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诚信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公民个人的的诚信道德受到多方关注。“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诚信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既有赖于社会法制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公众对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也有赖于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况且,当前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峻,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现在中小学生诚信素质的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是个讲究诚信的民族,诚信守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诚信,本为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我们今天大张旗鼓地把它提出来,这到底是怎么了?还是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说起。
  2013年的一次班级家长会,我发现一学生家长是花30元钱“聘请”的临时家长。有的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可谓煞费苦心,先把假成绩用电脑打出来,再贴到成绩单上,最后复印一遍。“调包”后的成绩单可谓天衣无缝。调查发现,学校周围的复印店,每到大考总是生意兴隆,常有学生复印或缩印考试资料。一项统计结果表明:超过70%的老师用超过70%的语言来描述当今学生的缺点,他们大多认为,现在的学生和七八十年代的学生相比,在思想品德方面退步了。现在,能说出学生品德方面优点的教师很少。在品德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主义淡漠,为个人想得太多,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关心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己出发,关心自己比别人多。可以断定,这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是绝对不会有什么诚信可言的。当然,我们列举的这些例子并不是对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素质“一棍子打死”,而是想带着问题来研究、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
  聘临时家长、成绩单“调包”、考试作弊、撒谎欺骗、校园失窃等失信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毒害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痛定思痛,人们不竞要问:“造成这些失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校园这个培育下一代的纯洁之地怎样才能充满诚信的阳光?”
  二、造成中小学生失信现象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山东青年报报道:一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问了妈妈这样一个荒唐的问题:“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答案是前两次没带礼物。此类“脑筋急转弯”书籍在学生中十分流行。“什么东西人们不爱吃,答案是吃亏。”“关公为什么会死的很惨,答案是他‘红颜薄命’。”“什么人没有当过爸爸却先当公公,答案是太监。”……这样的“智力问题”使尚未定型的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发生扭曲,那些违背历史和科学的无聊问答会让孩子们产生迷惑,严重影响他们正常学习、接受教育。又如,一位女教师的儿子,读三年级,儿子出了一个题“考”他妈妈:“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四森’吗?”他妈妈还以为是关于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呢,于是理直气壮地说:“那还不知道,不就是平声、阳声、上声、去声吗?”谁知道小家伙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是、不是,是‘台上像孔繁森,台下像王宝森,对上级像和绅(森),对下级像泰森’。”这位老师妈妈一下惊呆了:“你在哪里看的?”“在网上。”真不知道这样的“思想残渣”能给我们的孩子什么,除了教唆外,也许还有更恶劣的说法。这样的媒体和书籍,它在我们青少年儿童和错误思潮之间起了主要的“桥梁作用”。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存在大量不健康的不诚信的社会环境,别说正处于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就算是许多成年人也很难抵御来自多方面的诱惑和误导。
  2.学校原因
  回想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经过文明教育、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国民普遍文明程度提高,现在的学生比起以往来已经良好了许多。但要达到质的飞跃,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诚信教育最大的难度,首先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与学校灌输的诚信理念很难结合起来,差别悬殊。现实当中,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很多情景和事例,不能有效地证明灌输的诚信教育,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没有进行理性地分析它的本质、它的原因,是不是事情的必然?教学当中,我们很难从现实当中给学生一个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例子。学生们认为,诚信教育只是理论上的,因而觉得枯燥,在实际生活当中是很难存在的。其次,诚信教育,也可以说是德育教育没有很好地纳入到学生升学考核的范畴,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没有安排足够的课时,“德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几乎处处存在。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德育工作有时由班主任负责落实。实际上,学校在德育方面的压力在实际工作中与升学、考学的压力相比微乎其微。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生存压力使得学校普遍重视教学质量,没有教学质量就没有了生源,学校就会陷入生存的压力,就会面临倒闭的可能,陷入一场恶性循环当中。因此有的教育工作者感慨不是我们不重视德育,不抓德育,实在是没有办法。再次,检查考核制度使学校难保诚信形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不少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出了学校作为普通社会法人的不诚信的一面。学校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通过各班班主任直接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而这个统一口径的过程也就成了学校“不诚信教育”的过程。即便检查考中的有关规定不甚合理,但是学校很难对学生作出解释,只能直接要求学生不能说真话。诚信教育,在种种的检查面前,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3.家庭原因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童心染黑,孩子缺失诚信,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儿重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中,有些对孩子说谎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苛责的家长,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谎言“连珠”。 譬如,为使孩子不哭闹,或抑制其 想出去玩的冲动,家长会脱口而出:“快别哭了,就让警察来抓你,警察专门抓不听话的小朋友。”孩子自然不敢哭了,不敢嚷着要出去了。可家长是否知道,等孩子稍稍长大一点,会明白“警察专门抓不听话的小朋友,全是大人骗我”。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哄大的,不哄就难以让孩子做成某件事。因此,为使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思维运作,习惯于向孩子空口许诺,如:“你如果听话,那么就……”“ 你如果赶快把作业做完,我就让你……”可是等孩子如大人所愿“听话了”、“把作业做完了”,家长却忘记了践诺;要么以种种借口搪塞、否认;要么摆出各种理由加以拒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这样做。   三、中小学诚信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一是要着力构建诚信社会。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誉、信用、信义是市场竞争的基石,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人才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诚信道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它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推进,关系到“以法治国”方针基础工程的具体落实。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对诚信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更有成效。
