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稜堪倚胜阑干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女词人贺双卿在其词作中,以农妇兼词人的身份,表现出对农家日常生活细节的感同身受,对农村风光的真切体验与描绘,词的风格因此独特而鲜明。艺术上情真语质,毫无心机,出于一片天然。与传统文人刻意为之反映农村题材的词作有很大的区别,在文学创作的方法和理论上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启示。
  【关键词】贺双卿词风格农家本色
  【中图分类号】I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36-03
  
  翻开中国词史,名载其上的大多数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男性文人,偶尔的,闪过寥寥数名女性词人的身影,也不外乎是名媛贵妇、大家闺秀,如李清照、朱淑真,就是清代出现的女词人,如吴藻、顾太清等,也或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或是有着优裕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她们精通诗书,性情高雅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双卿既不是大家闺秀,也并非名媛贵妇,而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妇。《西青散记》卷二载:“双卿者,绡山女子也。世农家。”她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天生就很有慧根灵性。据《西青散记》中的记载:“双卿生夙慧,闻书声即喜笑。十余岁习女红,异巧。其舅为塾师,邻其室,听之,悉暗记。以女红易诗词颂习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灵慧的女子却只能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给“门当户对”的一户农家,这样的婚姻给她带来的是悲剧,据《西青散记》载,双卿“嫁村夫,贫陋颇极,舅姑又劳苦之,不相恤”,最后年纪轻轻就劳瘁以死。她把自己的作品用粉笔写在芦叶、花叶上,流传下来的词只有14首,后人辑为《雪压轩词》。因为双卿的身份就是一名农妇,又一直生活在农村,她所处的环境也几乎接触不到读书人,所以她的作品和名媛闺秀、文人雅士们比起来显得与众不同,双卿在词中反映了自己农妇生活的细节和农家的日常活动、农村的自然风光,她以农妇和才女的身份抒写了自己本真的性情与体验,充满了一种天然动人的农家本色,显得独特而富有个性,下面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一、词作中充满了双卿以农妇之身份对农家日常生活细节的反映
  以她的《浣溪沙》一词为例,这首词的下片写道“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表现了她日常农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生活状态,她趁着节令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种瓜种菜,种完瓜又烧着冒烟的柴火做饭。“嗔”与“怒”表明婆婆与丈夫还对她百般挑剔。词的最后只说自己“日长酸透软腰肢”。没有凄厉的指责,没有凄凄切切的哀怨,也没有过多的叙写自己的愁苦,显得温厚缠绵。这首词中“种瓜”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很独特的效果,让我们对双卿的农村身份有了独特的感知,因为,贵妇和闺秀们不会去种瓜,文人学士们也不会去种瓜,只有身为农妇的双卿会去种瓜。而且,双卿在词作中表现的种瓜并不是像“黛玉葬花”一样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并且其中也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成份,这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日常劳动,不是文人的想象或假设。从这样的细节中我们就能品出双卿的农家本色,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本色,这些出于生活本色的内容成就了她词作的个性特点。
  再如《孤鸾》一词,也是她对自己农妇生活细节的反映。开头写自己发疟疾时候的情形:“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然后写了自己在病中无心梳洗的样子:“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这首词作于雍正十二年农历九月末,当时双卿身患疟疾,病情还日益加重,而且又是农忙季节,除了白天的农活和家务,夜里还要守场,她带病日夜辛劳,衣裙破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修整浣洗,就这样胡乱穿上就去劳动了。词中还写自己:“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反映了自己出嫁后在繁忙的农妇生活中原先白嫩的手腕已经长出了一层老茧,只有脸上还能看得出一些青春的光彩。这样细微的描述,若非亲历,绝不能凭空写出。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说她的词:“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这样的词和文人们凭想象写出来的农家词给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一个是感同身受,一个是隔靴搔痒。单调、琐屑、劳苦的农妇生活使双卿几乎没有闲情去想吟诗作词的事,所以在这首词的下片里双卿也不由得感叹:“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自己的满腹才华几乎要湮灭在日复一日单调而繁重的劳作中!词中还表现了自己带病送饭饷耕,丈夫还嫌饭送迟了大发雷霆:“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据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双卿之夫横戾暴虐,粗丑不堪,双卿无憎意。一日,饷耕迟,夫怒,挥锄拟之,乃为此词。缠绵凄怨,读一生凄楚之语,谁不为之呼天邪!”这样不幸的生活中双卿的如花才情还是绽放出了熠熠光彩。在词中还有“晒棉”、“晚炊”的描写:“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从田里回去后来不及休息,抓紧时间晒好棉,还没坐下喘口气,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又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了。