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自发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为课堂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诱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努力。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小学生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想象,创设相关场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充分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利用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利用实物演示情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表演、音乐、图画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很广,可用于识字教学,也可用于阅读教学,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情境教学导入
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话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很适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控力,更多的是受兴趣爱好的支配。若在导入时就能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之后整堂课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内容,对于“树林、田野、花丛、蝴蝶、蚂蚁、蟋蟀、蜻蜒”等的教学,鉴于许多学生对其中的“蚂蚁、蟋蟀”等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热闹,远处是一片片的树林,田野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花丛中蝴蝶飞舞,蜻蜒也点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几只蚂蚁爬进了花蕊里,蟋蟀弹着钢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从动画中发现了什么。之后再将动画中的各种事物名称与识字内容进行对照,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那以实物来演示情境,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特意在教室的生物角内饲养小蝌蚪,让学生每天观察并作记录。这样学生就能知道青蛙与蟾蜍的异同点,并能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实物演示,也包括模拟情境的演示。又如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白色小盒作船,橡皮泥大象及若干小石子。以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仅突破了课文“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指导朗读感知情境
有些课文文字优美,情感深浓,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朗读使学生由视觉到知觉,在头脑中呈现出作品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并形成一种意境促进自己情感的升华。
例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教师指导朗读时,首先提出要求,如读第三段时,要表现出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的态度是热情诚恳的,盲姑娘赞美贝多芬的话要用赞赏喜悦的语气读。读第九自然段时,要求学生根据贝多芬弹《月光曲》的情感朗读课文。“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轻纱似的微云”读时缓慢、平静;“忽然……涌过来……”读时激昂有力;“仿佛……汹涌的大海”,要读出盲姑娘幸福、愉快的情感。接着让学生听老师范读,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这样做使学生再次感知情境,激发了情感,朗读时进入角色,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出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明确了。
四、创设合作探究情境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不能继续“一教师一黑板一粉笔”式的教学方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协作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进行中,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领悟到不一样的思考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合作探究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独坐敬亭山》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完诗句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各合作小组通过讨论或查阅字典等资料,并结合课本注释来解释一下本首诗的大意。这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合作,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理解的诗句含义说出来。在每个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可以由小组长对各个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总,并得出一份最终的诗词解释。然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来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能够活跃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各小组的观点,并对每个小组欠缺的地方进行指点,对解释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共同探究,学生既听到了其他小组的观点,又从教师那里得到了正确的启发,对于准确地掌握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的基础上,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情境、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情境呈现、情境中如何进行师生对话等还有待廣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本文也只是就情境创设做了简单论述,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2).
[2] 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境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小学生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想象,创设相关场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充分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利用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利用实物演示情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表演、音乐、图画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很广,可用于识字教学,也可用于阅读教学,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利用情境教学导入
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话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很适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必要的自控力,更多的是受兴趣爱好的支配。若在导入时就能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之后整堂课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内容,对于“树林、田野、花丛、蝴蝶、蚂蚁、蟋蟀、蜻蜒”等的教学,鉴于许多学生对其中的“蚂蚁、蟋蟀”等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热闹,远处是一片片的树林,田野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花丛中蝴蝶飞舞,蜻蜒也点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几只蚂蚁爬进了花蕊里,蟋蟀弹着钢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从动画中发现了什么。之后再将动画中的各种事物名称与识字内容进行对照,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二、以实物演示情境
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那以实物来演示情境,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特意在教室的生物角内饲养小蝌蚪,让学生每天观察并作记录。这样学生就能知道青蛙与蟾蜍的异同点,并能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实物演示,也包括模拟情境的演示。又如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白色小盒作船,橡皮泥大象及若干小石子。以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仅突破了课文“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指导朗读感知情境
有些课文文字优美,情感深浓,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朗读使学生由视觉到知觉,在头脑中呈现出作品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并形成一种意境促进自己情感的升华。
例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教师指导朗读时,首先提出要求,如读第三段时,要表现出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的态度是热情诚恳的,盲姑娘赞美贝多芬的话要用赞赏喜悦的语气读。读第九自然段时,要求学生根据贝多芬弹《月光曲》的情感朗读课文。“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轻纱似的微云”读时缓慢、平静;“忽然……涌过来……”读时激昂有力;“仿佛……汹涌的大海”,要读出盲姑娘幸福、愉快的情感。接着让学生听老师范读,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这样做使学生再次感知情境,激发了情感,朗读时进入角色,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出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明确了。
四、创设合作探究情境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不能继续“一教师一黑板一粉笔”式的教学方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协作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进行中,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领悟到不一样的思考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合作探究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独坐敬亭山》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完诗句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各合作小组通过讨论或查阅字典等资料,并结合课本注释来解释一下本首诗的大意。这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合作,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理解的诗句含义说出来。在每个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可以由小组长对各个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总,并得出一份最终的诗词解释。然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来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能够活跃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各小组的观点,并对每个小组欠缺的地方进行指点,对解释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共同探究,学生既听到了其他小组的观点,又从教师那里得到了正确的启发,对于准确地掌握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的基础上,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情境、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情境呈现、情境中如何进行师生对话等还有待廣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本文也只是就情境创设做了简单论述,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成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2).
[2] 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境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