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课堂上教师就要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使学生在乐思、巧思、善思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最终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会学习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意识 能力培养
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能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取决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逐步提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必须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习俗和现实的状况,迫使我们把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反思放到首要位置上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角度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利于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教”与“学”的气氛,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反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等同于学习回顾、总结,是在此基础上的再认识和提升。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学会学习。会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从而自觉地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乐趣,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充实、自信和坚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反思建构知识,自主体验,会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路更广,方法更新。总之,在学习中,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是学习进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二、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在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下,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主体性,预设“反思”问题。一是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反思都得到发展。二是以学生为反思主体,竭力为学生主体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自觉地从“要我反思”转变为“我要反思”的学习理念。如:在备课时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理解吗?为什么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对你来说怎么做更合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做这件事?这与……有什么联系吗?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呢?在小结时,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强化对比练习,着重以学生反思为重点。这样“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有准备的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三、引导学生反思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解答错误的题,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反思思路,学生通过反思能改正的则再给他打上勾,或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上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下次的错误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解完数学题后,如果能反思一下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探究,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知识,避免解题的疏漏或错误,更重要的还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对原题进行引伸发展。达到深化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本人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题后反思:一是思联系。想一想此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二是思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出最佳解法。三思同类。引导学生反思,回顾与该题同类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四思错误。引导学生扫除或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盲点,使学生错中悟理。在真正有效的反思中,促进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五、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结合教学情境,当学生思考出現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应抓住这个反思时机,优化过程和方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或行为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同伴的多种思维或方法中受到启发,获得启迪,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在反思中感悟到自己的方法确实有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完善自我,更进一步地深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数学教学走到今天,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反思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生活是如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吧,让他们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意识 能力培养
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能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取决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逐步提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必须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习俗和现实的状况,迫使我们把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反思放到首要位置上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角度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利于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教”与“学”的气氛,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反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等同于学习回顾、总结,是在此基础上的再认识和提升。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学会学习。会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从而自觉地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乐趣,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充实、自信和坚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反思建构知识,自主体验,会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路更广,方法更新。总之,在学习中,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是学习进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二、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在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下,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主体性,预设“反思”问题。一是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反思都得到发展。二是以学生为反思主体,竭力为学生主体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自觉地从“要我反思”转变为“我要反思”的学习理念。如:在备课时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理解吗?为什么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对你来说怎么做更合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做这件事?这与……有什么联系吗?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呢?在小结时,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强化对比练习,着重以学生反思为重点。这样“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有准备的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三、引导学生反思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解答错误的题,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反思思路,学生通过反思能改正的则再给他打上勾,或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上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下次的错误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解完数学题后,如果能反思一下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探究,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知识,避免解题的疏漏或错误,更重要的还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对原题进行引伸发展。达到深化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本人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题后反思:一是思联系。想一想此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二是思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出最佳解法。三思同类。引导学生反思,回顾与该题同类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四思错误。引导学生扫除或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盲点,使学生错中悟理。在真正有效的反思中,促进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五、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结合教学情境,当学生思考出現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应抓住这个反思时机,优化过程和方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或行为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同伴的多种思维或方法中受到启发,获得启迪,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在反思中感悟到自己的方法确实有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完善自我,更进一步地深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数学教学走到今天,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反思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生活是如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吧,让他们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