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园发展现状调查一与政策建议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 调查的设计。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乡镇中心园的发展现状,为制定乡镇中心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内容包括:乡镇中心园的管理机制、经费投入、办园规模、园舍供给、园长专业素养、教职工队伍、示范辐射等。
  
  2 调查的实施。2010年11月,笔者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九地市教育局的协助下,根据当地乡镇中心园园数比例,挑选78位乡镇中心园园长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为94.9%。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乡镇政府幼教管理力量薄弱,发展规划缺位。乡镇政府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层行政组织,担负制定辖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规范办园行为,构建以乡镇中心园为核心、延伸至辖区各建制村的学前教育网络等多项职责。调查发现,乡镇政府幼教管理力量薄弱,58.2%的乡镇尚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教管理干部。乡镇教管办工作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全面顾及学前教育的发展。77.1%的乡镇尚未制定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处于边缘状态。
  
  2 财政拨款有限。收费较低,办园经费紧张。经费是园所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举办者投入的原则,乡镇中心园的经费应以县(区)、乡镇两级财政拨付为主。调查发现,县(区)、乡镇两级财政拨款有限,仅43.2%的园所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47.3%的园所经费主要来源于自收自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乡镇中心园的保育教育费标准偏低,每月收费标准在150元以内的园所占71.6%。在较为偏远的乡镇,部分园所每学期的保育教育费不足300元。受财政拨款和低收费的双重影响,乡镇中心园的办园经费普遍较为紧张。经费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园所占48.6%,处于勉强维持状态的园所占41.9%。
  
  3 隶属乡镇中心校,缺乏办园自主权。园长负责制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园长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决策、人事和财政等方面享有自主权。调查发现,乡镇中心园隶属乡镇中心校管理的现象严重,园长普遍缺乏办园自主权。仅44.6%的园长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部分园长虽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却担任副园长职务,由乡镇中心校指派副校长担任园长职务。由于缺乏独立的办园自主权,县(区)、乡镇两级财政拨付的学前教育经费、中心园收取的保育教育费难以做到专款专用,园舍改建和环境创设经常遭遇资金瓶颈,中心园的教师编制也常被挤占,教师职务评聘与外出培训边缘化,小学转岗教师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需要。以上现象严重影响了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质量。
  
  4 班级规模超额,园舍紧张,且不符合办园要求。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规模应以不超过12个班、360名幼儿为宜。调查发现,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规模差异较大。班级数横跨1至15之间,多数在6个班以内,普遍存在班级规模超额现象。由于招生名额有限,仅39.2%的园所基本满足入园需求,而48.6%的园所难以满足入园需求。园舍是限制招生名额的重要因素。在人园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园舍显得更为紧张。园舍能勉强维持教学需要的园所仅占21.6%,而园舍紧张或十分紧张的园所占56.8%。由于附设在小学内或由小学富余校舍改建,52.7%的园所仅有教室,难以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在安全性、教育性上存在诸多问题。此外。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差甚远,幼儿园的游戏和教育教学活动经常受到干扰。
  
  5 在编教师比例偏低。编外教师队伍不稳定。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园所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的关键,调查发现,乡镇中心园的教师年龄、专业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82.9%的园所以31岁~40岁教师为主,62.2%的园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为主,60.8%的园所以大专学历教师为主。然而,乡镇中心园教师缺编的问题相当突出。以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职教师的标准测算,在编教师比例不足40%的园所占52.7%,在编教师比例不足80%的园所占74.3%。个别园所仅园长1人为在编教师,其余教师均为编外人员。由于编外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列入财政预算,在以生养园的情况下,编外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调查发现,编外教师的待遇明显低于在编教师的园所占56.8%,而两者待遇相当的园所仅为6.8%。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加剧了编外教师队伍的流动性。
  
  6 教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幼儿园内部管理的突出难题。幼儿园内部管理通常由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成。调查发现,教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幼儿园内部管理的突出难题。在教学管理方面,41.9%的园长认为,难度最大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在后勤管理方面,59.5%的园长认为,难度最大的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50.0%的园长认为,难度最大的是提升教师素质,27.0%的园长认为,难度最大的是招聘合格教师。由于编制不落实,乡镇中心园以编外聘用的方式难以吸引优秀教师:由于工资待遇偏低,乡镇中心园、培养的优秀教师往往通过招聘考试调入城区任教。
  
