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32例病人中,经门诊治疗28例,住院治疗4例。男3例,女29例;发作年龄为21.3岁左右;病史16天~10年,平均18.3个月。
发作因素:阳性偏头痛家族史26例(81.2%),精神情绪因素18例(56.2%),视觉疲劳12例(37.5%),睡眠不足、劳累等5例(15.6%),季节性发作2例(6.2%),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6例(18.7%),原因不明3例(9.3%)。
临床表现:发作持续时间0.5~14小时,其中1~4小时26例(81.2%);发作间歇期20小时~22个月,其中16例(50%)为10小时~6个月。前驱症状:眩晕32例,视觉疲劳26例,恶心19例,呕吐6例,四肢乏力12例,心烦、易怒、恐惧等精神症状14例,共济失调11例,嗜睡8例,双侧耳鸣5例。全部病人均于上述症状发作半小时内出现搏动性头痛。头痛部位;枕部13例(40.6%),双侧颞部11例(34.3%),单侧颞部7例(21.8%)。发作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TCD检查:发作期9例全部有基底动脉痉挛,表现为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其中3例伴有颈内动脉痉挛;缓解期22例中有17例出现基底动脉痉挛,5例有颈内动脉痉挛,单纯性颈内动脉痉挛1例,正常2例。
讨 论
本组32例病人中,有偏头痛家族史者占81.2%,精神情绪因素占56.2%,视觉疲劳占27.5%,睡眠不足、劳累等占15.6%,与典型偏头痛相似。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底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缺血所致。本组资料表明,很多BAM病人同时合并颈内动脉痉挛,前驱症状繁多,主要有眩晕、嗜睡、精神障碍、视觉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耳鸣、恶心、呕吐等,还可出现语言障碍、偏身麻木、轻偏瘫、复视、幻觉、一过性遗忘、猝倒发作等。
关于BAM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笔者的体会、头痛部位,发作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并不重要,关键是发作性、以椎-基底动脉缺血为前驱症状随之而出现的搏动性头痛。
TCD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不仅可发现血管有无痉挛,还可排除动脉狭窄等改变,药物治疗后还可动态观察。DSA检查虽能明确血管的改变,但具有创伤性,且重复性差。CT、MRI对本病鉴别有一定帮助。EEG检查除对癫痫有特异性外,对本病没有明确帮助。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预后良好,应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视觉疲劳等,尽量保持豁达、心情舒畅,并注意劳逸结合。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本病的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改善,但也有个别病人于反复发作多次而导致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对平均每月1~2次以上发作者,可采取预防用药。
本病治疗与偏头痛及普遍型偏头痛相似,首先应避免诱发因素,预防性用药主要有苯噻啶、心得安、阿司匹林、西比灵等,还可以试用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发作期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应尽量避免应用缩血管剂。
32例病人中,经门诊治疗28例,住院治疗4例。男3例,女29例;发作年龄为21.3岁左右;病史16天~10年,平均18.3个月。
发作因素:阳性偏头痛家族史26例(81.2%),精神情绪因素18例(56.2%),视觉疲劳12例(37.5%),睡眠不足、劳累等5例(15.6%),季节性发作2例(6.2%),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6例(18.7%),原因不明3例(9.3%)。
临床表现:发作持续时间0.5~14小时,其中1~4小时26例(81.2%);发作间歇期20小时~22个月,其中16例(50%)为10小时~6个月。前驱症状:眩晕32例,视觉疲劳26例,恶心19例,呕吐6例,四肢乏力12例,心烦、易怒、恐惧等精神症状14例,共济失调11例,嗜睡8例,双侧耳鸣5例。全部病人均于上述症状发作半小时内出现搏动性头痛。头痛部位;枕部13例(40.6%),双侧颞部11例(34.3%),单侧颞部7例(21.8%)。发作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TCD检查:发作期9例全部有基底动脉痉挛,表现为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其中3例伴有颈内动脉痉挛;缓解期22例中有17例出现基底动脉痉挛,5例有颈内动脉痉挛,单纯性颈内动脉痉挛1例,正常2例。
讨 论
本组32例病人中,有偏头痛家族史者占81.2%,精神情绪因素占56.2%,视觉疲劳占27.5%,睡眠不足、劳累等占15.6%,与典型偏头痛相似。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底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小脑、大脑枕叶缺血所致。本组资料表明,很多BAM病人同时合并颈内动脉痉挛,前驱症状繁多,主要有眩晕、嗜睡、精神障碍、视觉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耳鸣、恶心、呕吐等,还可出现语言障碍、偏身麻木、轻偏瘫、复视、幻觉、一过性遗忘、猝倒发作等。
关于BAM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笔者的体会、头痛部位,发作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并不重要,关键是发作性、以椎-基底动脉缺血为前驱症状随之而出现的搏动性头痛。
TCD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不仅可发现血管有无痉挛,还可排除动脉狭窄等改变,药物治疗后还可动态观察。DSA检查虽能明确血管的改变,但具有创伤性,且重复性差。CT、MRI对本病鉴别有一定帮助。EEG检查除对癫痫有特异性外,对本病没有明确帮助。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预后良好,应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视觉疲劳等,尽量保持豁达、心情舒畅,并注意劳逸结合。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本病的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改善,但也有个别病人于反复发作多次而导致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对平均每月1~2次以上发作者,可采取预防用药。
本病治疗与偏头痛及普遍型偏头痛相似,首先应避免诱发因素,预防性用药主要有苯噻啶、心得安、阿司匹林、西比灵等,还可以试用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发作期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应尽量避免应用缩血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