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教学出现了新的理论指导原则,即“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音乐韵律节奏方面教学实践,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是每一名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下面,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践性原则”四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韵律节奏方面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能够直接和心灵接触。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小学音乐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过于固定化,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韵律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或者说是大人的角度入手。因为作为施教者,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人体验上面。
例如,在学习“童年”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用三角铁或者碰钟为歌曲《摇啊摇》伴奏,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手拿三角铁或者碰钟自行进行伴奏。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教学用具的话,那就让学生按照“X X”或者“X X X”的节奏,根据歌曲《小酒窝》相互拍手。等到学生找准了歌曲的韵律节奏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我们多么幸福》歌曲,让学生自行寻找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
二、体验性原则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专注力无法保持长时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音乐韵律节奏的有效教学需要遵守体验性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进行感性体验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从低段位的感性认识升华到高段位的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草原上》的歌曲做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像是,让学生跟着节拍器走路、拍手、跺脚,从而去感知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然后以相同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再进行相同的体态反应。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歌曲有着不同的调号和拍号,歌曲《草原上》是1=D 4/4,而《我是草原小牧民》则是1=D 2/4。教师按照体验性的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去感受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教学既能够有效建立学生的音乐律感,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激情和魅力,可以说是有效地音乐韵律和节奏的教学模式了。
三、循序渐进原则
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有效教学,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因为,不论什么学科,学生对于它的学习,都要经历这几个环节,即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实践它。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内到外逐渐深入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复杂的韵律和快速多变节奏的歌曲展开教学的话,小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音乐韵律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好伙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听歌曲《河里有只小青蛙》,然后让学生听辨歌曲或乐曲有几个乐句,找出歌曲中的“m、s、l”,然后教师可以将“mi、sol、la”填在五線谱不同的位置上,并让学生唱一唱,认一认五线谱上面不同位置上的“mi”,等到这些学习任务都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原谅我》伴奏。然后教师把“m、s、l”组成一个旋律,然后用不同的调子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关于韵律和节奏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深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
教师不论教授什么学科知识,最终对学生来说,都会经过学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教学也是如此。那么,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落在实践上面。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随便播放一首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全身心的停留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指挥打拍的练习。我们知道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关键点在生动性上面,生动性恰恰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难点和重点。学生除了学习音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外,还需要把握节奏的生动性,而它的把握需要学生对大量的音乐进行感受其中的节奏重音的时间和位置,需要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的感受和控制能力。
综合所述,小学音乐韵律节奏方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从实际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的计划、目标和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按照四个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践性原则”,从而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帮助学生升华自己对音乐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卢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J].黄河之声,2015(14):36----36.
[2]王璐.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能够直接和心灵接触。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小学音乐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过于固定化,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韵律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或者说是大人的角度入手。因为作为施教者,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人体验上面。
例如,在学习“童年”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用三角铁或者碰钟为歌曲《摇啊摇》伴奏,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手拿三角铁或者碰钟自行进行伴奏。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教学用具的话,那就让学生按照“X X”或者“X X X”的节奏,根据歌曲《小酒窝》相互拍手。等到学生找准了歌曲的韵律节奏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我们多么幸福》歌曲,让学生自行寻找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
二、体验性原则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专注力无法保持长时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音乐韵律节奏的有效教学需要遵守体验性的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进行感性体验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从低段位的感性认识升华到高段位的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草原上》的歌曲做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像是,让学生跟着节拍器走路、拍手、跺脚,从而去感知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然后以相同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再进行相同的体态反应。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歌曲有着不同的调号和拍号,歌曲《草原上》是1=D 4/4,而《我是草原小牧民》则是1=D 2/4。教师按照体验性的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去感受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教学既能够有效建立学生的音乐律感,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激情和魅力,可以说是有效地音乐韵律和节奏的教学模式了。
三、循序渐进原则
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有效教学,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因为,不论什么学科,学生对于它的学习,都要经历这几个环节,即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实践它。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内到外逐渐深入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复杂的韵律和快速多变节奏的歌曲展开教学的话,小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音乐韵律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好伙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听歌曲《河里有只小青蛙》,然后让学生听辨歌曲或乐曲有几个乐句,找出歌曲中的“m、s、l”,然后教师可以将“mi、sol、la”填在五線谱不同的位置上,并让学生唱一唱,认一认五线谱上面不同位置上的“mi”,等到这些学习任务都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铃鼓和三角铁为歌曲《原谅我》伴奏。然后教师把“m、s、l”组成一个旋律,然后用不同的调子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关于韵律和节奏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深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四、实践性原则
教师不论教授什么学科知识,最终对学生来说,都会经过学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教学也是如此。那么,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落在实践上面。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随便播放一首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全身心的停留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指挥打拍的练习。我们知道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关键点在生动性上面,生动性恰恰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难点和重点。学生除了学习音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外,还需要把握节奏的生动性,而它的把握需要学生对大量的音乐进行感受其中的节奏重音的时间和位置,需要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的感受和控制能力。
综合所述,小学音乐韵律节奏方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从实际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的计划、目标和方法。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按照四个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践性原则”,从而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帮助学生升华自己对音乐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卢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J].黄河之声,2015(14):36----36.
[2]王璐.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