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在封建社会,虽然天子为"贵",也须免除老师对自己的"北面而朝"的臣下之礼。封建社会的尊师重道,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何时尊师重道都应该传承下去,发扬开来。
当今社会,现代教育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5年,为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我国决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1993年通过的《教师法》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教师法》的明文规定,也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一、当代大学生尊师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具有高智商、高素质的国家栋梁,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更懂得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可是我们看到的个别大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群体一般是年满18周岁的青年人,他们已经具有了明辨是非、懂得对错的能力,具有独立的思想。但是,大学生中却存在着在尊重老师方面的表现还不如中小学生的现象。大体上,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可以归纳为礼貌、纪律、学业三个方面。
礼貌问题主要是指见面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现在已经不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行大礼,但是见到教课的老师打声招呼应该是基本的礼貌,可是我们很多的大学生对老师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见面也不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问好,就好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没有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没有对传授自己文化知识的老师的感激之情。更有的同学犯了错误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甚至当堂顶撞、谩骂老师,严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各种各样的违反纪律问题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有的同学上课迟到,老师正讲课时他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全然不顾对老师讲课思路和其他同学听课注意力的打断;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在课堂上玩手机、窃窃私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严重破坏课堂的严肃性;有的同学无故旷课、跟谁也不请假就离开学校,或走亲访友、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一点作为学生的纪律观念。这些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现象,在目前大学校园里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在学业方面,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已经不像初中、高中那样重视。他们错误的以为经过中考、高考的拼杀以后,进入大学就应该享受生活了。主要体现在消极听讲,课上不能跟老师积极互动,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表现的很漠然。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写作业,好像学习是在为老师学一样。有的同学四年下来挂十几门课,不能按时毕业的大有人在。其实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好的学习时光,这样白白的浪费,对老师的不尊重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对父母的辛勤培养极不负责任,也就更难奢望这样的人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导致大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原因
作为大学生,无论是在年龄、阅历、能力、思想等各方面都要比中小学生成熟,何以在大学校园里不尊重老师的坏风气较中小学更加严重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由散漫的社会风气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现象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传输给判断分析能力尚欠完善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毕竟年轻,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树立牢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社会上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对大学生产生的目无纪律、自私自利的负面影响;宣传暴力、色情、迷信等不健康的动画片、刊物对大学生思想的腐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对大学生的诱惑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冲击,极易使大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他们的重心不再放在学习上,也就对老师没有了尊重,对学校没有了敬畏。
2、家庭的过度溺爱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80~90年代,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家里的独子独女,整天被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捧在手心里,吃最好的、穿最贵的,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各个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对父母长辈就没有尊重的意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霸道无理的性格,这样家庭教育出的孩子进入大学后,自然也不会懂得尊敬师长,谦恭礼让。甚至更有些过分的家长,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不是理性得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进,而是无理地埋怨老师、敌视学校。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培育出的孩子,要么傲慢无理,要么粗野蛮横,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
3、学校教育的缺失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追求升学率,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的情况才是普遍的现实。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中小学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的培养存在欠缺,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环境较中小学更加自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放松,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文明礼貌素质。如果不能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会是合格的人才,更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各方教育
培养大学生尊重老师的美德,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例如,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必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自觉接受教育;还有就是社会上各种媒体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宣扬,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前段时间陈大惠的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成长,思想品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尊重老师,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当孩子犯错误时,耐心地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绝不能袒护。努力地塑造孩子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谦恭礼让。父母对子女良好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才懂得感恩,知道感谢父母,尊重老师。
学校教育。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礼貌的培养。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不要让这一代成为垮掉的一代。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强大。另外,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让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具备高素质、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栾泽柱.弘扬传统尊师重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
[2]马进.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
当今社会,现代教育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5年,为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我国决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1993年通过的《教师法》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教师法》的明文规定,也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一、当代大学生尊师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具有高智商、高素质的国家栋梁,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更懂得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可是我们看到的个别大学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群体一般是年满18周岁的青年人,他们已经具有了明辨是非、懂得对错的能力,具有独立的思想。但是,大学生中却存在着在尊重老师方面的表现还不如中小学生的现象。大体上,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可以归纳为礼貌、纪律、学业三个方面。
礼貌问题主要是指见面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现在已经不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行大礼,但是见到教课的老师打声招呼应该是基本的礼貌,可是我们很多的大学生对老师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见面也不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问好,就好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没有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没有对传授自己文化知识的老师的感激之情。更有的同学犯了错误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甚至当堂顶撞、谩骂老师,严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各种各样的违反纪律问题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有的同学上课迟到,老师正讲课时他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全然不顾对老师讲课思路和其他同学听课注意力的打断;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在课堂上玩手机、窃窃私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严重破坏课堂的严肃性;有的同学无故旷课、跟谁也不请假就离开学校,或走亲访友、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一点作为学生的纪律观念。这些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现象,在目前大学校园里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在学业方面,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已经不像初中、高中那样重视。他们错误的以为经过中考、高考的拼杀以后,进入大学就应该享受生活了。主要体现在消极听讲,课上不能跟老师积极互动,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表现的很漠然。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写作业,好像学习是在为老师学一样。有的同学四年下来挂十几门课,不能按时毕业的大有人在。其实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好的学习时光,这样白白的浪费,对老师的不尊重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对父母的辛勤培养极不负责任,也就更难奢望这样的人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导致大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原因
作为大学生,无论是在年龄、阅历、能力、思想等各方面都要比中小学生成熟,何以在大学校园里不尊重老师的坏风气较中小学更加严重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由散漫的社会风气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现象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传输给判断分析能力尚欠完善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毕竟年轻,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树立牢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社会上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对大学生产生的目无纪律、自私自利的负面影响;宣传暴力、色情、迷信等不健康的动画片、刊物对大学生思想的腐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对大学生的诱惑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冲击,极易使大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他们的重心不再放在学习上,也就对老师没有了尊重,对学校没有了敬畏。
2、家庭的过度溺爱
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80~90年代,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家里的独子独女,整天被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捧在手心里,吃最好的、穿最贵的,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各个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对父母长辈就没有尊重的意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霸道无理的性格,这样家庭教育出的孩子进入大学后,自然也不会懂得尊敬师长,谦恭礼让。甚至更有些过分的家长,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不是理性得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进,而是无理地埋怨老师、敌视学校。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培育出的孩子,要么傲慢无理,要么粗野蛮横,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
3、学校教育的缺失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由于追求升学率,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的情况才是普遍的现实。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中小学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的培养存在欠缺,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环境较中小学更加自由,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放松,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文明礼貌素质。如果不能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会是合格的人才,更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各方教育
培养大学生尊重老师的美德,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例如,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必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自觉接受教育;还有就是社会上各种媒体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宣扬,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前段时间陈大惠的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成长,思想品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尊重老师,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当孩子犯错误时,耐心地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绝不能袒护。努力地塑造孩子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谦恭礼让。父母对子女良好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才懂得感恩,知道感谢父母,尊重老师。
学校教育。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礼貌的培养。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不要让这一代成为垮掉的一代。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强大。另外,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让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具备高素质、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栾泽柱.弘扬传统尊师重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
[2]马进.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