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是异彩纷呈的。作文,就是真实地反映自己认识到的生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有很多学生却对作文“望而生畏”,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僵硬、呆板,充满空话、套话,这就需要教者切实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引导阅读——积累语言词汇,感受谋篇布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学生写作文,只有勤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为此,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每日读一篇文章(加批注)、每周写两篇笔记”的活动。通过两年的训练,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流畅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读前先想想: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读后再想想:作者是怎样选材,怎么表達的?和我的想法比,好在哪里?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样,不仅让学生从一篇好文章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还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知识。
二、引导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发现使人心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我在教学写人的作文《我的××》时,起先,我要求学生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自以为说得挺具体了,可后来一看学生草稿,大多仍旧模仿例文,千篇一律。于是,我将一位同学叫到讲台前,让大家注意观察,找出特征,并不时加以提醒、点拨。同学们纷纷发言,不仅将这位同学的外貌特点说得相当全面,还说到该生爱咬嘴唇,比较害羞等,甚至连他害羞时的神态、动作都注意到了。这样,他们在听别人发言时,学到了更多的观察方法。最后,都主动地将自己原先的习作作了修改,很多作文写得还真不错。
三、引导审题与选材——明确重点范围,进行个性构思
审题要注意:明确文章是写人、写景,还是记事;明确写作范围;抓住题目的重点词,明确写作重点。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一般不再是全命题作文,而多为话题作文。这类作文在体裁与题材上要求都不再单一,往往既可写人记事,又可写景抒情,重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看起来作文的范围广泛了,似乎容易了,但实际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写出更加个性化的作文来。
我在指导学生写以“我上学的这条路”为话题的作文时,就这样引导学生审题:先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用红“△”标在“路”字下,突出了重点,接着提问:“这次作文要求写哪条路?”学生马上注意到这是一条上学的路。明确了写作范围。然后进一步引导选材:“回忆一下你上学的路,可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或者给你带来了快乐、烦恼的地方?如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学生便开始展开思维,积极回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有的学生从景色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上学之路的美;有的同学从一年四季写出了上学之路给行人带来的快乐;有的同学则抓住上学路上经过的几个地点写出了自己喜欢上学之路……甚至有位同学还将题意进行了引申,写出了因父母出走,多病的爷爷、奶奶是如何艰难地将自己送到距家十里的学校上学的,感受到自己能踏上求学之路的不易。教师只有抓住重点词,循循善诱,启发思考,学生才会有开阔的、活跃的思路,清晰、周密的想象力。有这样的审题过程,那么这篇习作就已成功一半了。
四、引导作文——学习搜集素材,选择表达方式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一次精采的表演,课堂上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如,要写一次活动,就举办一些活动;要写一次实验,就做一做实验;要记一次心理描写,就故意举行一次测试,并强调其重要性……这样,由于亲身经历,感受深刻,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写出来的作文往往都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五、引导修改——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点不假,纵观历代文豪,谁不注重文字的推敲,语言的锤炼?文学大家尚且一再修改自己的作品,何况基本功还很不扎实的小学生呢?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修改文章:首先,略读训练要求及文章,检查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其次,精读中心段落,复查所选材料能否准确表达中心;最后,逐句逐段地朗读全文,修改不通顺、不连贯的句子,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
有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上述方法互改作文。互改作文的做法更容易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而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时,往往也会被文中的闪光点吸引,不知不觉中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刚学写作文,教师应从阅读、观察、审题与选材、写作和修改这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怕写作文,甚至乐写作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愉快,学得自信!
一、引导阅读——积累语言词汇,感受谋篇布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学生写作文,只有勤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语言流畅,文笔优美。为此,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每日读一篇文章(加批注)、每周写两篇笔记”的活动。通过两年的训练,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流畅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读前先想想: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读后再想想:作者是怎样选材,怎么表達的?和我的想法比,好在哪里?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样,不仅让学生从一篇好文章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还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知识。
二、引导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发现使人心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我在教学写人的作文《我的××》时,起先,我要求学生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自以为说得挺具体了,可后来一看学生草稿,大多仍旧模仿例文,千篇一律。于是,我将一位同学叫到讲台前,让大家注意观察,找出特征,并不时加以提醒、点拨。同学们纷纷发言,不仅将这位同学的外貌特点说得相当全面,还说到该生爱咬嘴唇,比较害羞等,甚至连他害羞时的神态、动作都注意到了。这样,他们在听别人发言时,学到了更多的观察方法。最后,都主动地将自己原先的习作作了修改,很多作文写得还真不错。
三、引导审题与选材——明确重点范围,进行个性构思
审题要注意:明确文章是写人、写景,还是记事;明确写作范围;抓住题目的重点词,明确写作重点。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一般不再是全命题作文,而多为话题作文。这类作文在体裁与题材上要求都不再单一,往往既可写人记事,又可写景抒情,重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看起来作文的范围广泛了,似乎容易了,但实际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写出更加个性化的作文来。
我在指导学生写以“我上学的这条路”为话题的作文时,就这样引导学生审题:先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用红“△”标在“路”字下,突出了重点,接着提问:“这次作文要求写哪条路?”学生马上注意到这是一条上学的路。明确了写作范围。然后进一步引导选材:“回忆一下你上学的路,可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或者给你带来了快乐、烦恼的地方?如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学生便开始展开思维,积极回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有的学生从景色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上学之路的美;有的同学从一年四季写出了上学之路给行人带来的快乐;有的同学则抓住上学路上经过的几个地点写出了自己喜欢上学之路……甚至有位同学还将题意进行了引申,写出了因父母出走,多病的爷爷、奶奶是如何艰难地将自己送到距家十里的学校上学的,感受到自己能踏上求学之路的不易。教师只有抓住重点词,循循善诱,启发思考,学生才会有开阔的、活跃的思路,清晰、周密的想象力。有这样的审题过程,那么这篇习作就已成功一半了。
四、引导作文——学习搜集素材,选择表达方式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一次精采的表演,课堂上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如,要写一次活动,就举办一些活动;要写一次实验,就做一做实验;要记一次心理描写,就故意举行一次测试,并强调其重要性……这样,由于亲身经历,感受深刻,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写出来的作文往往都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五、引导修改——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点不假,纵观历代文豪,谁不注重文字的推敲,语言的锤炼?文学大家尚且一再修改自己的作品,何况基本功还很不扎实的小学生呢?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修改文章:首先,略读训练要求及文章,检查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其次,精读中心段落,复查所选材料能否准确表达中心;最后,逐句逐段地朗读全文,修改不通顺、不连贯的句子,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
有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上述方法互改作文。互改作文的做法更容易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而学生在修改别人作文时,往往也会被文中的闪光点吸引,不知不觉中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刚学写作文,教师应从阅读、观察、审题与选材、写作和修改这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怕写作文,甚至乐写作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愉快,学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