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每一个都非常喜欢画画,涂鸦在画纸上的五颜六色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但他们的绘画只处于一个浅显的“涂鸦”阶段,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他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美术知识增长,但他们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的增长,却远远不能够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尤其是现在的美术教学,教师的不全心投入必然会使学生也很漠然,这就让学生们的艺术欣赏起不到太大作用或者干脆就没有效果,就会致使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不能够更快地提升。可以说,欣赏教学是美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快速提升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捷径。
多年的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使我感觉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美术这门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拓展、驰骋他们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有形地发挥美术想象力的教学就是上好欣赏课,我们必须抓好、用好每一节课中的欣赏环节。
第一步“看”:初步欣赏,浅析表面。
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剪纸故事》一课中,学生们先对课本上的、自己搜集的剪纸做一个初步的自我欣赏,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出发,对这些内容做一个表面上的浅析,有的学生只说出了剪纸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出了剪纸中纸的颜色,有的学生说剪纸就是用剪刀剪的,用来贴在墙上的。虽然浅显,但对于他们学习刚接触到剪纸内容的这堂课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了。
第二步“听”:深入倾听,挖掘内源。
在对作品有了一个概括的印象之后,教师融入艺术作品背景带领学生去欣赏。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社会的影像、当时的文化背景都会给它们打上烙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一步就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视角去欣赏、挖掘,从而深入艺术作品的内部,理解作者创作作品当时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四年级《剪纸故事》一课中,孩子们在第一环节已经对剪纸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再一次以教师对口吻对我们中国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然后课件欣赏大量的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精美剪纸,人物的、动物的、花鸟的、风景的、单色的、套色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们都张大了嘴巴,他们为我们国家有如此的民间文化而赞叹。同时,他们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动手创作的欲望被大大激发。这就为他们后边的自我创造和表现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步“谈”:相互畅谈,发挥想象。
探讨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激情表达。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一定对艺术家当时的心境心情有了一个概括的想法。处于一种什么情况下,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更是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融入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有人说欣赏一幅作品,就是在与作者对话。欣赏就是要把作品风格与美术家的个性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一步由孩子们自己结合艺术作品的背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进行探讨。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思考、品味艺术家或者范作的内涵,受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认识上会肤浅、幼稚,但只要他们大胆去发现、去思考,这就足以让我们肯定。教师要适时引导讲解,让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考虑。
同桌互谈。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学生也是这样,即使可能简单,但相对于相同的东西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是不同的,互相交流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神鸟变树》这一课,欣赏时有的学生说画是大树,但有的学生说是插着花的花瓶,然后各自的观点还确有道理。这就起到了扩展他们发散思维的作用。
班内互谈。由教师做引导,在班级大范围地进行交流。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加起来就是两个思想。听听别人的,孩子们会对自己的意见有个更明确的想法和判断,在谈论的同时,慢慢积累自己的艺术知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
第四步“悟”:融汇感悟,整合艺术。
在五年级下册美术中有一课《同一幅画》,在这一课上,我们欣赏了梵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梵高本人的一生是穷苦潦倒的,但他内心确是充满激情的,你看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学生们在融汇感悟之后,更加理解了画家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以及性格,同时对画家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就把艺术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不是孤立、简单的只去看待一幅画。
第五步“查”:独立查阅,拓宽领域。
有了课堂上的这四步,还有可自由选择进行的一步,那就是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美术作品。这个过程有时可以替代第二步骤。就是当学生独立进行欣赏,没有教师在身边的时候。这个过程一般是在课后在家里,或者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同学们应该再从头仔细阅读一下作品的整体权威介绍,把美术作品其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以及文化、精神层面的表现真正的理解,也从而使自己的美术欣赏水平真正地提升。
美术欣赏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纯的美术课欣赏课与随时随地的观察欣赏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在美育中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生活中、课堂上、游戏时、玩耍处……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者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持之以恒是美育欣赏必须要坚持的。一次两次的活动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持久的用力才会带来质的飞跃。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每一堂美术欣赏课。
多年的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使我感觉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美术这门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拓展、驰骋他们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有形地发挥美术想象力的教学就是上好欣赏课,我们必须抓好、用好每一节课中的欣赏环节。
第一步“看”:初步欣赏,浅析表面。
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剪纸故事》一课中,学生们先对课本上的、自己搜集的剪纸做一个初步的自我欣赏,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出发,对这些内容做一个表面上的浅析,有的学生只说出了剪纸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出了剪纸中纸的颜色,有的学生说剪纸就是用剪刀剪的,用来贴在墙上的。虽然浅显,但对于他们学习刚接触到剪纸内容的这堂课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了。
第二步“听”:深入倾听,挖掘内源。
在对作品有了一个概括的印象之后,教师融入艺术作品背景带领学生去欣赏。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社会的影像、当时的文化背景都会给它们打上烙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一步就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视角去欣赏、挖掘,从而深入艺术作品的内部,理解作者创作作品当时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四年级《剪纸故事》一课中,孩子们在第一环节已经对剪纸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再一次以教师对口吻对我们中国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然后课件欣赏大量的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精美剪纸,人物的、动物的、花鸟的、风景的、单色的、套色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们都张大了嘴巴,他们为我们国家有如此的民间文化而赞叹。同时,他们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动手创作的欲望被大大激发。这就为他们后边的自我创造和表现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步“谈”:相互畅谈,发挥想象。
探讨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激情表达。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一定对艺术家当时的心境心情有了一个概括的想法。处于一种什么情况下,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更是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融入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有人说欣赏一幅作品,就是在与作者对话。欣赏就是要把作品风格与美术家的个性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一步由孩子们自己结合艺术作品的背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进行探讨。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思考、品味艺术家或者范作的内涵,受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认识上会肤浅、幼稚,但只要他们大胆去发现、去思考,这就足以让我们肯定。教师要适时引导讲解,让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考虑。
同桌互谈。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学生也是这样,即使可能简单,但相对于相同的东西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是不同的,互相交流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神鸟变树》这一课,欣赏时有的学生说画是大树,但有的学生说是插着花的花瓶,然后各自的观点还确有道理。这就起到了扩展他们发散思维的作用。
班内互谈。由教师做引导,在班级大范围地进行交流。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加起来就是两个思想。听听别人的,孩子们会对自己的意见有个更明确的想法和判断,在谈论的同时,慢慢积累自己的艺术知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
第四步“悟”:融汇感悟,整合艺术。
在五年级下册美术中有一课《同一幅画》,在这一课上,我们欣赏了梵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梵高本人的一生是穷苦潦倒的,但他内心确是充满激情的,你看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学生们在融汇感悟之后,更加理解了画家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以及性格,同时对画家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就把艺术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不是孤立、简单的只去看待一幅画。
第五步“查”:独立查阅,拓宽领域。
有了课堂上的这四步,还有可自由选择进行的一步,那就是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美术作品。这个过程有时可以替代第二步骤。就是当学生独立进行欣赏,没有教师在身边的时候。这个过程一般是在课后在家里,或者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同学们应该再从头仔细阅读一下作品的整体权威介绍,把美术作品其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以及文化、精神层面的表现真正的理解,也从而使自己的美术欣赏水平真正地提升。
美术欣赏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纯的美术课欣赏课与随时随地的观察欣赏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在美育中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生活中、课堂上、游戏时、玩耍处……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者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持之以恒是美育欣赏必须要坚持的。一次两次的活动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持久的用力才会带来质的飞跃。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每一堂美术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