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法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现象,不同的语法隐喻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篇章效果。元功能思想又称纯理功能,其三分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本文论述了语法隐喻对语篇的目的性,衔接性,连贯性,以及合理的逻辑信息的建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法隐喻;元功能;语域
一、关于元功能研究的回顾
韩礼德的元功能是三分的,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反映了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对元功能三方面的分析和描述不仅是功能语法的核心内容,而且已成为一种理论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语言现象的研究中。因此,系统了解韩礼德元功能思想对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学习及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分法中的概念元功能指的是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和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元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时除了如实地表述主客观世界外,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确定说话轮次,对一些事情表示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语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在分析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时,韩礼德曾确认在复合主位中,本来属于语篇功能的不同主位又可以按照三个元功能进一步区分主位结构中的概念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Halliday,1994:52-6)。后来,在所有三个元功能都通过“级阶转换”(rank shifting)表示之后,又对这3个元功能隐喻分别做了阐述。Martin也提到了时间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关联手段作隐喻的体现,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篇的工具。为此,马丁采用了隐喻性主位(Metaphorical Themes)和隐喻性新信息(Metaphorical News)这样的语篇隐喻的论点。(Martin 1993:241-3)。并且他使用“textual metaphor” 这个术语,即把篇章作为一个物质材料也作为社会现实性的一个物质部分来加以阐述,并从篇章逻辑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论述。马丁对语法隐喻在篇章中的重要性和传统的词汇隐喻对意义进行物化阐述的方法是相同的,与韩礼德在语法隐喻中把意义作为事物或名词化的阐述也是相同的。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建构在现实经验基础上这一哲学思想。
这样,语法隐喻的篇章元功能也像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样被Halliday 和Martin 确立了合法的地位。
二、语法隐喻
传统的隐喻概念是发生在词汇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而语法隐喻则发生于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语法隐喻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语法性状,如动词或形容词化为名词,连词化为动词。在语法隐喻中变体体现的不是词义而是范畴意义。语法隐喻处理的是不同的能指,同样的所指,语法隐喻是在不同层次之间的重新排列,是将语义重新映射于词汇语法上。仅就其词汇语法表现形态来看,语法隐喻不再仅仅指名词化现象,同时也包括动词到形容词(包括分词),介词到名词、介词词组或连接词到动词以及其它多种转换。用韩礼德自己的话说,语法隐喻指的是所有从高级阶的词汇语法表达形式向低级阶的转义使用现象,既包括低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lower rank syndromes),即我们所说的名词化现象,也包括高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higher rank syndromes),如从表达序列(sequence)向句子组合(clause nexus)向小句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从一段文字由复合句向简单句的转换)。这一改变无疑大大地拓宽了语法隐喻概念的外延,使得该理论能够说明更多的语言现象。韩礼德所说的语法隐喻还涉及到了时态和情态等成分的隐喻式表达。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韩礼德关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这一语言哲学命题的观点,有着十分浓重的语言哲学意味。
三、语法隐喻的篇章元功能
篇章元功能具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由一个隐喻组成的单项式(single-type)篇章。2.由两
个以上不相关的隐喻组成的离散式(dispersal-type)篇章。3.由两个以上相关隐喻组成的博喻式(megametaphoric-type)篇章。4.由整个篇章组成的寓言式(parable-type)隐喻.
