晚期手术外,早期的药物治疗本病非增殖期患者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笔者对确诊的85例非增殖期DR患者服用中药芪明颗粒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FFA变化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病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经FFA确诊的非增殖期DR患者,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0.5±2.6岁;糖尿病病程在5-30年,平均17.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1-8年,平均4.5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90眼),对照组40例(80眼),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参照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DR分为6期,I-III期为非增殖期,IV-VI期为增殖期。眼底病变分别为:有微血管瘤或合并小出血;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有黄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I期的诊断,近半年来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9.0mmol/L,血压基本稳定,均排除急性感染、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排除有过敏史者、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合并其他眼病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宣教基础上常规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诺和锐、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等),控制血糖空腹在7mmol/L以下,餐后2h在9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特殊治疗:观察组加用芪明颗粒(国药准字Z20090036,成分: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每袋装4.5g,每盒15袋)1袋(4.5g)3次/d,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300μg/次,3次/d;对照组单用芪明颗粒1袋(4.5g)3次/d,均连续用药3个月。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底、FFA检查,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1.4疗效标准参照SFDA《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视力进步≥4行,或视力≥1.0;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有2项以上减轻或消失达到要求;FFA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改变有2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变化程度≥20%。有效:视力进步≥2行;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有1项以上减轻或消失达到要求;FFA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2治疗结果
观察组90眼,显效50眼,有效3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80眼,显效33眼,有效25眼,无效22眼,总有效率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DR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而引起视网膜的微循环损害[1]。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DR发病的基础。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周细胞选择性丢失、微血管瘤形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进一步产生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动静脉改变,乃至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增殖,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2]。其患病率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逐年增加。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增长。据统计占糖尿病总数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诊断时即有15%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10年病程者视网膜病变达55%,15年以上病程者达70%。早期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往往病变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的发生发展,但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DR的发生发展[3]。随着对DR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药物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早期DR的预防和治疗开创更广阔的途径。 芪明颗粒是一种以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为主治的中药制剂,成分有: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组成,黄芪补中益气,为补气要药。葛根生津止渴,二者配伍益气生津,针对DR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使补而不滞,为君药。枸杞子滋阴补血,养肝明目。地黄滋阴凉血,补益肝肾,二者为臣药,配合君药增强益气养阴功能。蒲黄、充蔚子、水蛭配合君药活血止血,疏通眼絡,去瘀生新,增视明目。药理学研究表明,芪明颗粒对导致DR的毛细血管高通透性、全血和血浆的高粘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眼底渗出具有稳定和改善的作用,进而延缓DR的进展[4]。
卵磷脂络合碘是天然的大豆卵磷脂碘化物质,是一种口服的碘制剂,口服方便、容易吸收、副作用少,只有少数患者偶尔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其药理作用为可以加速恢复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脉络膜血管的正常紧张度及舒缩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供应,促进缺血组织迅速恢复[5]。动物实验显示,卵磷脂络合碘可以促进家兔视网膜组织呼吸,改善RPE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增进视网膜新陈代谢[6]。卵磷脂络合碘和芪明颗粒联合给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组资料观察组90眼,显效50眼,有效3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2.22%;无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容.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3.
[2]陈星华.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4:593-595.
[3]姚毅,赵军平.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2):83-95.
[4]赵建红.芪明颗粒与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2):1594-1595.
[5]唐犀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86眼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6):40-41.
[6]莫斌斌,符成海.沃丽汀片剂[J].中国新药杂志,1999,8(11):771-772.
【关键词】芪明颗粒;卵磷脂络合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5-0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断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也相对增加。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85%左右是由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正成为成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DR的治疗方法除了激光光凝及晚期手术外,早期的药物治疗本病非增殖期患者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笔者对确诊的85例非增殖期DR患者服用中药芪明颗粒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FFA变化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病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经FFA确诊的非增殖期DR患者,其中男43例,女42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0.5±2.6岁;糖尿病病程在5-30年,平均17.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1-8年,平均4.5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90眼),对照组40例(80眼),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参照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DR分为6期,I-III期为非增殖期,IV-VI期为增殖期。眼底病变分别为:有微血管瘤或合并小出血;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有黄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I期的诊断,近半年来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9.0mmol/L,血压基本稳定,均排除急性感染、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排除有过敏史者、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合并其他眼病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宣教基础上常规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诺和锐、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等),控制血糖空腹在7mmol/L以下,餐后2h在9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特殊治疗:观察组加用芪明颗粒(国药准字Z20090036,成分: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每袋装4.5g,每盒15袋)1袋(4.5g)3次/d,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300μg/次,3次/d;对照组单用芪明颗粒1袋(4.5g)3次/d,均连续用药3个月。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底、FFA检查,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1.4疗效标准参照SFDA《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视力进步≥4行,或视力≥1.0;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有2项以上减轻或消失达到要求;FFA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改变有2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变化程度≥20%。有效:视力进步≥2行;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有1项以上减轻或消失达到要求;FFA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2治疗结果
观察组90眼,显效50眼,有效3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80眼,显效33眼,有效25眼,无效22眼,总有效率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DR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而引起视网膜的微循环损害[1]。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DR发病的基础。DR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周细胞选择性丢失、微血管瘤形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进一步产生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动静脉改变,乃至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增殖,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2]。其患病率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逐年增加。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增长。据统计占糖尿病总数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诊断时即有15%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10年病程者视网膜病变达55%,15年以上病程者达70%。早期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往往病变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的发生发展,但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DR的发生发展[3]。随着对DR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药物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早期DR的预防和治疗开创更广阔的途径。 芪明颗粒是一种以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为主治的中药制剂,成分有: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组成,黄芪补中益气,为补气要药。葛根生津止渴,二者配伍益气生津,针对DR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使补而不滞,为君药。枸杞子滋阴补血,养肝明目。地黄滋阴凉血,补益肝肾,二者为臣药,配合君药增强益气养阴功能。蒲黄、充蔚子、水蛭配合君药活血止血,疏通眼絡,去瘀生新,增视明目。药理学研究表明,芪明颗粒对导致DR的毛细血管高通透性、全血和血浆的高粘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眼底渗出具有稳定和改善的作用,进而延缓DR的进展[4]。
卵磷脂络合碘是天然的大豆卵磷脂碘化物质,是一种口服的碘制剂,口服方便、容易吸收、副作用少,只有少数患者偶尔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其药理作用为可以加速恢复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脉络膜血管的正常紧张度及舒缩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供应,促进缺血组织迅速恢复[5]。动物实验显示,卵磷脂络合碘可以促进家兔视网膜组织呼吸,改善RPE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增进视网膜新陈代谢[6]。卵磷脂络合碘和芪明颗粒联合给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组资料观察组90眼,显效50眼,有效33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2.22%;无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容.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3.
[2]陈星华.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4:593-595.
[3]姚毅,赵军平.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2):83-95.
[4]赵建红.芪明颗粒与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12):1594-1595.
[5]唐犀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86眼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6):40-41.
[6]莫斌斌,符成海.沃丽汀片剂[J].中国新药杂志,1999,8(11):77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