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追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过程中,有的课堂忽略了一些必要之处。经长期观察与总结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公开课,发现课堂常规、队伍调动、游戏竞赛、健康知识、评价小结、收拾器材等六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上述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其中的缺失,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批判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07
1 引言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体育课堂上,各种练习活动合理的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在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育课实效性的当今,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心率)再度成为评价一节课的质量的热词。在保证练习密度的思想引导下,不少老师所上的公开课、比赛课、观摩课、培训课、示范课等(本文皆称为公开课),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过于追求“精讲多练”提升练习密度而导致的非正常现象,省略了体育课上一些必要的部分,值得以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
2 中小學体育课中的六个“不能省”
2.1 课堂常规不能省
在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包括集合整队、检查服装和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安全提示和安排见习生。在一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会上,观摩了一节练习密度达70%以上的公开课。哔-哔——,师生问好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了教学,老师安排学生直接做准备活动。这样的公开课,为了追求整课练习密度,把这六个共计需要耗时一至两分钟的静态环节硬生生地“砍掉”。若是把这样“一来就干”的做法进行推广,密度确实能提升,但学生的身心没有做好准备就活动,实在是埋下了太多的安全隐患。课堂常规该有则有,不遵循原理的做法不提倡效仿。
2.2队伍调动不能省
现如今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挺高的,一些赛课或观摩活动主办方,不论项目,要求执教者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范围内组织上课。为了让学生和观课的老师听得清,录像效果好,音响、耳麦或者随身“小蜜蜂”普遍被派上用场。上课的范围缩小了,音量提高了,老师给学生安排好位置后,整节课的练习和讲解,几乎不再集中学生。
有的老师认为,集合、分散、调动队伍费时,有时学生较难安静下来,队伍排不整齐,与其集中又分散,不如原地不动。每次练习后的反馈,近距离观察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对学生正确掌握技术、明确要求是必要的。不提倡频繁调动,但不能完全无调动。队伍的调动还要考虑到上个环节结束就是下个环节的开始,杜绝无谓调动。
2.3游戏竞赛不能省
游戏竞赛法是体育课中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形成公平、竞争、协作、团结等意识的不二法宝,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直观体现,更是学生最喜爱的部分。组织游戏和比赛其实是体育课上的“麻烦事”,分组、讲解规则、示范等都会占用一些时间,因此有的老师在公开课设计中有意避开设计游戏和竞赛,担心“浪费”练习时间且不好把控。这样的做法以凸显技能教学为借口,不但让人省心,而且提高密度,实则忽略了学生在体育精神、社会适应上的必要情感体验。
2.4健康知识不能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健康第一”是指导思想,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主要内容。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然而,在众多公开课中,健康知识的呈现却微乎其微。执教老师普遍关注课的流程,关注技能、体能、负荷、密度等方面是否达成,却忽略了不经意间出现的反面教材。
例如,在篮球课上有的学生囚指甲长而触伤手指,老师担心影响教学进程让学生下场休息或者找校医处理,却不以此为例教育学生勤剪指甲的道理。又如,有学生在课上出现低血糖的状况,不问及原因就让听课的老师代之处理,却不以此为例教育学生正常饮食的道理。类似啃手指、擂眼睛、揉伤处、摔倒手撑地等“活生生的健康教材”,往往为了“课好看”而未引起注意。殊不知,课堂上正确处理一件危及学生健康的小事件,也许给课的效果增色不少,更加体现一位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
2.5评价小结不能省
课中任何一个环节,少了评价小结反馈,教学效果都将打折扣。诸如“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之类笼统的“伪评价”,显得不负责任。适当惩罚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常用手段。竞赛总有输赢,在公开课中,口头上评出名次并给予表扬或者类似奖励“小星星”已司空见惯,为“精讲多练”争取密度而没有精准的评价语言和惩罚。在制订游戏规则时,常规课上往往有惩罚措施,不但能加强弱者锻炼,还能提升胜者的信心。在比较激烈的跑类比赛游戏中,当分组较多时,往往令老师无法准确判出名次而显尴尬。这时,语言上的评价是必要的,评价不但要肯定好的,也要指出问题所在,学生才能明确努力方向。评价小结不但要精,而且要准,才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活动时间。