  7 指导辖区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对辖区内农村幼儿园的示范与指导是乡镇中心园的明确职责。调查发现,74.3%的园所长期担负着指导任务,17.7%的园所准备启动或近期已经开展指导工作。对于指导的能力,35.1%的园长充满信心,50.0%的园长略显信心不足。在指导效果方面,54.8%的园长认为指导效果较好,而45.2%的园长认为指导效果一般或较差。政策扶持、人员配备和办园水平是影响指导效果的三大因素。28.4%的园长认为,示范辐射的难度在于人手紧缺;24.3%的园长认为。示范辐射的难度在于缺乏政策扶持;20.3%的园长认为,示范辐射的难度在于自身的办园水平有限。
  
  8 园长队伍专业基础扎实。培训提高的愿望迫切。园长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领军人物。调查发现,园长队伍的专业基础扎实。90.5%的园长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82.4%的园长具备幼教高级职称,62.2%的园长具备5年以上的幼儿园管理经验。通过学历提升,54.1%的园长具备大专学历,43.2%的园长具备本科学历。园长参加培训的愿望迫切,98.6%的园长希望参加提高培训。对于培训时间,41.9%的园长首选集中脱产培训,32.4%的园长首选工作日参加培训。对于培训内容,48.7%的园长首选幼儿园管理理论与方法,25.7%的园长首选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对于培训方式,59.4%的园长首选实地考察与经验交流,35.1%的园长首选专题理论学习与研究。
  
  三、对策与建议
  
  1 健全乡镇中心园管理机制,增强行政管理力量。乡镇中心园是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乡镇中心园是县(区)、乡镇两级政府的共同责任。乡镇中心园的管理 应建立县(区)、乡镇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根据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相对区分的原则,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县级政府管理乡镇中心园的主体。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县乡镇中心园发展规划,落实教师编制、工资待遇,推进办园标准化建设。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指导保教活动,组织片区教研,举办园长和师资培训,提高保教质量。乡镇政府负责组建乡镇中心园领导集体,管理日常保教活动,规范办园行为,改善办园环境,构建乡镇中心园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机制。
  理顺乡镇中心校与乡镇中心园的关系。切实提高乡镇中心园在指导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影响力。避免乡镇中心园的小学化倾向,乡镇中心园应当与中心校脱钩,园长应具有独立的办园自主权,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性质。在明确县(区)、乡镇两级政府职责的同时,应增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
  
  2 加大乡镇中心园经费投入,推进办园标准化建设。经费紧缺是当前乡镇中心园改革与发展的普遍难题。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乡镇学前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担研究,科学测算生均培养成本,根据受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建立政府和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实行贫困家庭学前教育财政资助制度,在依法减免贫困家庭儿童保育教育费的基础上,适当给予乡镇中心园财政经费补助。省、市、县(区)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部分用于改善乡镇中心园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和举办师资培训。建立各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相互贯通的财政投资体制。保障乡镇中心园的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办园资金。
  办园标准化建设是学前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各地政府应从办园规模、园舍改建、玩教具投放、教职工配备和经费保障等方面规范乡镇中心园建设。乡镇中心园应独立设置,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人口及生源发展趋势、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选址,办园规模一般控制在6个~12个班。幼儿园的园舍应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办公及辅助用房。富余中小学校舍,必须经过评估和改建,方可供园所投入使用。落实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证编外教师同工同酬。
  
