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特点,从现实需求出发,针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体育院校 媒介素养 特征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Situation an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ak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Ganghua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hysical media literacy, starting 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college spor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 media literacy;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system
  1 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1.1 网络和手机媒体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
  由于大学生活的特殊性,电脑和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最高,因此,互联网和手机成为体育院校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由于手机等新兴终端的便携性特点,大学生媒介接触的时间与场所也由课余时间在宿舍或者网吧转变为随时随地,课堂、食堂、图书馆、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低头族”现象。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的主要目的也比较多元化,信息检索、娱乐、交友、购物、创业、理财等目的都占有一定比例。
  1.2 媒介理论知识不足
  体育院校大学生对于系统的媒介理论和知识十分不足。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接受调查的非传媒专业学生相当一部分无法区分“媒介”和“媒体”,更不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对于开设大众媒介方面的课程,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多播放电影和综艺节目进行赏析。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报道基本规律、国内外著名媒体、媒体的属性等知之甚少。
  1.3 媒介意识欠缺
  整体上,体育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意识都有待加强。首先,在媒介使用上主要用于娱乐、购物、社交和信息搜集;其次,在内容识别和媒介批判上,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约一半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分辨出真假新闻,但是对于识别的依据和标准描述模糊;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信息来源复杂,真假无从辨别,对于媒体报道的内容整体上持怀疑态度;第三,在媒介信息的使用上,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主要以交友、生活琐事、情绪抒发为主,参与公共话题和公共讨论并不多。
  1.4 媒介伦理与道德规范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大学生整体上对媒介伦理与道德规范的认识较为模糊。在学习习惯上,很多大学生表示,查阅资料主要靠网络搜索,很少去图书馆。特别是在学习类信息的获取上,很多学生完成作业都存在复制网上的文字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拼凑和篡改的行为。对媒介功能的认识上,存在无限夸大媒体的功能,认为“曝光”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很多受访者认为,如果遇到不文明行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发微博”。
  1.5 媒介能力亟待提高
  媒介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包括媒介知识、媒介意识和媒介道德相结合,直接影响并体现在个体的媒介使用行为之中,进而作用于个体的其他活动。目前,在大多数体育院校当中,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新闻摄影、电视摄像、视频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这一类的课程。他们参与的媒介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网络留言等,对媒介组织的运作模式、媒介内容的制作原理一无所知,这就造成媒介知识和媒介意识的不足。
  此外,体育院校大学生还存在媒介信息过度消费的状况。在接受访谈的大学生当中,一部分存在“媒介依赖”的现象,例如不带手机会焦虑、上网时间过长或者上瘾,“微博控”等。
  更为矛盾的是,在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及和重视的情况下,大学生已经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大众传播中去了。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报道者”,人人也都是“接受者”。这就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意发布信息、不顾法律法规发布不实或者不健康的信息、不加辨识参与网络暴力行为等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破坏社会的和谐、有序。
  2 体育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2.1 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形式
  (1)将媒介素养作为全校通识课程加以推广,同时提供媒介内容制作方面的课程供全校选修。
  大部分体育院校并没有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通识性课程之中。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等素质课程教育的经验,将媒介素养作为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全校各专业加以推广。此外,摄影摄像、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课程可以作为全校范围的跨专业选修课程,供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选择。目前,大多数体育类高校都开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支撑媒介素养教育的需求。学校可利用这种自有资源优势,加大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2) 加强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建设。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体育院校的媒介素养教材。开展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符合体育院校大学生具体情况的专门教材非常重要。   媒介素养教育在许多国家早已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例如英国、加拿大、澳洲等。观察其他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多数都是由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学校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建设完整、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非常必要。
  (3)鼓励学生组建与媒介有关的社团,组织与媒介有关的文化与竞赛活动。很多高校的校报采编团队、校内广播电台、微博团队、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等主要参与成员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为主,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较少。这种情况使得校内媒体在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应当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参与高校校内媒体组织的采访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写新闻报道,拍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与制作等。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的获取、选择、编辑和发布过程。
  学校可以组织与媒介素养相关的竞赛活动,例如校园DV大赛,校园微电影节等,提升学生媒介实践能力。
