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86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148例,非手术38例,按GOS评分,死亡18例(9.7%),植物生存状态9例(4.8%),重残26例(14.0%),中残23例(12.4%),良好110例(59.1%)。死亡原因为颅内血肿量大、弥漫性脑肿胀并恶性颅高压,脑干功能衰竭等。结论: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观察和动态CT扫描有助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发性颅内血肿; 诊断; 治疗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traumatic 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s,TMIH)是指严重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存在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而广泛的脑挫裂伤患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1]。TMIH的治疗较单发血肿复杂。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1年12月共收治TMIH 1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对其诊断和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男138例,女48例,年龄11~75岁,平均(41±6.8)岁。致伤原因:车祸109例,坠落伤32例,摔伤37例,打击伤8例。入院时GCS 13~15分27例,9~12分 58例,6~8分58例,3~5分 43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89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椎体束征阳性98例,去脑强直9例;合并胸部、四肢骨折伤32例。
  1.2 影像学资料 初次头部CT检查确诊TMIH 136例,复查后(迟发性血肿)确诊50例,单个血肿量10~126 ml,伴随脑挫裂伤111例,颅骨骨折98例。血肿数量和部位:两处血肿105例,三处血肿54例,>3处血肿27例;单纯天幕上多发血肿167例,天幕上下多发血肿19例。血肿类型:(1)一部位不同类型血肿79例:其中硬膜外伴硬膜下血肿29例,硬膜外伴脑内血肿13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29例,硬膜外伴硬膜下及脑内血肿8例;(2)不同部位同一类型血肿44例:双侧硬膜外血肿13例,双侧硬膜下血肿15例,双侧脑内血肿16例;(3)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血肿63例:双侧硬膜下伴脑内血肿46例,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伴对冲部位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17例。
  1.3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148例,非手术治疗38例。手术指征:(1)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头部CT显示其中一侧幕上单个血肿量≥30 ml,中线结构偏移≥0.5 cm者立即性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2)幕上两个以上血肿,单个血肿量20~30 ml、占位效应明显的、血肿在同一侧者行手术治疗;(3)幕下血肿≥15 ml者,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4)单个幕上血肿量<20 ml,占位效应不明显者,暂时采取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即时复查头部CT,如病情恶化和有手术指征,立即改行手术治疗。
  单侧开颅血肿清除105例,双侧开颅血肿清除26例,单侧开颅优势血肿清除加对侧钻孔引流12例,幕上、幕下并存血肿并均施行开颅手术5例。单侧去骨瓣减压78例,双侧去骨瓣减压36例。
  2 结果
  非手术组死亡8例(21.1%),其中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因多发伤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原有的心脏病,2例死于晚期脑疝和因患者年龄大而拒绝手术治疗的脑干功能衰竭,余30例按GOS:预后良好18例,中残10例,重残2例。手术组死亡10例(6.8%),6例死于恶性颅高压脑干功能衰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全组生存者治疗后12周按GOS评分,死亡18例(9.7%),植物生存状态9例(4.8%),重残26例(14.0%),中残23例(12.4%),良好110例(59.1%)。
  3 讨论
  TMIH是颅脑损伤的常见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1]。常伴有严重的脑挫裂伤,多以一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最为常见,可同时伴有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其病情急、重,变化快,治疗起来棘手,死亡率高,预后差。其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选择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2]。本组患者54.3%在入院时GCS≤8分,54.3%的患者入院前已发生脑疝,头部CT扫描是快速准确诊断TMIH的首选检查手段,但一次头部CT检查仅能反映伤后某一时刻的颅内情况,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查CT是发现颅内多发和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本组患者均在入院后6 h行头部CT复查,高度怀疑可能发生多发颅内血肿的患者,分别在12 h、48 h、72 h再次复查头部CT,发现迟发血肿50例(26.9%),因此,笔者认为定时复查头部CT是发现颅内多发血肿的快速有效方法。
  TMIH中各个血肿的出血来源、形成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随着院前急救的完善,受伤到初次CT检查的时间明显缩短,迟发血肿、小血肿增大和(或)小出血灶合并成较大血肿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尽管通过严密的临床观察确实能早期发现一些病情加重的的临床表现,但是很难确定颅内血肿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对伤后暂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急性观察治疗期间,应定期及时复查头部CT,特别是对于疑有可能发生多发性血肿而意识障碍较重的患者,即使其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加重,也应该时隔6~8 h常规复查,以避免主观臆断而延误诊断和救治时机。有些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在入院初次CT检查时就已经明确诊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初次检查时只见单个血肿,甚至只有脑挫伤灶,直到一天或数天后CT检查才发现血肿[2]。即使手术后的患者,亦应该尽早(术后24 h)复查CT,以便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对侧迟发性血肿是本组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TMIH的早期诊断不仅需要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观察,更重要的是动态CT检查。   手术是治疗多发颅内血肿的主要手段,但至今没有一个能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治疗标准。江基尧等[3]认为急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应根据颅内血肿的血肿量、血肿部位和颅内占位效应的严重程度,并结合年龄、伤情、意识障碍程度以及全身情况等综合考虑。因为TMIH伤后早期颅内情况复杂多变,临床表现不稳定,CT上血肿体积、基地池形态、中线结构移位情况等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手术指征和时机,也需要进行动态评估后才能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结合文献[4-7]报道,笔者对TMIH手术指征的体会是:(1)幕上占优势的血肿量≥30 ml,双侧血肿量≥40 ml,后颅窝≥10 ml,中线结构移位≥5 mm,基低池明显受压或闭塞者;(2)颅内多发小血肿伴脑挫裂伤严重、有明显占位效应者;(3)持续颅内压监测ICP≥25 mm Hg者,均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
  对明确诊断的TMIH,具备有手术指征的TMIH应该尽快施行手术,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暂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对病情作出判断,以明确治疗方案并对预后作出评估[8]。
  由于颅内占优势的血肿及其类型直接影响到预后,故手术时机及先后顺序要把握好,双侧血肿均需手术时,先处理引起脑疝的优势血肿,对侧和同侧远离术野的小血肿可不必干扰,避免增加损伤;无脑疝时宜先处理脑损伤重、血肿量大的、占位效应明显的一侧;两侧血肿量相近的,可先清除左侧优势半球的血肿;对双侧血肿一侧为急性硬膜外血肿时,建议先处理硬膜外血肿;幕上下多发血肿时,先清除幕下血肿,以早期解除脑干长时间受压。但是术中、术后要警惕小血肿的增大,术中可以采用控制减压来避免或减缓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害达到控制或(和)减缓术中急性脑膨出和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改善预后[9]。
  TMIH传统手术方式是先在脑疝一侧或血肿量大、脑挫伤严重的一侧骨窗开颅手术,另一侧钻孔引流或钻孔扩大骨窗清除血肿。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多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根据脑损伤程度、术中术毕有无脑膨出情况及ICP高低情况、脑疝时间长短和脑搏动好坏等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对广泛脑挫裂伤伴多发血肿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清除同侧幕上绝大部分血肿且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效果好于传统骨瓣开颅[10]。对不能耐受或拒绝开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微创立体定向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也能获得满意疗效[11]。
