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对于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分析我区当前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入手,着重论述了加快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56-02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我区实际,着眼于新时期文化发展趋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自古以来,内蒙古大草原作为北方各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故土和摇篮,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夏家店文化、朱开沟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庞大体系。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音乐艺术教育多年的高校教师,在近几年的科研工作中,逐渐将关注点由小专业教学转移到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研究上。这其中,始终是以我区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作为主线和切入点的。2012年,笔者申报了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提升内蒙古民族艺术教育人才队伍素质的科学研究”。在该课题的前期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电话、信函、问卷、实地查访等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原始资料和讯息。由此,对于我区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从而形成此文,期许能在当前我区继续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提供点滴可行性建议与创新型思路。
一、我区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磅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强大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所辖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杂居着蒙、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多个民族,历史文明悠久,民族艺术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优势。60多年来,我区的民族艺术教育事业经风沐雨,民族艺术人才层出不穷,为我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也为我们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民族文化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并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热烈号召,真正实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二)高等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彰显特色,成绩突出,硕果累累
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该校的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佳报频传,走出了一条民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崭新之路。2008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了“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44个声音条件优越的蒙古族孩子被从牧区选拔上来,完全采用开放式、民族化、国际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多次成功举办教学展示音乐会,反响强烈。2009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首届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50余位实力派画家拜入“草原画派”领军人物妥木斯大师门下,再次入室研修。时隔一年,138幅草原油画精品隆重展出,令业界饱受震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开展民族艺术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努力,使得他(她)们已经走在了全区各高校的前列,为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在全区各高校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先进、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典范与表率的作用。
(三)基础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进程缓慢,力度不够
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全区20多所大学、中专、职业学院、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民族艺术教育开展现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了3000多份问卷,收回2678份。其中,认为开展情况较好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一般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较差或完全没有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从这些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校对于民族艺术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与文件上。对于升学率和学生考分的过度重视,使得他们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核心内容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发展,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号召,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其中,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加快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正是整个民族文化大区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核心内容。
打造、创建民族文化大区是一项长期、浩大、全面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区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各条文化艺术战线和各种民族文化艺术形态上,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使得传统的草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从而赋予民族文化艺术以新的活力与风采。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作为保障,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前文中,笔者所提到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的创立和“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以及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教育的广泛开展,都为我们在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她)们的实践反复说明,若想确保民族文化艺术的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必须在着力培养“高、精、尖”的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同时,做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工作。这一点,应该被奋战在我区各条文化艺术战线上的广大同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如此,必然会对我区的民族艺术教育,以及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不竭动力
民族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教育,它除了具有其他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性、学术性等特点之外,还兼具民族性、历史性与传承性的特点。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艺术形态或艺术流派,若想长久地传承、发展下去,除了要保持自身鲜明、独到的艺术特点之外,还要顺应时代文化潮流,符合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简言之,就是要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兼具时代性。
比如,我们蒙古族传统的长调民歌,以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气息绵长而著称。但也恰恰是由于这一艺术特点或曰艺术要求,使得一些长调歌手在实践过程中急于扩展音域、盲目练唱高音,或者因为发声方法不科学、违背生理特点和艺术规律,或者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等,导致声带出现病变,从而断送掉了美好的艺术前途与生命。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他(她)们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共性的因素就是忽略了科学的方法。因此,就有声乐教育专家提出,长调演唱要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因为,美声唱法在数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已被学术界普遍公认为是最为完善、最为科学的歌唱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对于这一观点也不尽赞同,在此不做深入探讨。以此为例,只是想说明,任何一门艺术形态或艺术流派,都不能因为保持自身所谓的“特点”和“韵味”,而忽视或者违背了科学的规律。推而广之,民族文化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和要求。如此“主动”或者“被迫着”,在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创新”。
(三)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助力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与进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注重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政策扶持力度,使得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科学人道的,是卓有成效的,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文化”的旗号,借助各种艺术载体和艺术形式的包装,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严峻的威胁与挑战。甚至不惜以支持境外反动势力、遭受国际舆论指责与戕伐为代价,妄图对我实行和平演变阴谋。面对此种现实情形,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具有着重大、深远的政治意义。
三、加快我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分析与论述,笔者认为加快我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继续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社会各界广泛掀起民族艺术的欣赏、学习热潮,培养受众群体。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转型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播撒民族艺术种子,积极做好民族艺术人才储备工作,从而确保我区民族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这一战略号召,至今已历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区民族艺术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条文化战线上成果丰硕,佳讯频传,例如蒙古族长调申遗成功,乌海市着力打造中国书法城,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举世瞩目等等。这些骄人成就的取得,坚定着我们的信心,激发着我们的斗志,民族文化之花必将瑰丽绽放!
——————————
参考文献:
〔1〕张鹏,刘明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的民族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民族艺术教育研究,2012(6).
〔2〕高敏,刘圣涵.民族地区高校设置民族艺术教育专业的构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8).
〔3〕李三强,朱发刚.试论民族艺术教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高教研究,2000(4).
〔4〕马建初.加强民族艺术教育促进和谐社会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1).
〔5〕李金福.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8).
