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与传承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策略有步骤的阅读《史记》,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终极人文关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层面的传授,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试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行为规范,爱国与感恩教育投入多一点,绝大部分老师不会关注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做人教育。殊不知,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学生步入社会,对其做人与做事的风格形成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价值观模糊乃至扭曲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改变这些痼疾,引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良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传承和发扬。古人家风家训中所崇尚的尊亲爱幼,感恩诚信,正是传统文化中道、德、孝的体现;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利于家庭秩序和家庭和谐氛围的建立,更是给每个受教育者一份社会责任感,一份担当精神,一份无论身处何处都不改本色的大国公民的文明素养。在这些优秀文化的滋养下,培养出的将是人格健全,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人。因此,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初步形成的中学阶段,笔者认为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切入口,而且,将语文学科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必不可少。笔者首推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课外阅读统一读本。
  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策略地阅读《史记》,益处有四,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其一,能让学生增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能将优秀的古代传记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去理解、分析和评价;其二,能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阅读中学生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形成自己对历史和文学的认识;其三,能在阅读中对人物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品味中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首推《史记》,是因为笔者曾主持过相关的省级课题研究,有实践的感触。正如当时参与研究的实验教师所言,“《史记》富有文学性,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刻画鲜明丰满,与学生的审美兴趣相符合;在语言上,司马迁将书面语和当时的口语融合在一起,摒弃了铺张排比,极少使用骈文句法,语言淳朴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且张弛有度,文言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现在的文言阅读水平。”
  最为关键的是《史记》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特征典型突出,部分英雄人物还具有传奇色彩,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兴趣与人的心理需求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有效激发,他们才会在阅读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主动与文本交流,与思维碰撞。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在确立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史记》中的英雄人物是未来人生的标杆和参照,无论从文学价值或是德育价值而言,他们的传记都值得推荐。
  作为课外集体阅读的篇目,要想取得阅读的高效,仅靠自发的、兴趣导向的个人坚持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必须有组织性、结构性,有功能诉求的阅读策略进行指导。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首先,将《史记》的课外阅读分解为四个阶段:积累与整合,旨在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感受与鉴赏,指导学生精读人物传记的方法;思考与领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作品尤其是人物形象能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形成研究性文本;应用与创新,鼓励学生写出有价值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文言文传记等个性化自传。
  其次,将集体研读与个人精读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日的阅读积累。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因此,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以团队小组为单位,确定语文学科负责的组长,组织成员根据《史记》篇目的难易和文言知识积累的任务,以及组内成员阅读水平的高低,制定出阅读计划。起始阶段的操作策略主要是在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并学习作简单读书的笔记与批注,阅读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坚持将阅读计划落实到每天、每周。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能力的形成没有办法一蹴而就,提升素养必须靠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阅读分解为阶段性任务,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本阶段重在量的积累,教师应定期对团队的阅读进度与落实情况检查和督促,保证团队内部能良性交流与帮扶,并及时给阅读能力较弱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二,去粗取精,优化阅读能效,在传统传记作品的阅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起始阶段的分类与计划落实后,团队小组内部将《史记》中的大量传记文学资料进行去粗取精,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史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针对这些特点,以小组共同探究的方式将所积累的传记文本进行初步归类,并遴选出文学性和史学性水平较高的作品。
  在阅读的过程中保证组内集体精读的时间,集思广益,共同归纳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并以写读后感或人物评议等形式,对同一题材的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发表不同看法,自主探究,共同交流。各个学生团队据此提出有价值的阅读的感受与心得。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史记》人物编排或形象描绘技巧等进行自我分类,形成研究性文本或模仿其体例创作个性化的传记作品。
  在个人精读和集体研读的课外指导上,要让学生明白,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 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显短小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傳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学生可以将《史记》篇目或人物进行归类,也可以从写作手法的不同角度鉴赏,形成专题研究和研究性文本,并在组内交流探讨。   《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突出:有的勤奋苦读,奋发图强;有的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有的执政为民,造福一方;有的惩治贪官,清正廉洁;还有的奋勇杀敌,精忠报国,大多是传递正能量,秉承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传统思想的人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长文史知识,而且深受历史人物高尚人格的感染,高洁情操的熏陶、思想的启迪,更能明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形成更为完善的人格品德。
  此阶段鼓励学生对历史作品尤其是文言文人物传记的评价能提出不同角度的见解,尤其是对学术界有争议的人物提出不同的、有价值的意见,并形成研究性文本,利用班刊或微博等平台展示。
  学生明确了知识和技能目标,且进行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并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提升了语文素养。
  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二年级两个理科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史记》阅读实践,两个理科班的语文小组利用团队的凝聚力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坚持将阅读计划落实到每天、每周。由团队小组长统一检查每周的读书笔记,利用早读或晚自习时间进行交流或推荐。一年下来,收获颇丰。
  其一,各团队小组成员在一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史记》阅读笔记,积累了许多人物素材和读书心得体会,大部分在課余时间都进行过组内或班上的交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筛选概括信息能力,理解、感悟和探究能力。
  其二,长期团队小组的约束与鼓励,分工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包括主体参与的意识、亲和他人的意识、取长补短的意识等等。
  其三,学生从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未形成或难于坚持,到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阅读状态有极大的改变。优秀学生甚至在长期的阅读熏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写出个性化的传记作品。其中不乏个性化的作品。节选本班学生仿《史记》体例为笔者所做传记《吾师瑞玲传》为例:
  玲之追晨逐曦而出,披星戴月而归。心忠教书育人之业,诸多日夜,陪吾等,劝吾等,诸吾等。每逢门生错,不让之而宥之;每逢门生属奇文或致佳绩则多之,却不私之。玲善勉吾曹,常灌输以温暖之言语,似炎炎大漠之绿洲,沁人心脾,予吾辈等前进之动力,常苦口婆心而言,莫让今朝遗恨!
