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难度就愈加的明显。笔者认为,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创立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致力于开放探究型教学情境的创设
总是听语文教师神采飞扬地大谈特谈教学情境,其实,就教学情境而言,数学教师也大有可为。
案例: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你想干些什么呢?(逛街、旅游、春游……)那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
生:好!
师:在春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
生1:要统计好春游的人数。
生2:还要想好用什么车。
生3:我觉得也要考虑好玩什么游戏。
……
师:好的,同学们想得都不错!四(1)班的同学决定五一节期间要到大纵湖风景区去春游,他们在春游前设计了一个春游方案,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
出示春游方案:
本次春游有三种车可以选择:大客车每车坐45人,包车每车400元;中型客车每车坐25人,包车每车250元;小型客车每车坐15人,包车每车200元。本班有40人。
此次春游人员安排:
(1)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学生去春游。
(2)请学号是33的因数的学生去春游。
(3)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学生去春游。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觉得怎样安排比较好呢?
生4:我觉得只要考虑春游的人数就行了,其他的可以不考虑!
生5:他的观点我同意!但如果用第一种方案,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去,那其他人呢?不能照顾到所有人!
生6:第二种方案也是同样的毛病,比刚才那个方案还少了2人,不同意!
生7:还是第三种方案好,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人春游,就是每个人都去!每个人都是四(1)班成员,人人都得去!
生8: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还是觉得第二种方案好,人少有什么不好呢?在春游时人多容易走散,容易出事,人少相互之间好照应,比较安全呀!
……
上述案例,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如何设计春游方案”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在观察、交流、思辨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升了数学素养,增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堂课都得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情境创设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是什么,根据内容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可以引起认知冲突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
二、致力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必须进入到抽象思维阶段,而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架起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
1.重视实践。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做了就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得出“在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及画一个圆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学得有趣,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2.巧用媒体。
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弥补了语言的不足,而且惟妙惟肖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最后,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得出1小时=60分钟。
三、致力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要求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并且记录每种分的结果,然后进行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 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这样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艰难。
(责编 杜 华)
一、致力于开放探究型教学情境的创设
总是听语文教师神采飞扬地大谈特谈教学情境,其实,就教学情境而言,数学教师也大有可为。
案例: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你想干些什么呢?(逛街、旅游、春游……)那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
生:好!
师:在春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
生1:要统计好春游的人数。
生2:还要想好用什么车。
生3:我觉得也要考虑好玩什么游戏。
……
师:好的,同学们想得都不错!四(1)班的同学决定五一节期间要到大纵湖风景区去春游,他们在春游前设计了一个春游方案,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
出示春游方案:
本次春游有三种车可以选择:大客车每车坐45人,包车每车400元;中型客车每车坐25人,包车每车250元;小型客车每车坐15人,包车每车200元。本班有40人。
此次春游人员安排:
(1)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学生去春游。
(2)请学号是33的因数的学生去春游。
(3)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学生去春游。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觉得怎样安排比较好呢?
生4:我觉得只要考虑春游的人数就行了,其他的可以不考虑!
生5:他的观点我同意!但如果用第一种方案,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去,那其他人呢?不能照顾到所有人!
生6:第二种方案也是同样的毛病,比刚才那个方案还少了2人,不同意!
生7:还是第三种方案好,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人春游,就是每个人都去!每个人都是四(1)班成员,人人都得去!
生8: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还是觉得第二种方案好,人少有什么不好呢?在春游时人多容易走散,容易出事,人少相互之间好照应,比较安全呀!
……
上述案例,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如何设计春游方案”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在观察、交流、思辨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升了数学素养,增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堂课都得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情境创设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是什么,根据内容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可以引起认知冲突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
二、致力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必须进入到抽象思维阶段,而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架起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
1.重视实践。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做了就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得出“在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及画一个圆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学得有趣,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2.巧用媒体。
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手段。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弥补了语言的不足,而且惟妙惟肖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最后,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得出1小时=60分钟。
三、致力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要求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并且记录每种分的结果,然后进行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 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这样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艰难。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