  (4)加强与媒体的横向合作,鼓励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媒体实习。学校和媒体是媒介素养教育中两个必须相互合作的要素。体育院校应当加强与媒体的联系与合作。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媒介素养教育离不开专业机构的配合。定期邀请媒体人士开办讲座、授课,建立实习基地,派遣学生前往实习实践等形式,都可以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机会,增强作为传者的责任感和作为受众的理性判断力。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推动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行业本身的长远发展和生存环境也是极其有利的。
  2.2 构建体育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
  (1)理解媒介及媒介内容。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技术,媒介是讯息,是人的延伸。通过讲授媒介原理、媒介理论的相关内容,提高大学生对于现实生活、拟态环境的区分与识别,理解媒介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增强对与媒介内容的辨识能力和新媒体时代成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公民的能力。(2)掌握媒介技术。从介绍媒介的种类、属性、功能入手,提高实际动手和制作媒介内容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传播手段去进行采编,这是媒介社会对于人才的必然需求,应该让大学生的媒介技术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业余爱好”的水平。(3)媒介伦理与新闻法规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媒介伦理和新闻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传播领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冲突与选择,加深学生对媒介伦理和新闻法规理论的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新闻伦理道德和新闻法规问题的能力,在接触媒介、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传播秩序,充分考虑传播效果和影响,对自身作为受众与传者的权利与义务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黄旦,郭丽华著.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2007.
  [2] 张立国,杨娟著.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1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将持续发展,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贵港职业学院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的中存在的诸如:重在理论的教学讲授,实训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教师配送作业技能需要提高;考核方式单一,存在考核误区等一些问题,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充实并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教学;加强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师资的培养;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借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配送作业实务 课程教学 探索 
期刊
摘 要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理论专著,它对先秦儒家教育理论做了总结性著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了“正业”与“居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明晰《学记》中“正业”与“居学”的含义,对理解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关系,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 《学记》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Good Business" a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发现:语码转换具有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确定社会身份、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外部社会动机等作用。  关键词 真实语料 语码转换 内部心理机制 外部社会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期刊
摘 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已经成为了白洋淀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本文从工艺、效果、题材、形式等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白洋淀 芦苇画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Natural Beauty of Hibiscus Rising out of Clear Water  ——Art Features of Baiyangdian
期刊
摘 要 《兔和猫》、《鸭的喜剧》是鲁迅仅有的两篇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但历来受到的关注甚少。本文结合文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说明《兔和猫》、《鸭的喜剧》具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对爱的态度和方式的思考,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辨析。  关键词 鲁迅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矛盾 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Contradictions Sneak under Warmth Repre
期刊
摘 要 文章针对襄阳地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阐述了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提出了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raining Pattern Researches about Applied  Talents of
期刊
摘 要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以场域、资本、惯习及其彼此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深入解析高等教育招生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高等教育招生的场域作为实践空间,体现着现代社会的权力斗争需要;其资本作为实践工具,具有特殊的增值力量;其惯习作为实践逻辑,则外在表现于参与策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招生 布迪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n-depth Analysis
期刊
摘 要 物理学史研究的是物理学的知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物理学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它记录了物理学研究内容扩展和深化的过程,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物理学家的具体的研究过程与实验操作,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师 学生 物理学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troduce the History
期刊
摘 要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编写教材上,虽然在以往以理论递进模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但在实际教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内容选取上、编排上、标准上都与我们实际的岗位工作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的技能型教材的模式,本文提出基于工作岗位流程来设计技能型教材,在教材开发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文章以广厦学院为例,希望能为兄弟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工作流程 技能型教材 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