  3 加强乡镇中心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示范引领能力。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来源较为多元,呈现在编幼儿教师少,小学转岗教师和编外教师多的格局。师资队伍素质成为困扰园所发展的瓶颈。加强乡镇中心园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加强小学教师转岗学前教育的适宜性研究,制定小学转岗教师遴选标准,加强转岗教师培训,通过跟岗锻炼、传帮带等活动,促进小学教师顺利转岗。加强乡镇中心园师资队伍建设,还应积极扶持编外教师队伍,通过招聘考试,优先吸收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人编。
  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指导功能。针对乡镇中心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借助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网络,举办乡镇中心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研训活动的质量。翻培育乡镇中心园的园本教研能力,提升保教质量。深入开展农村幼儿园保教活动调查,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需求,定期开展示范观摩和送教入村活动,建立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机制,提升示范引领能力。
其他文献
一、幼儿进餐时能说话吗?    “吃饭时不许说话。”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用餐时对孩子们讲得最多的话。而且,为确保幼儿安静进餐,老师还不停地变换方法。如“谁吃饭的时候在讲话呀?”“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谁吃饭的时候再大声说话,老师可要生气了。”“比一比,谁吃饭的时候最安静。”于是乎,安静进餐成了孩子们用餐时必须遵守的常规和法则。而当有人提出“幼儿园的孩子用餐时是否可以聊一聊?”这一问题时,不少
提起儿童绘画,人们一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了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幼儿美术技能、美术审美的发展。然而,却忽视了儿童画——作为一种幼儿内心世界宣泄与表达的工具,它对于幼儿的个案观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张画纸,其实代表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与氛围,任何有无主题的绘画活动,幼儿都会在美术作品中,通过绘画的前后顺字、形象的大小、用色、布局比例、细部处理等等各种手法倾注自己内心的想法、需要与愿望,而且很多的绘画细节往往能
给孩子别样的爱  孙星星    一天上午入园时,毛锚的妈妈一看到我就对儿子说:“说呀,对老师说呀!把昨天在家里的话对老师说。”而毛锚拉着妈妈的手左摇右晃:“你说,你说呀。”我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他们母子,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毛锚看着我,怯生生地对我说:“孙老师,你做我的姐姐好不好?”  “好啊,好啊,我正好缺个弟弟呢!”我高兴地应道。  说实话,毛锚想做我的弟弟,我真的不敢相信。这
科学类图画书是幼儿早期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宜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集体教学,既能扩充幼儿的阅读素材,又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科学类图画书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了“加法”和“减法”两种手段。    一、“加法”手段    1 增加辅助手段,吸引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大部分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有时会出现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
案例一: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先出示一个魔盒,告诉幼儿里面有个小精灵,并告知小精灵在魔盒里的位置。幼儿的操作任务是通过打孔看到小精灵。由于对神秘的小精灵特别感兴趣,整个活动气氛相当热烈。活动最后,教师把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今天小朋友们都玩得特别高兴,而且也都通过打孔找到了小精灵。  案例二:在《漂亮的窗帘》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三种材料:纸、布、塑料袋子,让幼儿自由分为三组操作制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我园逐渐创立了“游戏取向”的园本课程,该课程的实践特征是:(1)强调游戏精神的课程理念;(2)重视与主题呼应的生活实习场;(3)关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4)重视贯穿于课程始终的课程审议。课程审议,是我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中的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在审议过程中,教师能对自身的工作和思想做进一步总结,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我园的课程审议主要以
区域活动的时候,不少小班孩子每天都会选择同一个区域游戏,对其他区域却视而不见。怎样让他们对这些从小爱去接触的区域活动有兴趣,提高每个区域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呢?我一直在思索着。在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支持、肩发和引导是实现小班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童童是个文静的女孩。天天躲在美术区画画,从不爱去别的区域玩,我在思量如何去引导她走出那一片小天地。一天早上,我看见她画了一个大太阳,还涂上了红色
《耳朵上的绿星星》是一个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松鼠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他本来想用玫瑰花、小草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漂亮。但后来小松鼠宁愿不打扮,也不愿意伤害玫瑰花和小草。萤火虫看到了小松鼠的爱心,变成了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让他成为音乐会上最漂亮的动物。围绕这个故事,我们进行了“如何组织故事教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研讨活动。    第一次试教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故事,理解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模拟练习】  1.古人素有悲秋情怀,杨万里和苏轼在诗词中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分析。  2.两首诗词在表达感情时所用的手法不同,请分析二者的不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