〔6〕郑宇明.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1(1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56-02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我区实际,着眼于新时期文化发展趋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自古以来,内蒙古大草原作为北方各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故土和摇篮,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夏家店文化、朱开沟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庞大体系。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音乐艺术教育多年的高校教师,在近几年的科研工作中,逐渐将关注点由小专业教学转移到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研究上。这其中,始终是以我区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作为主线和切入点的。2012年,笔者申报了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提升内蒙古民族艺术教育人才队伍素质的科学研究”。在该课题的前期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电话、信函、问卷、实地查访等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原始资料和讯息。由此,对于我区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从而形成此文,期许能在当前我区继续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提供点滴可行性建议与创新型思路。
一、我区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磅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强大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所辖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杂居着蒙、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多个民族,历史文明悠久,民族艺术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区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优势。60多年来,我区的民族艺术教育事业经风沐雨,民族艺术人才层出不穷,为我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也为我们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民族文化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并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热烈号召,真正实现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二)高等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彰显特色,成绩突出,硕果累累
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该校的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佳报频传,走出了一条民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崭新之路。2008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了“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44个声音条件优越的蒙古族孩子被从牧区选拔上来,完全采用开放式、民族化、国际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多次成功举办教学展示音乐会,反响强烈。2009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首届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50余位实力派画家拜入“草原画派”领军人物妥木斯大师门下,再次入室研修。时隔一年,138幅草原油画精品隆重展出,令业界饱受震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开展民族艺术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努力,使得他(她)们已经走在了全区各高校的前列,为民族艺术教育工作在全区各高校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先进、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典范与表率的作用。
(三)基础教育阶段,民族艺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进程缓慢,力度不够
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全区20多所大学、中专、职业学院、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民族艺术教育开展现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了3000多份问卷,收回2678份。其中,认为开展情况较好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一般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较差或完全没有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从这些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校对于民族艺术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与文件上。对于升学率和学生考分的过度重视,使得他们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核心内容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发展,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号召,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其中,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加快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正是整个民族文化大区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核心内容。
打造、创建民族文化大区是一项长期、浩大、全面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区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各条文化艺术战线和各种民族文化艺术形态上,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使得传统的草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从而赋予民族文化艺术以新的活力与风采。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作为保障,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前文中,笔者所提到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蒙古族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的创立和“妥木斯油画创作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以及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教育的广泛开展,都为我们在民族艺术教育和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她)们的实践反复说明,若想确保民族文化艺术的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必须在着力培养“高、精、尖”的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同时,做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工作。这一点,应该被奋战在我区各条文化艺术战线上的广大同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如此,必然会对我区的民族艺术教育,以及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不竭动力
民族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教育,它除了具有其他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性、学术性等特点之外,还兼具民族性、历史性与传承性的特点。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艺术形态或艺术流派,若想长久地传承、发展下去,除了要保持自身鲜明、独到的艺术特点之外,还要顺应时代文化潮流,符合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简言之,就是要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兼具时代性。
比如,我们蒙古族传统的长调民歌,以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气息绵长而著称。但也恰恰是由于这一艺术特点或曰艺术要求,使得一些长调歌手在实践过程中急于扩展音域、盲目练唱高音,或者因为发声方法不科学、违背生理特点和艺术规律,或者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等,导致声带出现病变,从而断送掉了美好的艺术前途与生命。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他(她)们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共性的因素就是忽略了科学的方法。因此,就有声乐教育专家提出,长调演唱要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因为,美声唱法在数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已被学术界普遍公认为是最为完善、最为科学的歌唱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对于这一观点也不尽赞同,在此不做深入探讨。以此为例,只是想说明,任何一门艺术形态或艺术流派,都不能因为保持自身所谓的“特点”和“韵味”,而忽视或者违背了科学的规律。推而广之,民族文化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和要求。如此“主动”或者“被迫着”,在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创新”。
(三)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是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助力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与进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注重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政策扶持力度,使得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科学人道的,是卓有成效的,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文化”的旗号,借助各种艺术载体和艺术形式的包装,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严峻的威胁与挑战。甚至不惜以支持境外反动势力、遭受国际舆论指责与戕伐为代价,妄图对我实行和平演变阴谋。面对此种现实情形,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具有着重大、深远的政治意义。
三、加快我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分析与论述,笔者认为加快我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继续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为民族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社会各界广泛掀起民族艺术的欣赏、学习热潮,培养受众群体。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转型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播撒民族艺术种子,积极做好民族艺术人才储备工作,从而确保我区民族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这一战略号召,至今已历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区民族艺术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条文化战线上成果丰硕,佳讯频传,例如蒙古族长调申遗成功,乌海市着力打造中国书法城,红山文化研究成果举世瞩目等等。这些骄人成就的取得,坚定着我们的信心,激发着我们的斗志,民族文化之花必将瑰丽绽放!
——————————
参考文献:
〔1〕张鹏,刘明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的民族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民族艺术教育研究,2012(6).
〔2〕高敏,刘圣涵.民族地区高校设置民族艺术教育专业的构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8).
〔3〕李三强,朱发刚.试论民族艺术教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高教研究,2000(4).
〔4〕马建初.加强民族艺术教育促进和谐社会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1).
〔5〕李金福.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8).
〔6〕郑宇明.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1(10).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