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大力加强新疆高校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渗透教育方法、多样性教育等方法,把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在本民族中的独特影响力,促进新疆高校的安全稳定和新疆的繁荣建设。
【关键词】新疆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公民意识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是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标志和人生重要道德规范。
近年来,境内外“东突”恐怖分裂势力在遭到持续不断的沉重打击和新的国际反恐形势下在继续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舆论攻势,加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与渗透活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斗争成败影响到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新疆高校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在本民族的影响力,结合爱国主义,对他们广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进一步振奋精神,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把国家主权与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提高加强国防、加强军民团结的自觉性,提高全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斗争,动员和引导他们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为日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爱国主义教育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通过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伟大祖国是各民族的共同家园和全体中国公民利益的代表的基本事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三、培养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新疆高校借助于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受到公民意识教育洗礼。广大“两课”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授课教师应下功夫去深入挖掘,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复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2.借助广播、校园刊物、网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校园媒体须大力集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宣传闪耀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事迹,使校园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主阵地”、“主旋律”的作用;深入到教学、管理、科研、服务、育人的各个方面,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弘扬社会正气,挖掘校园热点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满足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通过树立少数名族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学生干部典范,现身说法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通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力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努力使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公民意识教育践行者。培养的一大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是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可塑性最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党员、干部典范,是从源头上推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把他们培养成为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堡垒和团结各族群众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公民意识的推广工作。
4.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校园文化结合时代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就要努力做到:其一,着力建设校园红色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坚持主旋律,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使民族精神在时代的实践中升华、发展。其二,大力建设校园奉献文化。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从中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到企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前沿,了解国家建设发展的现实,了解社情民意,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教育晚会、推进感恩教育,积极倡导服务奉献精神。其三,积极建设校园科技文化。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民族精神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四,努力建设校园人文文化。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举办感染力强、辐射面广,符合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主题鲜明的人文讲座或论坛,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热点。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和模范群体的事迹、精神,使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将自我成才与国家民族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教育,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渐使广大青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思想素质,树立起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志向,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与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积极投入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中去,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参考文献:
[1]莫敏秋.浅谈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培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2).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8.
[3]罗少良,彭庆红.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求索,2001,(4).
[4]徐园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8.
【关键词】新疆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公民意识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是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标志和人生重要道德规范。
近年来,境内外“东突”恐怖分裂势力在遭到持续不断的沉重打击和新的国际反恐形势下在继续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舆论攻势,加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与渗透活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斗争成败影响到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新疆高校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在本民族的影响力,结合爱国主义,对他们广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进一步振奋精神,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把国家主权与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提高加强国防、加强军民团结的自觉性,提高全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斗争,动员和引导他们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为日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爱国主义教育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通过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伟大祖国是各民族的共同家园和全体中国公民利益的代表的基本事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三、培养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新疆高校借助于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使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受到公民意识教育洗礼。广大“两课”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授课教师应下功夫去深入挖掘,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复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2.借助广播、校园刊物、网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校园媒体须大力集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宣传闪耀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事迹,使校园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主阵地”、“主旋律”的作用;深入到教学、管理、科研、服务、育人的各个方面,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弘扬社会正气,挖掘校园热点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满足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通过树立少数名族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学生干部典范,现身说法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通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力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努力使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公民意识教育践行者。培养的一大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是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教育可塑性最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党员、干部典范,是从源头上推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把他们培养成为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堡垒和团结各族群众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公民意识的推广工作。
4.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校园文化结合时代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就要努力做到:其一,着力建设校园红色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坚持主旋律,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使民族精神在时代的实践中升华、发展。其二,大力建设校园奉献文化。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从中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到企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前沿,了解国家建设发展的现实,了解社情民意,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教育晚会、推进感恩教育,积极倡导服务奉献精神。其三,积极建设校园科技文化。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民族精神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四,努力建设校园人文文化。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举办感染力强、辐射面广,符合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主题鲜明的人文讲座或论坛,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热点。宣传和学习先进人物和模范群体的事迹、精神,使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将自我成才与国家民族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效教育,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渐使广大青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思想素质,树立起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志向,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与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积极投入到祖国的各项建设中去,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参考文献:
[1]莫敏秋.浅谈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培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2).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8.
[3]罗少良,彭庆红.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求索,2001,(4).
[4]徐园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