2.6收拾器材不能省
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也是属于体育课堂常规的一部分,要占用课的一点点时间。在大部分所见公开课里,器材已经在课前布置妥当(常规课也应提前准备),但最后收拾器材环节缺失了。老师设计让学生唱着歌曲“骑着小毛驴回家”达到收拾垫子的目的,是一种机智的做法。让学生双腿夹着篮球依次跳着放回篮球车(多人同时进行)或者站在一定距离投入篮球车,是一种有趣的做法。也有老师设计一种比较放松的游戏,让学生自然把器材收集到位,更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当然,如何妥当收拾器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器材类别来定,公开课上若不预留时间,显然属于考虑不周。正所谓小举动可呈现大智慧。
3保障密度有法可循
不同课型对密度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新授课、复习课、巩同课中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而逐渐增加(主教材)练习密度。有关保障和合理提升练习密度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例如建立良好常规、践行精讲多练、科学布置场地、合理组织队形、优化教学方法、增多分组数量等,这需要老师对整课设计有个综合考虑。笔者研究与实践发现,以适宜运动负荷为基础,在学生收发器材、练习等待和练后回队过程里,可以合理设计安全的附加练习,让学生在空当中充分动起来,效果不错。例如边慢跑边发器材,分组练习时等待的同学原地跑动或纵跳,练后回队的同学在途中的垫子上完成前滚翻、10次仰卧起坐、或10次背起等,形式不定。若班级人数较多(50人以上),上课队形由常规的同定4队改成6至8人一队,便于管理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不必在分组上浪费时间。
4 结语
一节公开课传递一种教学思想,中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运动密度75%以上、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如果为了追求练习密度,上课赶流程,导致课堂有形而无魂,必然给观课者带来疑惑。每节公开课的推出,必定有其值得学习之处,我们在清晰审视的同时,带着批判性思维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型有魂,真正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兰芳.如何把握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8) 50 52.
[3] 史松林.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实效性之我见[J].运动,2012(14):130-131 114.
[4] 李志勇.体育课要“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7,37(2):32-33.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批判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07
1 引言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体育课堂上,各种练习活动合理的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在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育课实效性的当今,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心率)再度成为评价一节课的质量的热词。在保证练习密度的思想引导下,不少老师所上的公开课、比赛课、观摩课、培训课、示范课等(本文皆称为公开课),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过于追求“精讲多练”提升练习密度而导致的非正常现象,省略了体育课上一些必要的部分,值得以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
2 中小學体育课中的六个“不能省”
2.1 课堂常规不能省
在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包括集合整队、检查服装和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任务、安全提示和安排见习生。在一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会上,观摩了一节练习密度达70%以上的公开课。哔-哔——,师生问好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了教学,老师安排学生直接做准备活动。这样的公开课,为了追求整课练习密度,把这六个共计需要耗时一至两分钟的静态环节硬生生地“砍掉”。若是把这样“一来就干”的做法进行推广,密度确实能提升,但学生的身心没有做好准备就活动,实在是埋下了太多的安全隐患。课堂常规该有则有,不遵循原理的做法不提倡效仿。
2.2队伍调动不能省
现如今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挺高的,一些赛课或观摩活动主办方,不论项目,要求执教者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范围内组织上课。为了让学生和观课的老师听得清,录像效果好,音响、耳麦或者随身“小蜜蜂”普遍被派上用场。上课的范围缩小了,音量提高了,老师给学生安排好位置后,整节课的练习和讲解,几乎不再集中学生。
