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到科学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从“周学历单”起步,进而推行“周期学习单”,虽有进步但难以深化。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学校围绕挑战性学习支架进行整体建构,在合理性与可能性基础上生长挑战性,为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提供支架,不断丰富学习支架的工具库,创新课堂新样态,教学改革实现从经验到科学的蜕变。
  关键词:学习支架;挑战性学习;经验;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14-03
  近年来,多次造访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深深为孙莹校长和老师们积极的情感和昂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乐观向上,不甘平庸,总想让教育生活更具意义,总想让生命价值更好实现。而且他们找到了一个着力点,一个抓手,即探索建构支持儿童挑战性学习的支架。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富有意义,使他们的职业生涯时常闪烁着创造性劳动的光彩。
  一、从“周学历单”到“周期学习单”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建构支持儿童挑战性学习支架是从学校的经验起步的。孙莹校长和她的团队把人生的意义锚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主动充分发展为表征。孩子们被动的学习状态,引起了他们的忧思,他们从自己做起,从改进每一节课做起。最初的朴素想法就是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智力活动中享有尊严感。采用的方法是要求老师“让”,把时空“让”给学生,甚至规定一节课“10 30”,老师最多讲10分钟,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和探究不少于30分钟。那怎样才能“让”到实处呢?老师们建构了“周学历单”,提前设计好学生一周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周學历单”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周的学习任务。变化是可喜的,学生更多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主体性得以凸显。但是不足也是明显的,时间的刚性切分不科学,固化的模式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貌似而非实质性得到落实。
  好在他们不断在反思中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研制出“周期学习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周期学习单”这一素材包进行课前预习、课内深入思考、课后归纳复习的整合性学习。“周期学习单”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自学定位—学情诊断—共学提升—因需拓展”的四步学习范式。从“周”到“周期”是一次重大的飞跃,前者只是一个外在的时间概念,后者却是一个内在的意义单元。杜威非常强调“一个经验”,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具有“一个经验”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周期学习单”契合这样的要求,而“周期”又是以研究学情为重要内容的,这又使得学生的“一个经验”是以个性化、差异化为基础的,这就使他们一直主张的“适性课堂”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从经验探寻到科学探究
  从“周学历单”到“周期学习单”,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明显成效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落实了,学习有效性体现出来了。但是,教学改革似乎很难进一步深入,“学历单”“学习单”与整体教学的融通感尚未达成,原因就在于他们还处于经验阶段,还需要从经验到科学。“经验”常常是片段的、孤立的,尚未上升为共同话语,还没有成为知识。
  我第一次去扬中市外国语小学,他们就言说了这种困惑。记得吴永军教授也在场,我们和孙莹校长的团队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让事情回到原点:为学生设计“学历单”“学习单”,究竟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这些都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为了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支持。于是大家跳出“学历单”“学习单”,从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入研究,并且一致同意选择“学习支架”这一概念,围绕支持挑战性学习的支架进行整体建构,这就完成了从经验到科学的蜕变。当我们能够用教育科学解释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就可以在一个系统甚至体系的框架内讨论问题,就可以通过深入思考促进整个教学系统的优化,就会发现研究和实践的空间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正是基于挑战性学习支架,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将研究与探索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从挑战性学习支架到挑战性课堂样态
  难能可贵的是,孙校长和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老师们,把项目的成功申报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引导学生进行挑战性学习,是从自己的挑战性学习开始的。他们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想明白就扎扎实实地做。在吴永军教授团队的支持下,他们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从而建构了具有鲜亮理论色彩的实践体系。
  第一,在合理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生长挑战性。他们关注到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够一够,摘得到”的情境中设计挑战性任务。
  第二,为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提供了三种学习支架。一是“周期学习单”。以一个主题和一个单元为周期进行任务设计,在学生学习关键处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地图,使学习任务形象化、明晰化,为其能力的形成提供支撑工具。二是“任务链”。基于挑战性目标,创设一个完整的挑战性意义情境,将挑战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隐匿在情境中,从起始到终结,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形成任务闭环。三是“项目书”。学科活动中的挑战性学习,分问题情境、学习实践、反思评价这三个阶段推进。在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项目书为载体给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适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第三,丰富学习支架的工具库,使教师“像专家一样”,在支架设计和使用方面,具有理性自觉。他们综合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将挑战性学习支架分为资源型支架、程序型支架和方法型支架(见表1)。资源型支架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形成体系化知识;程序性支架指向“怎么做”,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顶层设计”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型支架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解决高阶问题提供拐杖,让学生能够实现思维的提升。