  二是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父母应做诚信的表率。俗话说:“上代做给下代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人微言轻,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效仿的第一榜样,是最直接的诚信品质的播种者。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同进,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
  三是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工作重心就是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来解除学生们思想上的困惑。从诚信教育的层面来看,学校应该从小做起,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诚信教育,还不应把起点仅仅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该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使社会多些诚信。让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由此培养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道德的自觉。
  四是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现代社会的信用管理离不开个人行为的记录、评判和制约。而没有记录,就谈不上评判信用意识和制约违约行为。因此,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应该是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从一个人上小学即开始不间断的操行记录,直到大学毕业走入社会,这份诚信档案将进入个人档案终身跟随。一个学生获得优良的操行记录就等于获取“诚信道德毕业证书”,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
  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积累。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需要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的精心培育。为此,我们认为,诚信教育必须着眼于长远,从小处着手,从中小学生抓起,大胆探索实践,以重塑诚信社会。
  我们相信,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将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教师要抓住习题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习题选编和习题教学,使学生通过解题实现对概念、规律及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学会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的办法。物理习题课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习题教学作为概念、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对课堂教学将起到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安全性突显出来,安全问题威胁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客户由此产生的疑虑会影响到交易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要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电子商务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安全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
期刊
【案例背景】  2014年5月23日学校举行了校际运动会,天气虽然很热但同学们依然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可惜的是在这样一个需要呐喊助威的场合,我却突发急性咽炎,说不出话的我该如何给孩子们鼓励?五月的骄阳下孩子们为了班级荣誉在努力拼搏着,同样努力着的还有老师的“爱”。  【案例一】  运动会即将开始的时候,我把几名运动员叫到身边来然后轻轻地对他们说:“把你们的右手伸出来,摊开手心”。孩子们很好奇,当我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根棍”的教学理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下被彻底推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能使枯燥的文字生动化,能拉近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距离,更能拓宽知识领域,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还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较顺利
期刊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地设计来培养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会更有效地学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数学教学变得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政史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政史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政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融合为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政史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期刊
摘 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是可以发展的。本文通过以职校生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出对职校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可用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进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成功内驱力 可持续发展 内在潜能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在许多家长与学生眼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提前招生和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在现阶段职校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轻松地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当前初中生物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成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多媒体所呈现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活泼地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尝试相互配合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部分;感受印度尼西亚风情,在自身的音乐体验中了解多彩的异域风情。  2.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的力度、连音、跳音等方面的知识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情感处理。  3.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的声音歌唱《恰利利恰利》,能相互配合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部分。  2.能运用所学的力度、连音、跳音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