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0-3岁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包括: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關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就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在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与发展。兴趣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是人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或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孜孜以求、探索不已,可见兴趣是求知最强大的心理动力,也是阅读最强大的心理动力。但是早期阅读的误区之一“单纯识字”却让很多孩子对早期阅读望而却步,对早期阅读产生了反感,所以,兴趣是培养早期阅读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此,当前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
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来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儿童心理学,逐渐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从而作到因材施教。首先我从观念上摆脱孤立的识字方式,以阅读为主线。我们幼儿园在早读课上选用既有拼音又有教育意义且有学生喜欢的故事书---《故事王》作为教材。在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训练时,我不是孤立地教他们识字,而是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孩子在优美的诗歌和故事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字。 二是先读书后识字。一般的阅读训练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我在阅读训练时采用了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教师阅读,为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教师教幼儿以手指字,眼看字,耳朵听老师朗读,老师读一个字,幼儿指一个字,达到手、眼、耳的协调运做,跟随着教师直接进入阅读状态。几遍之后,幼儿手指字,眼看字,随老师一起读,教师怎么读,孩子跟着怎么读,这样就完成了字音和字形的联系。 三是综合运用手、眼、口、脑。 在阅读时我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气,这时我就和表现好的孩子一起来帮助其他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我先握着幼儿的食指,一边读诗歌或故事,一边带领幼儿指字,反复进行,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指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四是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训练时,我顺应了孩子的天性。所有的孩子都爱玩,所以阅读活动一定要新鲜活泼,我就不断添加小游戏;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赞许,所以我就多多运用赏识教育。同时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表现出阅读学到的内容 ,得到家长的赞许,激发学习的热情。五是把孩子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自始至终让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我实践的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读、自己想。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导、指导、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助手作用。
二、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的阅读材料,有的故事太长,有的文字太多,适宜幼儿的很少,而且阅读方式大多为教师边读边讲,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的解释,使得幼儿难以理解阅读的内容,有时候会配上一副图片,可是图片太小,很多小朋友都看不清楚,很难达到师生交互、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效果,有些小朋友甚至拿着书根本不知道看哪一页。这就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故事书时,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内容,要注意阅读内容的连贯性、关联性和生动性。呈现阅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艺术性强的阅读材料,加上虚拟现实技术,把幼儿置于真实的故事环境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寓学于乐、寓教于乐。让幼儿看到真实的事物、听到准确的发音、理解故事情节,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教师的编辑处理,利用计算机方便地制作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阅读材料,内容上给了教师更多自由的空间,内容的长短、难易程度均可由教师掌握,让图文并茂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让阅读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故事书配上生动的讲解以及故事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能够强烈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倾听中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会辨别不同人物在不同状况下语音语调的差异。由视频、动画组成的动态画面形成了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厘清故事线索,理解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行动更多的是受感情的支配,不是理智的支配。当感情支配行动,又经过多次反复,便会自然地形成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非理性的。对幼儿阅读提出教育作用的要求,并非指幼儿阅读要立刻作用于幼儿的理性,使他们在阅读了一些作品以后能立刻明辨是非,并以这种是非观念直接指导行为。事实上,长期的阅读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不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永娴.阅读从娃娃抓起——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J].
[2]程晓樵,周兢.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
關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就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在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与发展。兴趣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是人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或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孜孜以求、探索不已,可见兴趣是求知最强大的心理动力,也是阅读最强大的心理动力。但是早期阅读的误区之一“单纯识字”却让很多孩子对早期阅读望而却步,对早期阅读产生了反感,所以,兴趣是培养早期阅读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此,当前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
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来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儿童心理学,逐渐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从而作到因材施教。首先我从观念上摆脱孤立的识字方式,以阅读为主线。我们幼儿园在早读课上选用既有拼音又有教育意义且有学生喜欢的故事书---《故事王》作为教材。在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训练时,我不是孤立地教他们识字,而是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孩子在优美的诗歌和故事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字。 二是先读书后识字。一般的阅读训练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我在阅读训练时采用了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教师阅读,为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教师教幼儿以手指字,眼看字,耳朵听老师朗读,老师读一个字,幼儿指一个字,达到手、眼、耳的协调运做,跟随着教师直接进入阅读状态。几遍之后,幼儿手指字,眼看字,随老师一起读,教师怎么读,孩子跟着怎么读,这样就完成了字音和字形的联系。 三是综合运用手、眼、口、脑。 在阅读时我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气,这时我就和表现好的孩子一起来帮助其他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我先握着幼儿的食指,一边读诗歌或故事,一边带领幼儿指字,反复进行,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指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四是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训练时,我顺应了孩子的天性。所有的孩子都爱玩,所以阅读活动一定要新鲜活泼,我就不断添加小游戏;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赞许,所以我就多多运用赏识教育。同时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表现出阅读学到的内容 ,得到家长的赞许,激发学习的热情。五是把孩子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自始至终让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我实践的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读、自己想。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导、指导、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助手作用。
二、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的阅读材料,有的故事太长,有的文字太多,适宜幼儿的很少,而且阅读方式大多为教师边读边讲,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的解释,使得幼儿难以理解阅读的内容,有时候会配上一副图片,可是图片太小,很多小朋友都看不清楚,很难达到师生交互、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效果,有些小朋友甚至拿着书根本不知道看哪一页。这就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故事书时,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内容,要注意阅读内容的连贯性、关联性和生动性。呈现阅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艺术性强的阅读材料,加上虚拟现实技术,把幼儿置于真实的故事环境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寓学于乐、寓教于乐。让幼儿看到真实的事物、听到准确的发音、理解故事情节,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教师的编辑处理,利用计算机方便地制作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阅读材料,内容上给了教师更多自由的空间,内容的长短、难易程度均可由教师掌握,让图文并茂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让阅读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故事书配上生动的讲解以及故事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能够强烈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倾听中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会辨别不同人物在不同状况下语音语调的差异。由视频、动画组成的动态画面形成了故事情节,便于幼儿厘清故事线索,理解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行动更多的是受感情的支配,不是理智的支配。当感情支配行动,又经过多次反复,便会自然地形成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非理性的。对幼儿阅读提出教育作用的要求,并非指幼儿阅读要立刻作用于幼儿的理性,使他们在阅读了一些作品以后能立刻明辨是非,并以这种是非观念直接指导行为。事实上,长期的阅读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不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永娴.阅读从娃娃抓起——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J].
[2]程晓樵,周兢.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