词中描写的生活就是当时下层农妇的生活,整天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劳碌不堪,当然双卿不是一般的农妇,琐屑、劳苦、单调的农家生活经过她的心灵后变成了她词中信手拈来而又顺其自然的内容。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也有很独特的描写:“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烟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这里的“土阶寒雨”,使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了双卿居住的土墙茅屋,那是典型的农家住户,不是那些住在朱楼画栋的贵族文人所能表现出来的,也不是那些追求清雅,“居不可无竹”的士大夫们能写出的,文人们的词里也有听雨,但没有这么浓的农家味道,因为这是双卿自己真正过的生活,真正居住的家,所以在词作中才自然的出现“土阶”、“柴扉”、“种瓜”、“炊黍”等富有农家特征的事物和景物。
  双卿词中还描写了与别的农村妇女之间的交往细节,主要是写和邻女韩西之间的可贵友情。韩西喜欢和同情双卿,帮助她做家务,她发疟疾时韩西也常来探望,为她伤心落泪。双卿也应韩西的要求给她抄写《心经》。双卿的词作里细腻的描写了邻女韩西和她之间的真切的情意。以《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和《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这两首为代表。前一首是韩西出嫁后回娘家,临走时父母为她饯行,双卿因病不能去参加,韩西惦记着她,把自己的食物包好后给她送来,病床上的双卿非常感动,就写下了这首《摸鱼儿》;后一首是韩西出嫁后抒写离别之情的,缠绵凄婉,连用22个叠字,无丝毫雕琢的痕迹,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传统的男性词人的词中有不少表现友情别离的词作,但表现妇女之间友情的基本没有,而女性词人自己的词里也很少写这样的题材,更何况是农村妇女之间的友情。词中描写的对象韩西是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但也正因为这样,双卿的这种词胜过了传统文人之间的那种酬唱之作,显得格外真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卿因为婚姻家庭生活的痛苦不幸和精神上的孤独无依,对身边获得的一点点温暖都格外敏感,所以也格外珍惜与韩西的友谊。这样的情感是自己生造不出来,旁人也模仿不出来的。有的学者质疑双卿的真假,从这两首词里可以看出双卿是真的存在过、生活过,不可能是《西青散记》作者史震林或其他文人的假托虚拟,她词作的内容和水平,以及这种农妇的情感生活本色,是史震林等文人虚拟不出来的。
  双卿无福生在大户人家或书香门第,没有条件去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连她面对着自己喜爱的菊花时也是“愁处欲浇无酒”(《二郎神·菊花》),但她又不同于一般庸俗粗陋的农妇,因为她能在劳苦的农村生活中寻求精神上的一种诗情画意。双卿平日里既要干农活,还要做家务,煮饭洗扫,而且还不得婆婆与丈夫的欢心,这样的生活可谓是劳累繁琐,毫无诗情画意可言。可双卿硬是絮絮哝哝写来,把它化成了一首首鲜明生动,充满农家本色的词,使人一见难忘。这难道不是她显得犹为独特和可贵的地方吗?写诗作词,不一定要“寻章摘句老雕虫”,也不一定要“读书破万卷”,更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修竹环绕、焚香鼓琴的雅舍之中,没有雕琢精美的词句,没有艰深晦涩的典故,没有书香氲氤的环境,也能写出如双卿词一样清新自然的作品,这靠的是精神上的一种诗意,一种灵魂深处的升华,有了这种灵魂的诗意,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不会被湮灭和埋没,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一词中有几句写道:“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在这里她把灯看作是与人一样的多情,似乎留恋不舍,不愿熄灭,要与双卿为伴,从中可以感觉得到双卿性情的细腻敏感,情感的丰富敏锐,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能进入一个自己营造起来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自己从单调贫乏的农家生活中超越出来,升华到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吟诗作词就像是一座渡桥,把双卿从现实世界的此岸渡到了精神世界的彼岸,现实里往往有很多的痛苦、不幸、粗陋、庸俗,而在精神世界里这一切都可以在美与善的洗涤中净化和升华,一切都因此变成了痛苦而又快乐的精神享受。这种作品的动人不在词句,也不在学识,而在于其神韵,因为其作者在本性上就是一个诗意的灵魂,所以其作品从本质上也是动人的。正因为如此,她能把艰苦的农妇生活、农村生活升华到诗意的国度。双卿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很卑微,在精神世界中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二、词作中表现了双卿对农村风光的真切体验与描绘
  双卿词中对农村风光的描绘也具有农家本色,因为她的体验与观看是属于身处其中的角度,不是像文人士大夫站在一个高高的角度向下俯视,更不是一种想象和设想。比如,她在《浣溪纱》中写的“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一读之下,就觉得不俗。感觉清新柔美。夏季四月,江南的梅雨时节,天天飘雨却并不寒冷,雨也不大,她用“漏几丝”来表现,田野中的雨好像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四月烟雨中,牧童正在放牧,春天的树上,刚刚绽放出花朵的枝条显得很柔嫩,牧童经过时顺手折取斜插头上,那么悠然自得。特别是“小田新麦”、“上场”给人一种很浓的农家风味,感觉这是农事生活的自然流露,这是熟悉农事的双卿知道的:季节到了,时候到了,田里的新麦也该上场了,又该有一场收获的忙碌了。这里的“时”是农时,农家之时,农家对时间的计算与反映,是以庄稼的生长变化、农事的转换变更为标志的,所以双卿举言道出,不事雕琢,词中就流露出了一种鲜明的农家本色。
  在她的《春从天上来》中,也描写了她在饷耕途中感觉到的田野风光。借春景抒写春情。比如开头就写:“紫陌春晴,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用很巧妙的笔触写出了一派春景、一片春情。田野中的梅花凋零了,晴朗的春日,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间小路仿佛笼罩着紫色的春烟,小草才从土里钻出来,并没有非常茂盛,显得非常细嫩,衬托出一派明艳的春生。走过春天的田野,一步步都是踏出那美丽的春景。此情此景,细腻而真切,我们也仿佛随着她行走在田野的烂漫春光之中,写得极具真切的体验。而且这不是她像那些贵族妇女一样特意去赏春游玩,而是出于她饷耕途中所见,把农家日常劳动生活与田野的风光描绘结合在一起,这就更能让我们感觉到那种农村田野风光的原汁原味,也更突出了双卿词中的农家本色。
