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之下,把劳动教育安排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科课程相融合,便是新时代施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本文在国家相关劳动教育政策指引下,探讨其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相融合的策略。
关键字:新时代;劳动教育;小学语文;综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时代指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在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之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因此在伟大历史使命的感召下,更应该注重教育领域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本文从小学二年级的劳动教育着手,探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实践,把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比如语文教育中。结合语文课程中所传达的爱社会、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劳动教育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项政策的发布表明:第一,加强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三,鼓励多方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明确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及学校的主导作用;第四,注重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在实践场地、师资队伍、经费以及学生安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第五,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和查验督促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的实施机制。
(二)在小学阶段把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在小学阶段把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课程中的可行性,本小节将从以下几个小点分析。首先,语文是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性的人文素养学科,具有隐性的劳动教育功能。其次,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想载体。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皆来自于劳动群众的辛勤耕耘,因此有大量的劳动题材的课文,他们赞扬劳动人民不怕吃苦,勇于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最后,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劳动题材的课文,皆是以赞扬劳动精神为主,不涉及具体的劳动实践,这对小学学生来讲,首先注重劳动兴趣的激发、劳动精神的认同,在学生的身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因此,结合以上几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适当融入劳动教育是可行的。
三、关于把劳动教育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策略探讨
(一)建构新的综合性课程
根据以上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可知这样的学科课程相结合,实际上是构建了新的综合性课程。那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当首先做好语文教师的督导培训工作,阐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综合性课程的好处,以及具体实施意见等等;其次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综合性科任教师,其次配备必要的劳动实践设施,如场地、经费等等;最后,把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劳动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从而设计出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劳动教育为辅的科学教学安排。
(二)坚持基本的教育原则
第一,坚持育人导向。首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皆是以育人为目的。当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故而所培养的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事业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和奉献精神,比如“朱德的扁担”,尊重并认可革命先烈的艰辛事业;最后,需要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身忘我精神运用在实际的社区服务活动中,甚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表现出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历史使命感。第二、坚持时代特征。所谓的时代的特征,是指劳动教育要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比如创新精神,互联网思维等,而埋头苦干、一成不变。第三、因地制宜。由于各个小学的办学情况和办学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实施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时,需要考虑学校所能提供的场地、经费和学生的安保措施等等。并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情况也需要具体考虑,比如,不能安排小学生去山村帮助收割庄稼,但适当在校园种种小番茄是合适的。
总结:总而言之,本文已经详细解析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论证了把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在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下,结合劳动课程与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构建了“语文+劳动”的新型综合课程。但是,我国的小学教育在办学理念、水准、软硬件设施上差异性极大,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使劳动教育的实施精细化,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孙庆娜.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對策[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5):84-8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01).
关键字:新时代;劳动教育;小学语文;综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时代指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在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之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因此在伟大历史使命的感召下,更应该注重教育领域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本文从小学二年级的劳动教育着手,探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实践,把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比如语文教育中。结合语文课程中所传达的爱社会、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劳动教育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一)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项政策的发布表明:第一,加强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三,鼓励多方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明确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及学校的主导作用;第四,注重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在实践场地、师资队伍、经费以及学生安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第五,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和查验督促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的实施机制。
(二)在小学阶段把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在小学阶段把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课程中的可行性,本小节将从以下几个小点分析。首先,语文是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性的人文素养学科,具有隐性的劳动教育功能。其次,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更加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想载体。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皆来自于劳动群众的辛勤耕耘,因此有大量的劳动题材的课文,他们赞扬劳动人民不怕吃苦,勇于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最后,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劳动题材的课文,皆是以赞扬劳动精神为主,不涉及具体的劳动实践,这对小学学生来讲,首先注重劳动兴趣的激发、劳动精神的认同,在学生的身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因此,结合以上几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适当融入劳动教育是可行的。
三、关于把劳动教育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策略探讨
(一)建构新的综合性课程
根据以上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可知这样的学科课程相结合,实际上是构建了新的综合性课程。那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当首先做好语文教师的督导培训工作,阐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综合性课程的好处,以及具体实施意见等等;其次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综合性科任教师,其次配备必要的劳动实践设施,如场地、经费等等;最后,把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劳动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从而设计出以语文学科教育为主,劳动教育为辅的科学教学安排。
(二)坚持基本的教育原则
第一,坚持育人导向。首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皆是以育人为目的。当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有用之才,故而所培养的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事业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和奉献精神,比如“朱德的扁担”,尊重并认可革命先烈的艰辛事业;最后,需要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身忘我精神运用在实际的社区服务活动中,甚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表现出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历史使命感。第二、坚持时代特征。所谓的时代的特征,是指劳动教育要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比如创新精神,互联网思维等,而埋头苦干、一成不变。第三、因地制宜。由于各个小学的办学情况和办学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实施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时,需要考虑学校所能提供的场地、经费和学生的安保措施等等。并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情况也需要具体考虑,比如,不能安排小学生去山村帮助收割庄稼,但适当在校园种种小番茄是合适的。
总结:总而言之,本文已经详细解析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论证了把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在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下,结合劳动课程与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构建了“语文+劳动”的新型综合课程。但是,我国的小学教育在办学理念、水准、软硬件设施上差异性极大,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使劳动教育的实施精细化,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孙庆娜.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對策[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5):84-8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