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不重视甚至于忽视阅读训练的问题,要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种不良现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除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在中考中同阅读有关的部分分值也相应占很大比重。也就是说,阅读与作文教学已然成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里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阅读能力。在我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农村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初中的閱读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严重地制约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 ,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这使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1]
(二)农村教师的课外不阅读、课下不备课。我们有相当多的农村教师自己就不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在课外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备课。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应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农村学生阅读量及阅读时间少,并没有质量的保证
(一)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存书量不足。农村学校的存书适合初中学生看的很少,学生没有除课本以外的书籍开展阅读。再者,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域偏远、落后,各种各样的书店、书吧基本上没有。因此,农村学生根本无法有充足的书源进行阅读。
(二)农村学生家庭不重视。农村家庭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没有阅读的习惯(现实的情形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照看他们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缺乏阅读意识),更体会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因而不会潜意识的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同时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有限,很难保证有过多的钱用于购书上。
(三)农村学生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指导。有的同学看了一些书,但没人指导、没有方法。作为中学生对于阅读是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认同较为普遍。
三、努力转变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接受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同学们阅读课文后,从“云的形态和天气”及“云上的光彩和天气”两个角度来分别列表,判断天气情况。为了体现平等,学生列表老师也列表,并互相评价。这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的学习,老师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共同改进他们的研究成果。[2]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去品味、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形式多样地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使学生时常感受到阅读的新鲜感、成就感。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变“要他读”为“我要读”、“我愿读”。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也要改进,不要为了应试而开展阅读教学,而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验和理解”,将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四、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推荐一些好的作品,加大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讲述历史故事的读物等、文学名著等。同时,加强其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用网络、报纸等等多种形式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
平时,老师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诵读中华古代经典优秀古诗词、优良传统教育故事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种不良现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掌握自我阅读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相信,在我们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就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素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耿百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
[3]陆文跃.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 2006(04).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除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在中考中同阅读有关的部分分值也相应占很大比重。也就是说,阅读与作文教学已然成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里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阅读能力。在我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农村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初中的閱读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严重地制约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 ,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这使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1]
(二)农村教师的课外不阅读、课下不备课。我们有相当多的农村教师自己就不阅读,或者说不会阅读,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在课外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备课。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应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农村学生阅读量及阅读时间少,并没有质量的保证
(一)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存书量不足。农村学校的存书适合初中学生看的很少,学生没有除课本以外的书籍开展阅读。再者,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域偏远、落后,各种各样的书店、书吧基本上没有。因此,农村学生根本无法有充足的书源进行阅读。
(二)农村学生家庭不重视。农村家庭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没有阅读的习惯(现实的情形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照看他们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缺乏阅读意识),更体会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因而不会潜意识的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同时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有限,很难保证有过多的钱用于购书上。
(三)农村学生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指导。有的同学看了一些书,但没人指导、没有方法。作为中学生对于阅读是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认同较为普遍。
三、努力转变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也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接受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同学们阅读课文后,从“云的形态和天气”及“云上的光彩和天气”两个角度来分别列表,判断天气情况。为了体现平等,学生列表老师也列表,并互相评价。这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的学习,老师不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共同改进他们的研究成果。[2]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去品味、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形式多样地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使学生时常感受到阅读的新鲜感、成就感。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变“要他读”为“我要读”、“我愿读”。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也要改进,不要为了应试而开展阅读教学,而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验和理解”,将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四、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推荐一些好的作品,加大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讲述历史故事的读物等、文学名著等。同时,加强其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用网络、报纸等等多种形式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
平时,老师可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诵读中华古代经典优秀古诗词、优良传统教育故事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种不良现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掌握自我阅读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相信,在我们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就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素养[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耿百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
[3]陆文跃.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