  三、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词
  首先,双卿是真正的农妇,所写的是真正的农家,这种真实的身份和真实的题材使双卿词深刻地区别于传统文人笔下反映农村的那些词。传统文人笔下的农村和田园隔着一段审美的距离、想象的距离、文字的距离,以及阶级的距离,文人对农村充满了审美的观看,但他们始终和农民不是一个阶层,就算他们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里,能亲自体验和观察农村生活,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农民阶层,从根底上就和农民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农村是一种情感关怀和审美关怀的产物,和双卿那种自然而然、信手拈来是不同的。双卿词里面反映农村不是因为刻意的去观察,去审美,而是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家,是她生活的环境,她在词中反映自己情感和生活的时候自然就会相连的写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其次,双卿是女性,出于女性特有的纯真,不像一般男性文人那样多少受到世俗追求的影响。双卿词抒写自我的真情真性,是灵魂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受利益熏陶,不受功名利禄影响。这种词的特点回归了词要渺宜修的本质:即词最初就是抒写人精妙细微的真情实感的,它能更好的传达诗有时候所触及不到的细腻感受。这种纯真本色不是学来的,而是性灵中自然流露的,正像李贽的“童心说”所宣扬的:“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陈廷焯说她的词风:“根于性情”(《词则·别调集》),也正说明了双卿的词风和她的性情有密切的关系,绝不是掉书袋子。双卿词不受前人文字影响,不受旧有知识的束缚。没有模仿,没有抄袭,因而无拘无束,文字洒脱自然。双卿词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没有模仿和因袭前人的作品,因此有她个人的鲜明的痕迹,显得很有特点,也很有个性,因而阅读者也会感到别具一格的新鲜。
  总的来说,双卿身为农妇而又兼为才女,再加上性情潇洒温密,与众不同,她所作的词是词史上很难得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词读起来上接天籁,流露出一派农家本色,与众不同。这种自然本色之气的源头不在《诗经》,不在唐诗宋词,不在死的文字之中,而在于灵魂深处那一泓动人的性灵之泉。这一类型的词作者或许并未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却有着自己对生命特别的体验与感觉,对性灵世界的美与善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她流动在灵魂中的诗情画意向外流溢出来,完全是发于自然,《西青散记》里双卿和邻家妇人曾有这样一段对话:“邻妇曰:‘然则何为洩诗词于外人也?’双卿乃泫然曰:‘是则所谓莲性虽胎,荷丝难殺。藻思绮语,触绪纷来’”这说明双卿作词是灵感涌来,不由得一写为快。因此,这一类的词作品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情真语质,感人至深,无文字因袭的陈旧拘束,无掉书袋子的酸腐,无不着边际的空话大话,所以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双卿词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作品不一定“大”,完全可以写“小”处,写生活的细节,另外,作品要出自真性情,不受前人文字约束。双卿既没条件“读书破万卷”,也没条件“行万里路”,古人认为要做大学问的两个条件双卿都没有办法做到,但她有的是一个具有无限深度和广度的灵魂,因而她能在狭小的天地里,困厄的处境中也能写出有境界、有意味的词作来,这种类型的作者的突出代表还有一个就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她也只活了短短二十多岁,她的一生从未走出过她那狭小单调生活圈子,但她同样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呼啸山庄》,所以说,在文学的世界里,作者的灵魂是否丰富,是否有诗意很重要,而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是否丰富,读的书多不多,物质条件好不好等反而是次要的。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要诗意的栖居”,双卿要忍受的,除了农村生活的艰辛,还有千百年来女性地位的低下,她能于如此穷困的境遇,依然散发出掩盖不住的熠熠光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先天性情生就的一种慧根灵性,也就是说,双卿天生就具有诗人的气质,《西青散记》中说双卿“生夙慧”,在《红楼梦》的开篇里就这一类人物这样评论:“偶值灵秀之气适过,……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双卿就是这样秉灵秀之气而生的一个人。再加之后天她自己的好学善悟,造就了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精神世界,双卿虽然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农妇一样处在同样一种封闭狭窄的环境中,但她在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上已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农妇,并且好比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突然开出的一朵绚烂的精神之花,显得分外的光彩夺目。双卿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的精神中蕴藏着无限的丰富、无限的美、无限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不灭的是灵魂的闪光!对比之下,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优厚,生活自由,审美的神经却日渐迟钝,这样看来,我们更应该多读读古代的词,通过读词,找回那纤细入微、要渺宜修的美感,从而找回对诗意的敏感。