有的老师认为,集合、分散、调动队伍费时,有时学生较难安静下来,队伍排不整齐,与其集中又分散,不如原地不动。每次练习后的反馈,近距离观察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对学生正确掌握技术、明确要求是必要的。不提倡频繁调动,但不能完全无调动。队伍的调动还要考虑到上个环节结束就是下个环节的开始,杜绝无谓调动。
2.3游戏竞赛不能省
游戏竞赛法是体育课中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形成公平、竞争、协作、团结等意识的不二法宝,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直观体现,更是学生最喜爱的部分。组织游戏和比赛其实是体育课上的“麻烦事”,分组、讲解规则、示范等都会占用一些时间,因此有的老师在公开课设计中有意避开设计游戏和竞赛,担心“浪费”练习时间且不好把控。这样的做法以凸显技能教学为借口,不但让人省心,而且提高密度,实则忽略了学生在体育精神、社会适应上的必要情感体验。
2.4健康知识不能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健康第一”是指导思想,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主要内容。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然而,在众多公开课中,健康知识的呈现却微乎其微。执教老师普遍关注课的流程,关注技能、体能、负荷、密度等方面是否达成,却忽略了不经意间出现的反面教材。
例如,在篮球课上有的学生囚指甲长而触伤手指,老师担心影响教学进程让学生下场休息或者找校医处理,却不以此为例教育学生勤剪指甲的道理。又如,有学生在课上出现低血糖的状况,不问及原因就让听课的老师代之处理,却不以此为例教育学生正常饮食的道理。类似啃手指、擂眼睛、揉伤处、摔倒手撑地等“活生生的健康教材”,往往为了“课好看”而未引起注意。殊不知,课堂上正确处理一件危及学生健康的小事件,也许给课的效果增色不少,更加体现一位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践。
2.5评价小结不能省
课中任何一个环节,少了评价小结反馈,教学效果都将打折扣。诸如“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之类笼统的“伪评价”,显得不负责任。适当惩罚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常用手段。竞赛总有输赢,在公开课中,口头上评出名次并给予表扬或者类似奖励“小星星”已司空见惯,为“精讲多练”争取密度而没有精准的评价语言和惩罚。在制订游戏规则时,常规课上往往有惩罚措施,不但能加强弱者锻炼,还能提升胜者的信心。在比较激烈的跑类比赛游戏中,当分组较多时,往往令老师无法准确判出名次而显尴尬。这时,语言上的评价是必要的,评价不但要肯定好的,也要指出问题所在,学生才能明确努力方向。评价小结不但要精,而且要准,才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活动时间。
2.6收拾器材不能省
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也是属于体育课堂常规的一部分,要占用课的一点点时间。在大部分所见公开课里,器材已经在课前布置妥当(常规课也应提前准备),但最后收拾器材环节缺失了。老师设计让学生唱着歌曲“骑着小毛驴回家”达到收拾垫子的目的,是一种机智的做法。让学生双腿夹着篮球依次跳着放回篮球车(多人同时进行)或者站在一定距离投入篮球车,是一种有趣的做法。也有老师设计一种比较放松的游戏,让学生自然把器材收集到位,更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当然,如何妥当收拾器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器材类别来定,公开课上若不预留时间,显然属于考虑不周。正所谓小举动可呈现大智慧。
3保障密度有法可循
不同课型对密度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新授课、复习课、巩同课中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而逐渐增加(主教材)练习密度。有关保障和合理提升练习密度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例如建立良好常规、践行精讲多练、科学布置场地、合理组织队形、优化教学方法、增多分组数量等,这需要老师对整课设计有个综合考虑。笔者研究与实践发现,以适宜运动负荷为基础,在学生收发器材、练习等待和练后回队过程里,可以合理设计安全的附加练习,让学生在空当中充分动起来,效果不错。例如边慢跑边发器材,分组练习时等待的同学原地跑动或纵跳,练后回队的同学在途中的垫子上完成前滚翻、10次仰卧起坐、或10次背起等,形式不定。若班级人数较多(50人以上),上课队形由常规的同定4队改成6至8人一队,便于管理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不必在分组上浪费时间。
4 结语
一节公开课传递一种教学思想,中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运动密度75%以上、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如果为了追求练习密度,上课赶流程,导致课堂有形而无魂,必然给观课者带来疑惑。每节公开课的推出,必定有其值得学习之处,我们在清晰审视的同时,带着批判性思维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型有魂,真正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兰芳.如何把握体育课堂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8) 50 52.
[3] 史松林.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实效性之我见[J].运动,2012(14):130-131 114.
[4] 李志勇.体育课要“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7,37(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