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讨论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活动和讨论的次数及时间越来越多,这虽然是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和合作的机会,但在讨论的同时,也为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提供了方便。从有效教学的角度,需要审视我们的课堂讨论,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讨论,笔者观察认为,当前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乱成一团,毫无成效
  在听一位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物,并作一评价。刚宣布开始讨论,学生顿时骚动起来,乱作一团。全班四五十位同学几乎都在说话,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几位举手的同学还是谈自己的认识,没有一个同学讲这是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可见,乱糟糟的讨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并没有达到交流的效果
  二、声音嘈杂,相互干扰
  课堂讨论的气氛越热烈,课堂效果越好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在课堂讨论中,经常看到有些同学声嘶力竭地在争辩。但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真理不一定都掌握在大嗓门的手中。在课堂上,各讨论小组的空间距离很近,很容易相互干扰,所以讨论的声音以不影响其他组的讨论为原则。如果仅仅满足于本小组的讨论全然不顾其他小组的做法,势必导致视觉“污染”。但不少老师往往满足于甚至提倡学生大声讨论,认为这是师生互动热烈,课堂气氛活跃的表现,实际上是与课堂有效性的追求是南辕北辙。
  三、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沉默
  有的小组在课堂讨论时,话语量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很多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认为“事不关己”,在一旁成了“看客”,从而让课堂讨论成为少数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实质上,讨论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倾听并回应。当学生把课堂讨论变成“一家之言”的时候,讨论的碰撞、交流和争辩的作用也就失去了,而那群“沉默的羔羊”也注定让小组的讨论成效大打折扣
  四、趁机聊天,浑水摸鱼
  如果把讨论比作放羊的话,小组中就存在一些不吃草的羊。他们将小组讨论视作休息和放松,不参与学习讨论而趁机聊天玩乐,课堂讨论成了消遣娱乐的“放松时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也造就了一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讨论,让讨论真正成为课堂需要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要讨论的题目
  讨论题目的设置并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太难和太易,容易使学生失去讨论的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使讨论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设置要讨论的问题时,一定把握好尺度,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讨论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跳起来吃到桃子”的感受。
  二、掌握好讨论的时机
  讨论需要有一个基础,要给学生有一定的准备和思考。首先应该有自主思考的机会,然后就思考的困惑和收获一并交流。有的老师热衷于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让学生讨论,殊不知这样容易助长思想上的懒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组讨论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比如规定什么时候自主发言,什么时候按秩序发言,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如何解决,发言的时间如何限定,怎样确保小组讨论的时效性等等,这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遵循规则才能保证小组活动全员参与,富有成效。
  四、小组成员适当分工
  各讨论小组应有主持者、记录者、发言者、倾听者等角色的划分,这样才能活而不乱,并且能及时汇总小组讨论的成果。当然,这些角色最好能进行轮换,否则容易僵死,从而失去活力。
  五、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由于各讨论组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恰当的评价和适度的竞争会激发起小组的活力。教师如果长期漠视小组的评价,必然会导致小组凝聚力不强,小组合作效果差。评价的方法很多,比如可采用积分法,小组夺标法,小组过关法等
  总之,让学生学会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真心希望我们课堂上的讨论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真实成效。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课堂讨论,用好课堂讨论。
其他文献
一、教师要从主体变主导,做好学生的参谋  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为“引导”,即带着学生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其要旨应该是引而不发,导而不露。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绝不能一味地“填鸭式”式地灌输,“标签
期刊
一、师生互爱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而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一)关爱学困
期刊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本,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  一是深刻感受,探究诗歌的语言美。诗歌之美首先体现在词藻、语句的优美之上,因此,诗歌教学首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外在形式之美。学生自由朗读,播放朗读录音,
期刊
一、崇尚师德,敬重师心,尊师爱生  师道兴则教育兴,师道衰则教育衰。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师心并非抽象而是具体可感的,它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中,是教师人格和精神力量的象征。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感召他人,以自己的学识启迪他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引领他人。但教师不是上帝的代言人或层出不穷的理论体系的化身。教师对学生关爱与否或关爱程度,直接关系下一代的道德面貌和身心成长,关系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文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已有多年,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并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改革创新,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教
期刊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思维已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智能所替代,现代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而作文教学的的创新我认为要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是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
期刊
一、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的交际能力。英语写作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能把学到的单纯的语言知识变为实喇语言应用能力且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  二、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其写作兴
期刊
幽默,指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  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去进行批评,让学生笑着认识错误,领悟道理,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日上课,三个大男生迟到了,如果是正当的理由,我可以原谅他们的晚回,但是,他们手中的零食告诉我
期刊
一、何为“移景对比法”  所谓“移景对比法”是指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假设性4改变审美主体对象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在不同背景材料的对比中,明了美的主题和背景之间的特定关系,领会作者所创造的美的意蕴。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通的。我们平常所说“红花要用绿叶衬”,正是说明了审美的主体对象和背景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红花”与“绿叶”之间是一种姊妹式的映衬关系;而“染缸里倒不出白布”的“染缸”和“布”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作文,往往都会有一个绝妙的开头,而开头好的作文,一般都不会差的,因为阅卷老师很可能会先入为主,因作文的开头好而对它另眼相看,即使后面有些许瑕疵,也往往瑕不掩瑜,会对它格外开恩,打分的时候,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多给那么几分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毕业班学生的作文得分,就必须训练他们写好作文的开头段落。如果能够让老师在紧张地改卷过程中眼前一亮,于千万篇作文中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