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其所具有的众多优势,为广大教师所普遍重视并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许多课堂合作学习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内在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刻的认识。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一、合作学习要选择好内容和时机
学习内容应在个人无法完成时;
学习内容应在学生个人探究有困难时;
学习内容应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学习内容应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合作学习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二、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如,教学“统计”一課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就代替了整个小组,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达到共同提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三、合作学习要有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合作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要求:能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是怎样转化的?把你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看看有几种方法?
(三)精选合作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不是都适合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合作内容。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运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让学生举出实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体油筒要用多少铁皮时,则应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计算粉刷圆柱体蓄水池要多少水泥时,则应求侧面积和一個底面的总面积;计算圆柱体食品盒上商标纸的面积或烟囱的面积时,则只需求侧面积就行了。
(四)及时指导合作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五)全面评价合作效果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许多课堂合作学习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内在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刻的认识。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一、合作学习要选择好内容和时机
学习内容应在个人无法完成时;
学习内容应在学生个人探究有困难时;
学习内容应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学习内容应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合作学习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二、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如,教学“统计”一課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就代替了整个小组,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达到共同提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三、合作学习要有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合作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要求:能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是怎样转化的?把你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看看有几种方法?
(三)精选合作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不是都适合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合作内容。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运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让学生举出实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体油筒要用多少铁皮时,则应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计算粉刷圆柱体蓄水池要多少水泥时,则应求侧面积和一個底面的总面积;计算圆柱体食品盒上商标纸的面积或烟囱的面积时,则只需求侧面积就行了。
(四)及时指导合作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五)全面评价合作效果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