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之鸟 点燃思维之光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uo5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写作中他的想象越丰富,那么其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流利,他的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就会越有情趣越有深度;反之,如果学生在习作写作中失去了想象,思路必然就会闭塞,就很难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就很难形象地描述好环境气氛,只能堆砌一些干瘪的、毫无血色的抽象词语,写出的习作只会空洞干瘪、没有情感深度。可见想象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写好习作的金钥匙。
  想象力不是天生就可丰富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培养和强化。要使想象力丰富,就得经常不断地进行训练,这对于培养作者思维的创造性程度、灵感可诱发程度、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广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提高学生想象力做了如下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想象力
  阅读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想象、提高写作能力、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的素养。在学校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同时可以争取到家长的支持,例如在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议家长每周陪伴孩子读书。还可以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例如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开展讲故事比赛、师生共读、交流体会等活动,让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增长,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而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在享受语言文字带给他快乐的同时,词汇、段落、结构潜移默化地进入他们的脑海,出现在他们的习作中,同时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想象
  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习作是否生动形象的保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如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用耳去听等等,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否则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就必然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没有真情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把学生带进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才会让学生写出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才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利用课文情节进行小练笔,训练想象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它们以声情并茂寓意丰富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充,然后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写的是作者在医院抱起母亲换床单的事情。上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去想象。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起母亲时他的表情怎样?看着母亲眼角流下的眼泪时他的心情怎样?这样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进行扩写、改写。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习作教学中,如果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迅速地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触动他们写作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快地入情入境,进入想象写作状态。如以《温暖》为题,指导学生写作,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傍晚放学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带伞的同学都陆续地回家了,没带伞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被家人接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站在长廊里望着丝毫没有停意的大雨发呆……启发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和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故事。有些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进入情境写好文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重现的特点将实物图片、音乐影像等进行组合运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在习作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在此基础上展开新颖、合理地想象,使学生“神思”的翅膀飞得更高远。
  五、精心设计习作题,培养想象
  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憧憬和幻想,富有创造力是中学生的一贯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引导、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他们的写作灵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十有益的。中学生对科幻、想象类的文章情有独钟。在训练学生习作时可以从这些题材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某种假设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等等。另外,进行看图习作写作训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图习作所提供的画面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特写镜头,里面有许多“空白点”,有“含不尽之意于画外”(刘墉《萤窗小语》)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精心准备的习作题目,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能否培养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是能否写好习作的关键。但是想象也不能不着边际,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合理再创作。只有我们切实转变观念,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启发式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只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放飞想象之鸟,学生就会写出让你赞叹的文章。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理解”既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不论是在《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中,还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可觅其踪影。的确,理解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感悟、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反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理解”的公式化、虚幻化、狭窄化等现象斥着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理解”的真貌,削弱了“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笔者试图从“理解狭窄化”这一现象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也要重视他们精神内
再把米放入鍋里,加上适量的水,用火煮(zhǔ)。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趣味教学法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融入进去,使学生在一些趣味活动中深化数学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1][2]。由此可见,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爱玩是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多彩的学科,是情感的有机载体,而情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特点。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基本内容  
写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寻找到让学生写字学习有滋有味的几个支点,现提出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支点一:直观教学手段  1、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把生字放大,还可以改变字体颜色,加粗加斜,更可用不同的字体让孩子感受“汉字美”。有了多媒体,在孩子疲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放点音乐,帮助孩子静下心来,专心投入写字。  2、直观比较法:运用比较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书写的
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只有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广泛开展“做中学”教学实验,很多中小学开设“做中学”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做中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一种有效学习策略,但从目前教学实验的现状来看,有些课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按照老师要求被动“做”,只是“做‘时’学”。究其原因:很多教师没有能够全面把握“做中学”的本质,仅把目光盯在“如何‘做”’上,未能挖掘“做‘前’学”和“做‘后’学”的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创设教学情境就成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一轮课改到目前已有数个年头,反思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步达到人情入境,让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一种心动情发,同时与教学情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
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主张通过幼儿的“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而“做科学”则是通过运用科学过程来建构个人的探究而实现的。因此,以探究为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选择幼儿喜爱的探究内容  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首先要注意所选内容是否直观有趣,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奇特的现象、神奇的变化、生动的游戏往往能很快把幼儿吸引过来,进而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兴趣,而幼儿的直接操作和游戏参与又能提高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