  玲身兼数职于校,工作兢兢业业,各项井井有条,人多之爱岗敬业。除忙于校内事务,且教幼女,抚老父。其如满弓,无一刻松懈。吾辈皆感其行,奋发努力,笔耕不辍。吾亦德其所为,故作此篇以贻之。”
  笔法虽稚嫩,但语言的凝练典雅、人物形象的概括之准确,以及个性化的风格,离不开《史记》阅读的长期熏陶。
  此外,《史记》阅读中对古代文化文化常识的积累,也可作为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切入口之一,此处不做展开。
  一言以蔽之,在《史记》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倡导者、规划者,也可能是某种思想与学术的引领者;学生的角色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体验者,团队小组则是管理者和督促者,三者角色不能互相替代。只有学生亲身的体验感悟与探究,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理解并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感。
  综上所述,选择优秀的课外传统文化资源《史记》作为阅读篇目,能帮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更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庆林.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建民.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4(24).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陆精康.《史记》人物传记的话剧因素[J].教育研究与评论 (课堂观察),2014(3).
  [6]卢临晨.人物传记阅读[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2014(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小学二年级,我是第二批少先队员,第一批没进去,我还为此哭了一场。  谁能加入少先队由班主任决定。她姓张,大概五十岁,每天吊着脸。长得有点像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那只狗,头顶光溜溜的,戴着假发套。  大同学都怕张老师,张老师抽屉里有个木板子,专门打手用的。  这板子还有点来历。有一次张老师在班上问:“谁的爸爸妈妈在木器厂上班啊?”然后在两三只举得高高的小手中点了一个,第二天,那个同学的爸爸就忙不迭
我从台前走到幕后,有时又从幕后回到台前,有时又在台前幕后同时出现。当我用不同的身份游走时,会感到能量在透支,所以需要安静地去吸收能量,去补充自己的不足。   这时,我发觉说话是件很浪费力气的事。现代人每天所说的话可能一半以上都是废话。   在拍戏现场,工作人员七嘴八舌地说着,多半是一些是非或闲话家常。导演、副导演、摄影和灯光叫喊着,也常常是因为大家都不仔细听对方在说什么,只一味说着自己所认为的
散文是什么?  我的意見是:没法说它是什么,只可能说它不是什么。因此它存在于一切有定论的事物之外,准确说,是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定论之外。在白昼筹谋已定的种种规则笼罩不到的地方,若仍漂泊着一些无家可归的思绪,那大半就是散文了——写出来是,不写出来也是。但它不是收容所,它一旦被收容成某种规范,它便是什么了。可它的本色在于不是什么,就是说它从不停留,唯行走是其家园。它终于走到哪儿去谁也说不清。我甚至有个近
【摘要】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论文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美感特征;颐趣养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读促写,内化主体的创美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培养初中生语文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作者应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更新理念,探求语文教学的本质,努力寻找用“读、说、写”构建原生态语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变课堂结构,实现教学的优化,构建训练模式,促使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读;说;写;原生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王兴之墓志  此墓志在1965年出土于南京郊區,刻于公元341年。墓主是晋代王羲之的叔伯兄弟,与王羲之是同时代人。墓志上的字体是带有隶意的楷书,与南朝的《 宝子》碑类似,用笔多方,结体奇拙,富有趣味性。郭沫若先生据此判断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王羲之书风也应似此墓志,而不会写出差异性很大的《兰亭序》。1965年,他将此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在《文物》杂志上,一时附和者甚多。南京高二适先生针锋相对,在《光明日报
【摘要】如何管理好中职生的课堂是一个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试着从心理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心理;语文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接纳学生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到十八岁,这一时期是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
明星乔任梁的离世,让“抑郁症”再一次成为被科普的对象。现在,终于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心情不好”,不是劝患者看开一点、多出去走走就可以痊愈的。它需要去正规的医院看病,并严格遵医嘱服药。  近些年来,我们在媒体或网络当中,甚至在自己的身边,已听闻过一些抑郁症患者选择了自杀离开人世。那些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就这样在盛年的时候凋谢了,令人遗憾。想起就在去年,中国媒体上在报道一位比利时
希望意味著,当你相信  地球不是梦,而是活的肌体。  视觉、触觉和听觉都不骗人,  你在这里看到的所有东西,  就像你站在门口看到的花园。  你不能进去,但它确实存在,  如果我们看得更清楚、更聪明,  我们就能在世界的花园中看到  一种新奇的花和不止一颗的星星。  有些人说:眼睛蒙骗了我们,  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种假象,  他们正是一些没有希望的人。  他们认为,当一个人转过身去,  整个世界就
我很小。我坐在窗台上,身边尽是乱扔一气的玩具、被推倒的积木高塔、眼珠凸出来的洋娃娃。屋里很黑,房间里的空气慢慢冷下来,暗下来。这里没别人;他们都走了,不见了,但你仍可以听到他们的言语声渐渐消失,踢踢踏踏的脚步的回音,几声遥远的笑声。窗外的庭院里空无一人。黑暗从天而降,轻柔地弥漫开来,像黑色露水般落在一切物事上。   那种寂静是最让人难受的,稠密,几乎肉眼可见——阴寒的暮光、钠蒸气灯的昏暗灯光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