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宣讲是通过对党的科学理论开展学习、宣讲、传播,从而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得出的经验之一。实现理论宣讲创新,要深刻把握和理解理论宣讲中蕴含的辩证法,运用其独特的手段、全新载体,充分发挥和驾驭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不断提升宣讲中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理论宣讲的说服力、感染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营造良好氛围,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添正能量。
一、坚定科学理论大方向,找准体现民生的小切入口
坚定理想信念、科学理论的大方向,坚持用体现民生的小事件为宣讲的切入口,其实就是在理论宣讲中如何认识和准确把握好大和小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刘云山同志讲过,“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这里的大方向,就是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要有强烈的理论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不动摇,这是大道理,也是一个大原则问题,是每一个从事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拥有的职业操守和坚守的道德底线,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在理论宣讲中讲好大道理,不能一味用大道理阐述大道理,宣讲中就理论谈理论,是一种教条式的说教,是空洞和乏味的,是没有说服力的;反之,离开科学理论谈实践,也会失去方向,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理论宣讲不能东捡芝麻西捡绿豆,高谈阔论照本宣科的宣讲,不会有好的效果,“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小处着眼更容易强化宣传效果。讲好大道理,必须从小处着眼,用贴近民生的“小”事为切入口,可以用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个故事或一个现象,都可以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和发端。例如,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离不开改革的发端是从农村开始的,自然离不开安徽小岗村农民自主承包解决温饱这一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离不开贫困地区攻坚脱贫的主战场。通过小切口讲好大道理不容易,要掌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的“小事”就必须深入基层,眼睛朝下,亲身体会鲜活的实践,找准宣传对象的感情交汇点,一上来就要打动人心,让人坐的住、听得进。
二、用经济社会发展生动实践夯实宣讲中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虚和实是辩证统一的,务虚是相对应务实来的,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目睹和亲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在开展党的理论宣讲中,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正在发生的巨变这个基本事实;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享受到大量惠民政策这个基本事实;立足于贫困地区正在经历一个由温饱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依托发展基本事实的理论宣讲就是虚功实作,就会有说服力,也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例如我们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经历的巨大变化,可以直接从手机的普及,轿车进入家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住房小区化等身边的变化入手,大家会感同身受,点头称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论宣讲的实,还应该体现在理论宣讲源泉来自群众,并最终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宣讲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常性地深入各机关、厂矿、农村、学校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亲身经历的事情、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身边典型形象和鲜活事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佐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让看似“枯燥”的理论“活”起来。
三、宣讲创新既是继承,更是展现灵活性、多样性
宣讲方式的创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接受程度,关系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理论宣讲的创新要秉承唯物辩证法“扬弃”的基本理念,在继承中探寻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任务的全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业已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获取信息的内容也多样化,对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了解和知情的欲望空前高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宣讲单一的灌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教育要求,宣讲方式创新就显得特别迫切。理论宣讲创新离不开一个“讲”字,这是继承,是核心,而创新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繼承传统基础之上展现出的灵活和多样,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新媒体带来的传播规律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一人说、大家听、满堂灌”的方式使听者疲劳,抵触,听者往往是为应付差事而来,与组织者和宣讲者的初衷大相径庭,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更新传统说教观念,学会运用新手段,利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图表等手段宣讲效果好于单一的说教。同时,还可以展开互动,把话筒大胆交给受众、将讲台交给群众,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其中,让群众以自身经历的鲜活事实说话,这样的宣讲才有效果,才是有影响的宣讲,才能做好党和广大干部群众之间的好“翻译”。
宣讲创新就是要用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等方式去占领思想阵地,积极探索多元化、碎片化、瞬时化的传播规律,在各种新技术、新运用的载体上建立起流动的“信息传播站”和“思想播种机”,另一方面,抛弃看不起、不屑用的心理,主动适应网络舆论生态,学会用网络语言宣传大政方针,及时、适度、有效发声,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作者单位:固原市委讲师团)
一、坚定科学理论大方向,找准体现民生的小切入口
坚定理想信念、科学理论的大方向,坚持用体现民生的小事件为宣讲的切入口,其实就是在理论宣讲中如何认识和准确把握好大和小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刘云山同志讲过,“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这里的大方向,就是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要有强烈的理论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不动摇,这是大道理,也是一个大原则问题,是每一个从事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拥有的职业操守和坚守的道德底线,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在理论宣讲中讲好大道理,不能一味用大道理阐述大道理,宣讲中就理论谈理论,是一种教条式的说教,是空洞和乏味的,是没有说服力的;反之,离开科学理论谈实践,也会失去方向,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理论宣讲不能东捡芝麻西捡绿豆,高谈阔论照本宣科的宣讲,不会有好的效果,“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小处着眼更容易强化宣传效果。讲好大道理,必须从小处着眼,用贴近民生的“小”事为切入口,可以用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个故事或一个现象,都可以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和发端。例如,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离不开改革的发端是从农村开始的,自然离不开安徽小岗村农民自主承包解决温饱这一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离不开贫困地区攻坚脱贫的主战场。通过小切口讲好大道理不容易,要掌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的“小事”就必须深入基层,眼睛朝下,亲身体会鲜活的实践,找准宣传对象的感情交汇点,一上来就要打动人心,让人坐的住、听得进。
二、用经济社会发展生动实践夯实宣讲中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虚和实是辩证统一的,务虚是相对应务实来的,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目睹和亲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在开展党的理论宣讲中,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正在发生的巨变这个基本事实;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享受到大量惠民政策这个基本事实;立足于贫困地区正在经历一个由温饱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依托发展基本事实的理论宣讲就是虚功实作,就会有说服力,也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例如我们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经历的巨大变化,可以直接从手机的普及,轿车进入家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住房小区化等身边的变化入手,大家会感同身受,点头称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论宣讲的实,还应该体现在理论宣讲源泉来自群众,并最终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宣讲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常性地深入各机关、厂矿、农村、学校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群众亲身经历的事情、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身边典型形象和鲜活事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佐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让看似“枯燥”的理论“活”起来。
三、宣讲创新既是继承,更是展现灵活性、多样性
宣讲方式的创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接受程度,关系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理论宣讲的创新要秉承唯物辩证法“扬弃”的基本理念,在继承中探寻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任务的全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业已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获取信息的内容也多样化,对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了解和知情的欲望空前高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宣讲单一的灌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教育要求,宣讲方式创新就显得特别迫切。理论宣讲创新离不开一个“讲”字,这是继承,是核心,而创新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繼承传统基础之上展现出的灵活和多样,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新媒体带来的传播规律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一人说、大家听、满堂灌”的方式使听者疲劳,抵触,听者往往是为应付差事而来,与组织者和宣讲者的初衷大相径庭,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更新传统说教观念,学会运用新手段,利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图表等手段宣讲效果好于单一的说教。同时,还可以展开互动,把话筒大胆交给受众、将讲台交给群众,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体验其中,让群众以自身经历的鲜活事实说话,这样的宣讲才有效果,才是有影响的宣讲,才能做好党和广大干部群众之间的好“翻译”。
宣讲创新就是要用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等方式去占领思想阵地,积极探索多元化、碎片化、瞬时化的传播规律,在各种新技术、新运用的载体上建立起流动的“信息传播站”和“思想播种机”,另一方面,抛弃看不起、不屑用的心理,主动适应网络舆论生态,学会用网络语言宣传大政方针,及时、适度、有效发声,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作者单位:固原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