  参考文献
  1 史震林.西青散记.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
  2 杜方琴.贺双卿集.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 痛菊奈何霜——双卿传.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
  4 舒 芜.才子的残酷和才女的冤痛[J].读书,1993(I1)
  5 卢心竹.贺双卿其人其词漫谈.苏州大学学报,1984(1)
  6 李金坤.“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简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其他文献
江苏国标版第11册第7课《船长》一文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作品,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文章讲述了在海难降临的时刻,船长哈尔威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阅读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如何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走近伟大的英雄船长?如何借鉴文章写法,从文中汲取更多营养,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番有益的尝试,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期刊
明初实行的“与民休息”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自汉唐以来的第三个鼎盛时期。但是历时不久,就爆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明初较为轻简的赋役制度屡有变动,十分混乱。明初的田赋分为两类,一为夏税,一为秋粮,“夏税曰米麦、曰钱钞、曰绢,无过八月;秋粮曰米、曰钱钞、曰绢,无过明年二月”。[1]明代的徭役分为三种,即里甲、均徭、杂泛。服役的基础是“计
期刊
周期性,三角中研究的较多,代数中研究的较少,下面我们看关于周期函数的几个命题:  定义:若T为非零常数,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一x,f(T+x)=f(x)恒成立,则f(x)叫做周期函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命题1]若f(x)为偶函数,且f(a+x)=f(a-x),x∈R,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证明略)  [命题2]若f(x)函数满足f(a+x)=f(a-x)且f(b+x)=f(b-x
期刊
滑县道口镇实验小学少先大队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又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教育途径。近年来,他们精心组织开展了“争当文明队员,争创文明小队”少先队主题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队员参与的积极性,使该项活动以旺盛的生命力,有条不紊的开展,呈现出“人人加油,争戴红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并成为该校少先队加强文明教育的主导性活动,有
期刊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推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
期刊
【摘 要】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离退休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离退休党支部建设 新时期 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7.6
期刊
【摘 要】电视文艺节目是大众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以平面化、娱乐化、商业化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语境下,它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本文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对电视文艺作品美学品格提升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视文艺 意境 格调 品位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2-0190-02     采英撷华、博取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的领导有效性,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的管理效益、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1
期刊
【摘要】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策略之一。本文基于管理类课程的特性,论述了相关双语教学的实践,并对改进双语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29-02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据最新统计,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
期刊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包括一系列的完形法则,也就是组织规律,简称组织律,其中包括“图形——背景”理论。文章就这个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结合中国古诗英译做一些简略的探讨。主要从字词行与诗歌,诗歌与文化之间与图形——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的译者理解的不同的“图形”和“背景”,而造成的不同的译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组织律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