  对中线无明显偏移的有占位效应的(脑室脑池受压或消失)双侧小血肿并伴随广泛脑挫裂伤、双侧瞳孔散大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然中线结构物移位,幕上两侧分腔压力差小,但幕上下腔压力差大,如不及时手术减压,有发生中心性脑疝死亡的风险,故建议对该类患者施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12],可取得较好疗效。
  非手术治疗仅适合于GCS>8分,双侧血肿量较小,基底池及第三脑室无明显受压,中线无偏移或移位<5 mm者,以及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减轻脑水肿、控制颅内压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足的供氧,早期行气管切开很有必要,避免缺氧加重脑损害,同时注意保护心、肺、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严重创伤后多脏器衰竭。同时要警惕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条件时行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时把握手术时机[13]。
  TMIH常合并全身多发伤,救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漏诊误诊,并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总之,动态CT检查、及时诊断、全面综合治疗、恰当的手术方法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0.
  [2]鲁峻,张勤,高广忠,等.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2):78-79.
  [3]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265.
  [4]董吉荣,江基尧,朱诚,等.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附98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1):4-6.
  [5]刘敬业,张赛,只达石,等.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5-37.
  [6]陈立,刘伟国.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的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6(10):543-545.
  [7] Kothari R U, Brott T, Broderick J P, et al. The ABCs of measur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volumes[J].Stroke,1996,27(8):1304-1305.
  [8]赵时雨,袁先厚,陈卫国,等.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评估[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53-54.
  [9]王玉海,杨理坤,蔡学见,等.控制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6(9):819-822.
  [10]江基尧.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常用的标准大骨瓣开颅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6(8):381-381.
  [11]董吉荣,蔡学见,陈铮立,等.颅脑创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7(2):15-17.
  [12]胡旭,董吉荣,王玉海,等.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6(5):465-468.
  [13]楚燕飞,郑鲁,刘妍,等.双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52-53.
  (收稿日期:2013-02-05) (本文编辑:郎威)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2例操作成功率100%,置入方法:使用血管鞘45例,使用针套管27例。起搏电极移位方面1 d后出现2例(占2.8%),全部患者均无血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经红花注射液保存后的人胎羊膜对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2,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切口愈合的机制,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观察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在各时相点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人胎羊膜对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中MMP-2,M
期刊
【摘要】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医学实验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引导实验教学模式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从而创建一个以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实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方法及经验总结。方法:总结2008年至今16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病例,均采用观察镜直视法建立腹膜外间隙,以内侧弓状韧带和膈肌脚为解剖标志帮助寻找肾动脉。结果:除平均手术时间外,平均失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负压引流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较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乙炔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以及停药后改善促排卵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PCOS的不孕患者32例,给予达英-35连续治疗2~4个周期,治疗前后于月经第2~4天晨空腹监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疗程结束后按CC、CC/HMG、HMG三种促排卵方法进行促排卵,观察达英-35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的
期刊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研究进展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2岁,战士,因“反复发热伴胸腔积液2月余”于2012年 2月急诊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可达40 ℃,呈稽留热,伴胸闷,偶有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1.9×109/L,肝功能提示ALT 497 IU/L,胸片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考虑结核可能,因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无法行诊断性抗痨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上海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55岁以上老年人中选取具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174例作为MCI组,另174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人群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文化程度、个性倾向、行为因素和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总体认知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挑选8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吻合术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妇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09年5月之前的另21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输卵管吻合术。对比两组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并对患者进行一年以上的随访,对比两组的受孕率。结果:研究组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半年内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结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围手术期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常规组和加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液体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新生儿相关情况、胎儿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液体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显著于常规组的患者(P<0.05)。液体治疗组患者的新生儿的生长受限例数明显少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