  第四,创造课堂新样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建构了挑战性课堂的基本样态(如图1)。以我的理解看,挑战性课堂一是具有召唤性的学习任务。这种召唤性,一方面是情境特别是真实生活情境的创建,另一方面是从“最近发展区”提炼出来的挑战性任务。二是具有自主性的探究实践。任务驱动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这里的自主性可以理解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机融合,挑战性学习历程中的“方案设计”和“问题解决”都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三是体现在适切性的有效支持。学习者的渐入佳境,往往借助教师学习支架的提供和渐隐,这种意蕴弥漫在学生挑战性学习的全过程。四是发展性的学习评价。扬中市外国语小学从学习态度、学习知识、学习思维、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等方面形成了评价标准。在课堂学习时,三维中的一维,按照挑战的级别与程度设计,体现以评价倒逼思维的导向。他们又把“反思评价”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其发展性的指向是很明确的。在具体学科,学科特质又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五是超越学科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注重学科内综合,如对所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都进行过认真研究,在镇江市范围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倡导跨学科整合,依托学习能力和生活逻辑形成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在更丰富的经验中形成素养,而这种开放性的学习,则需要任务设计和有效支持等更具创造性。
  有一位初中物理老师,课上得非常棒,很受学生欢迎。我和他交谈时反复请他说说自己教学最有心得的经验,这位老师告诉我:“我没有什么法宝,我只是在学生需要时垫了一脚。”我对这种说法非常赞赏。在学生知识爬坡有困难时“垫了一脚”,给予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是这位老师甚至许多优秀教师共同的成功之道。最初到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我和孙莹校长分享了这个故事,我当时认为他们的“学习单”也是为学生“垫了一脚”,这“垫了一脚”大有学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孙莹及其团队听进去了,而且把“垫了一脚”研究得这么深入,不仅进行了应用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构建挑战性学习和学习支架建构的理论。我不仅为之深深感动,而且发乎内心地对他们致以敬意。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确定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战略,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此背景下,政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越发重要。太仓作为一个县级市,政产学研工作成效显著,政府在政产学研合作中作为引导者、管理者、监督者和服务者,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政产学研合作帮助太仓市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了一批依托知名高
摘要:学生的学习经常伴随各种错误,错误的背后是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与疑惑。正视学业困难,提供需要的帮助,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基于一卷三测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次检测与后两次检测结果差异极其显著,二、三次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变化,且重复错误率高,进而提出“变单一讲授为多样引导,关注概念性知识的过程理解;变消极定势为多层建构,积累事实性知识的立体认知;变关注结果为过程推进,建立程序性知识的本然机制;变知识习得
摘要:“未来教室”以其双轨展示、多元互动、自由板书、知识可视等特点,标志着当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文章从“未来教室”的静态演示、动态操作和智能互动这三大功能出发,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未来教室”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未来教室; 小学数学教学; 交互工具; 智能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61-03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因时因地选择有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类型,能够激活文字、激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积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质疑反思,从而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促使阅读内容真正成为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英语阅读;有效提问;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探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学校共同体制度的本质和薄弱学校发展的资源境遇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其价值在于创新了政府管理基础学校的模式,创建了优质教育资源跨校交流的平台,高效低成本地推进了薄弱学校发展等。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价值呈现与过程深化,需要着力于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施动态评估,建立激励导向机制。  关键词:紧密型教育共同体;运作机制;评估机制;协同发
摘要:为破解高职烹饪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基于“教学做合一”理论的高职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本文以“烫干丝”模块为例,对高职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实效和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烹饪英语;双师协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C/03C
摘要:新时代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科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学科的某一领域有独特的理解和精深的研究,成为专业型教师。最终,教师应当以学术型教师为追求,研究课堂,研究儿童,把专业研究转化成教学成果,并最终转化为儿童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科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学术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
摘要:校本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权利与义务,是丰富学生经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教师课程意识薄弱、课程能力不足等现状,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尝试建构项目申报、课程审议、主题研训、成果评价等制度,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教育科研能力,优化课程实施成效,最终实现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精彩童年”微型课程;课程开发;教师研训制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
一、儿童建模学习的提出  在力学小学国家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研究性课堂的深化研究”的中期汇报中,成尚荣先生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指向儿童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寓意颇深,其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拥有深刻的思维品质,持久的学习力。数学从本质而言,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摘要:李庾南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范式,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可复制的样本。南通依托李庾南实验总校、“自学·议论·引导”全国研修与推广中心等平台,通过建构完备的组织支持系统,创新“教—学—研—培”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合力促进成果转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成果推广的新路。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范式;教学成果推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