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很多矛盾,这些矛盾也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初中作文教学试作探究。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写作的普遍现状是:作文千篇一律,抄袭现象严重。大多数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读起来似乎是一个人所写。写人物就是我的妈妈对我如何得好,如何得无微不至,我是如何得爱我的妈妈;写事情就写某天我帮助了哪些人做哪些事,哪些人是如何得感谢我。
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好像过着相同的生活,竟然能同时写出一样的文章,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在中学生的文章里,没有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文中缺乏个性表现,所有的想法千篇一律,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毫无价值。
二、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1.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由此可见,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为写作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而且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向我们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蝉鸣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向我们揭示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将所看所感转化为写作的素材,真正做到作文中有话可讲,有理可说,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学生可以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听老一辈人讲述五六十年代的故事,感受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关注时政热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和同学加以讨论,通过积极地思考与交流,进而有感而发,这样的作文在立意上会更深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郊游、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名胜古迹、参加作文竞赛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锻炼写作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学以致用。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无话可说,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学生“胸中无墨”。调查研究表明,很多中学生除了通过语文教材、语文课堂的接触之外,很少阅读或根本不了解课外书。其实,语文课外书的阅读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哑巴”的问题。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优秀书籍,必有其流传的理由和价值。一篇好文章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学生如果能够认真广泛阅读,必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当然,阅读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一方面学生要端正阅读的态度,如果把阅读当作学习任务,带着功利消极的情绪去阅读,那么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阅读应该带有一定的学习目的性,在阅读的时候,要着眼于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另外,学生要注重学以致用,阅读并不单单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学习,只有从中有所想,有所得,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准。
3. 引导学生多说多想,多写多练,以练促学。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口若悬河,有着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一遇到写作,能说会道的口才就变得荡然无存,写出来的东西也平淡无奇。这种情况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书写速度赶不上思维的进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说的时候,脑中所想便可脱口而出,不会造成想和说的时间误差。可是很难有人能将想和写的速度保持统一,想和写一旦存在时间间隔,就会打断思考的内容,延缓反应速度,造成写作障碍。二是缺少写的机会。初中作文课一周安排一次,有的学校两周才安排一次作文课,遇到考试的时候,教师也会把作文课变为习题课,学生真正能够写作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
因此,增加中学生写作机会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在每讲完一篇课文后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前结合课文多思考,多总结,然后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任务。经过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初中作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常常表现得较为敏感。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以批评为主,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会感到失落焦急,对写作的热情急剧下降,甚至于畏惧作写作,把写作当成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无论学生的作文质量高低与否,教师都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就如人的长相一样,再丑陋的人也必定有其美丽之处,写作也是这个道理。也许学生在作文的整体布局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其景色描写得惟妙惟肖;也许学生的作文偏离了写作主题,但是其表现手法却运用得恰到好处。
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给学生真切的肯定,并委婉地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中接受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这样既可以找到问题,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做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脱离压抑的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说,多写多练,学生必然会提高写作热情,达到“思如泉涌笔生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写作的普遍现状是:作文千篇一律,抄袭现象严重。大多数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读起来似乎是一个人所写。写人物就是我的妈妈对我如何得好,如何得无微不至,我是如何得爱我的妈妈;写事情就写某天我帮助了哪些人做哪些事,哪些人是如何得感谢我。
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好像过着相同的生活,竟然能同时写出一样的文章,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在中学生的文章里,没有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文中缺乏个性表现,所有的想法千篇一律,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毫无价值。
二、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1.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由此可见,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为写作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而且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向我们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蝉鸣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向我们揭示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将所看所感转化为写作的素材,真正做到作文中有话可讲,有理可说,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学生可以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听老一辈人讲述五六十年代的故事,感受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关注时政热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和同学加以讨论,通过积极地思考与交流,进而有感而发,这样的作文在立意上会更深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郊游、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名胜古迹、参加作文竞赛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锻炼写作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学以致用。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无话可说,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学生“胸中无墨”。调查研究表明,很多中学生除了通过语文教材、语文课堂的接触之外,很少阅读或根本不了解课外书。其实,语文课外书的阅读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哑巴”的问题。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优秀书籍,必有其流传的理由和价值。一篇好文章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学生如果能够认真广泛阅读,必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当然,阅读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一方面学生要端正阅读的态度,如果把阅读当作学习任务,带着功利消极的情绪去阅读,那么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阅读应该带有一定的学习目的性,在阅读的时候,要着眼于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另外,学生要注重学以致用,阅读并不单单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学习,只有从中有所想,有所得,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准。
3. 引导学生多说多想,多写多练,以练促学。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口若悬河,有着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一遇到写作,能说会道的口才就变得荡然无存,写出来的东西也平淡无奇。这种情况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书写速度赶不上思维的进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说的时候,脑中所想便可脱口而出,不会造成想和说的时间误差。可是很难有人能将想和写的速度保持统一,想和写一旦存在时间间隔,就会打断思考的内容,延缓反应速度,造成写作障碍。二是缺少写的机会。初中作文课一周安排一次,有的学校两周才安排一次作文课,遇到考试的时候,教师也会把作文课变为习题课,学生真正能够写作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
因此,增加中学生写作机会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在每讲完一篇课文后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前结合课文多思考,多总结,然后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任务。经过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初中作文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常常表现得较为敏感。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以批评为主,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会感到失落焦急,对写作的热情急剧下降,甚至于畏惧作写作,把写作当成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无论学生的作文质量高低与否,教师都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就如人的长相一样,再丑陋的人也必定有其美丽之处,写作也是这个道理。也许学生在作文的整体布局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其景色描写得惟妙惟肖;也许学生的作文偏离了写作主题,但是其表现手法却运用得恰到好处。
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给学生真切的肯定,并委婉地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中接受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这样既可以找到问题,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做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脱离压抑的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说,多写多练,学生必然会提高写作热情,达到“思如泉涌笔生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