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升华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是不可思议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描摹、塑造的形象美,体味作者的情感美,那美必在字里行间中得以升华,学生必然能在文字中获得美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文字 美
  
  正如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阅读能够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接受美的陶冶,意味着阅读教学要通过情感渠道的长期的熏陶和浸染,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打好人生的底色。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美的感受呢?新课程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美,在文字中升华,字里行间亦动人。
  一、美自语言来
  语言是生命之声,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结合语境理解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是十分必要的,很多词语往往在语言环境中一看就明白。教学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赏析有关词句,不仅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对于提高他们阅读和写作也有帮助。
  如在理解《但愿人长久》中“手足情深”一词时,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文中的“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可以用来解释“手足情深”,在此基础上再体会“情深”之美——诗人与兄弟情谊深厚却不得不分别七年,彼此思念至深——就容易多了。
  (二)反复朗读赏析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学生通过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进入美的境界,感受语言美。
  《石榴》一文充满了作者对家乡石榴的热爱和自豪感,精读训练时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品读,体会石榴之美:美在叶子、美在花朵、美在果实、美在味道。同时启发学生感受作者把石榴当作人来写,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不是一棵棵不言不语的树,而是一个个鲜活可爱的人。
  二、美自形象来
  无论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付诸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欣赏自然之美
  大自然以其光、色、声、形的形式的美,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使我们为之赞叹,为之动容。教师可以从色彩、声响、形状上,带领学生领略书本文字中所描摹的自然之美。
  1.在色彩上,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缤纷百花、斑斓彩虹,无不是以迷人的色彩引起人的美感,如《田园诗情》中写道:“碧绿如丝绒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2.在声响上,大自然中海浪滚滚、溪流淙淙、山泉叮咚、鸟儿鸣唱,无不给人以悦耳的声响,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古诗《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滁洲西涧》中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自在娇莺恰恰啼”。
  3.在形状上,大自然中叠嶂峰峦、蜿蜒河川、挺拔苍松、婀娜杨柳,无不显示出形状、线条、姿态的美,如《雾凇》中所描绘的:“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二)感受人物之美
  在语文课本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感受到他们的内在精神美。这些具有精神美的人物形象,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操获得陶冶,思想实现升华。
  1.引导由“表”及“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语、行动、神态等,揣摩人物内心,即人物的思想品质。
  如《军神》这篇课文,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抓住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的意志坚强,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体会形象对比。真善美往往在与假恶丑的比较中产生,让人印象鲜明而深刻。如教学《哪吒闹海》时,先让学生通过动画片感受龙王父子兴风作浪、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可恶,引导学生说说对龙王父子的印象,再学习小哪吒勇敢机智的人物品格,以及为民除害的正义。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爱之切切,恨也切切。人物形象的对比,主要有正面人物之间的映衬及正反面人物之间的反衬,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必定使学生受益匪浅。
  3.留心环境烘托。“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形象往往放到一定的环境中来描写,而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内在美又常常起着烘托作用。
  如《三顾茅庐》中有一段秀丽的隆中景色描写:“……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不仅暗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是一个蓄势待发的世外高人,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儒雅、智慧的性格特点。
  三、美自情感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世佳作,历久弥新,因为每一篇都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他们浓厚的感情。
  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恰当的“美读”示范。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苏轼在中秋之夜的情感变化,我对着插图,对苏轼埋怨月亮的一段话进行了范读,让学生闭目聆听。在我的朗读中,有的想到了自己常年在外工作的父母,有的想到了一起长大此时却分隔两地的伙伴……他们在接受美的过程中,如临其境,声情并茂地一起“埋怨”起了月亮。
  其次,学生对教师“美读”形式上的模仿,毕竟只是依葫芦画瓢,仅仅“形似”是不够的。“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充分理解和教师的恰当指导。《雨后》中“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使劲”二字暗示了小哥哥踩水时不甘人后,竭尽全力,所以水花儿溅得很高。因为裤子湿了又沾上泥巴,所以小哥哥在连连拍打的同时,又连连喊着“糟糕”,读时是否带着懊恼的语气呢?当我们看到他的脸上反而放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光彩时,我们知道他是为踩水尽情而兴奋,他为溅起的水花高过同伴而骄傲,哪里还顾得上懊恼后悔?比较之下,小妹妹可就小心、文雅多了——“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但是她终究是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痛快”二字,不仅再现了小哥哥的水中摔跤的感受,而且暗示了小妹妹希望摆脱玩水中的拘束,玩得尽兴。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一变化,从而与作者、人物产生感情共鸣。这样通过“美读”训练,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到一起,抒发出自己对文章美的感受。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在短期内不易看出,因此不能指望立竿见影。只要教师善于把蕴藏在语文中的美育因素挖掘出来,同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陶冶儿童的爱美心智,就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物理学家,罗素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视角,其“人本位”为基础的系统的教育目的观引发了无数后人的思考,也成为我国现今教育目的制定和实施的参考依据。本文从罗素教育目的观出发,剖析了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亟须纠正的不足点。  关键词: 罗素 教育目的观 我国教育目的    罗素,以物理学家的身份为人们熟知。然而,在教育领域,我们同样看到了罗素的身影,其教育思想系统而完善。在《教育与美好生活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英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极其鲜明地显示出创新的重要,唱歌如此,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前朝之曲”往往令人厌倦,匠心独运必然会令人耳目一新,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创意的空间,寻一寻创新作文的小技巧。  一、题记后记,通篇生辉  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这是很多学校一直面临的问题,《基础》课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问题,以使该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效性 有效途径    从2006年秋季以来,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施思想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本文主要介绍了阅读教学的概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以及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要点。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是心灵的门户,记忆中的一切经由选择性注意之后,由阅读进入我们的心灵。有句话说得好:“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可见,阅读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今信息社会,阅
摘 要: 《手》是舍伍德·安德逊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飞翼彼得尔鲍姆手的活动,着力刻画了他的“古怪”。毫无疑问,飞翼彼得尔鲍姆的这种古怪正是描述了由于现代社会引起的人类生存的孤独境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与被爱的渴望。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本我”、“自我”和 “超我”理论对飞翼彼得尔鲍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说《手》 自我 本我 超我    舍伍德·安德逊一反传统形式创
语言文字符号的价值在于“义”,即理解“义”,运用“义”。这个“义”也就是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事物与现象,言语交流实际上是人们借语言来反映事实,沟通思想。从阅读教学来看,理解语言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全部活动范围都离不开理解语言,如教学目标——设定理解语言的要求;教学过程——展现理解语言的活动;教学方法——保证理解语言的有效;教学评价——分析理解语言的得失利弊。阅读教学也有语言运用,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
摘 要: 英语写作能综合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分析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如何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通过加强语篇阅读、加大语言输入训练、强化写作技巧指导和加强习作点评和佳作汇编等途径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渗透训练  1.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
摘 要: 解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是开放的,任何文本都没有终极意义,强调译者的创造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关键词: 《老人与海》 中文译本 合理性 译学意义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理论开始涌入国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语言学派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课堂用语,却忽视了作业评语。我们往往在改进英语教学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测验考试,却不愿意花点时间用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上,有时因为任教班级多,有时因为学困生数目大,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用在此处。  主体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的教育模式。作业评语就是一方面,可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它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摘 要: 十九世纪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資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反映和批判现实的小说——工业革命小说,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是其代表。本文对这两部小说进行解读和评价,并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革命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情感结构,以及女性主义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劳资冲突、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