3.1 语法隐喻有助于体现篇章的目的性和文体价值
不同的文体其语法隐喻的分布也不同, 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书面语体, 尤其是科技和法律语篇中,而人际隐喻则多分布在口语和小说中。新闻语篇更多地使用情态和语气系统来体现作者的态度、 意愿和倾向性等人际意义。连淑能(1993: 105)认为, 名词化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 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 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名词化可以使表达概括、 抽象和客观, 满足了特定文体的需要。语法隐喻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篇章的目的性。英语篇章中人际隐喻的例子比比皆是。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 婉约, 常常借用语气人际隐喻和情态人际隐喻来进行含蓄、 委婉、 间接的言语表达, 体现作者即发话人既想达到交际目的而又想调和人际关系的意图。如:
(14) To my no small astonishment, I found the house on fire . (弱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15) I could not believe you any more . (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
(16) We do not believe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uperior to 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 (用否定主观看法来代替否定所要表达的客观事实)
3.2 语法隐喻有利于有效地实现语篇衔接
胡壮麟(1989)把衔接分为四类:指称、 结构衔接和词汇衔接。指称衔接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包括替代、 省略和同构关系如结构重复、拼合等; 逻辑连接主要涉及连词以外的连接手段如副词、 介词、零位形式等; 词汇衔接指通过重复、 同义词、 近义词、 上下义关系等词汇手段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 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体。范文芳(1999)认为, 衔接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所指、 替代、 省略、 连接和词汇衔接五个方面。衔接概念是用于解释话语中的语义关系的。那么, 任何表达话语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特征都应该看作是衔接特征。另外, 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有三种意义: 概念、 人际和谋篇。任何种类的意义之间的联系都应该视为衔接关系, 而不能把衔接关系局限于概念意义的联系上。无论是概念隐喻还是人际隐喻, 都是从同义关系出发对句子结构进行重组, 这种句子的重组使篇章内部句子间形成语义上的连接, 应被视为衔接特征。
语法隐喻的衔接功能主要表现在名词化现象可以使篇章根据行文的需要来变换小句的主述位结构, 即把前文由小句表达的述位结构名词化之后作为下文的主位, 如: The coastal areas are usually humid. The humidity makes the weather there hotter in summer and colder in winter. 其中第二句的主位“ humidity” 是由第一句中表属性的形容词“ humid” 名词化的结果, 两句因果关系紧密, 连贯性强。又因为名词化语义压缩功能强, 所以可以归纳性地指称上文或下文, 例如: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onfusing aspects of the English is its spelling system. There is often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and its spelling. One cannot always tell how to spell a word by its pronunciation nor how to pronounce it by its spelling. 但是, 名词化在起衔接作用时, 所衔接的两方在语义上也不一定对等或在词汇语法层上有对应关系。
3.3 语法隐喻有助于创设篇章语域上的统一
语域就是由词语和结构表达的,由话语范围、 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的一组意义。语域的统一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文的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用的组织方式。(2)整段话语有一个中心话题。语法隐喻是语篇实现其语类特征的主要手段。上文中曾指出 ,名物化是产生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方法。在过程(动词来表达)名物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丢失一些信息 ,其中丢失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小句过程的施动者 ,其次是过程发生的时间、 地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通过名物化生成的语法隐喻可以掩饰作者的主观作用 , 从而帮助语篇显得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在生产篇章时, 篇章生产者将篇章置于一定的社会、 语言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中, 这种与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域。功能语法把语域分为三个方面: 语场,语旨和语式 , 分别指语言所表达的事情、 语言参加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语言在具体语境里所起的作用、所采用的题材和表达的渠道等。以上讨论表明, 语法隐喻由于可以形成篇内衔接, 创造了一种篇内语域。
3.4 语法隐喻有利于博喻性篇章逻辑信息的建构
如上所述,篇章的元功能类型中包括由两个以上相关隐喻组成的博喻式(megametaphoric-type)篇章,胡壮麟(2004:157)曾指出,当我们从一个语篇中发现较多的隐喻,特别是隐喻的内涵渗透到整篇文章当中,渲染文章主题时,隐喻的使用就构成了这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渲染语篇的主题并构成文体特征只是语法隐喻通过其表象显示除了的诸多语用价值中的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层参与概念的建构和篇章意义的生成。那么,博喻性篇章的逻辑结构是隐喻阐释的重要内容。在博喻性篇章的逻辑信息结构中除了话题之外,宏观的语义结构主要通过命题的省略,重构,更重要的是语法隐喻的渲染来实现的。第一 ,语法隐喻借助主位和述位系统、 新旧信息系统使博喻性语篇在结构上一步步向前推进 ,句子结构紧密。同时 ,在内容上重点突出 ,不断深入发展。第二 ,语法隐喻与语篇的一致表达式存在着同义关系 ,因此 ,它可以充当词汇衔接的手段 ,使语篇衔接紧密 ,前后呼应。最后 ,语法隐喻自身的特点 ,例如:语义压缩 ,非人格化 ,脱离时间、 地点限制等等 ,都符合博喻性语篇的语类要求。
四、小结
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也称为纯理功能加以回顾。试图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并结合对篇章元功能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理论探讨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以期对语法隐喻从语篇的层面上阐释作者的管窥之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2] Martin J .R. English Text [M]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 1992.
[3] Halliday M.A.K. “Things and Relation : Regrammat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A] , in J . R. Martin &R. Veel (eds. ) Reading Science : 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 of Science.London : Edward and Arnold , 1996.
[4]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5]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 范文芳. 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 外语研究, 1999 (1).
[8] 王雪玲. 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0)
关键词:语法隐喻;元功能;语域
一、关于元功能研究的回顾
韩礼德的元功能是三分的,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反映了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对元功能三方面的分析和描述不仅是功能语法的核心内容,而且已成为一种理论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语言现象的研究中。因此,系统了解韩礼德元功能思想对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学习及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分法中的概念元功能指的是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和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元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时除了如实地表述主客观世界外,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确定说话轮次,对一些事情表示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语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在分析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时,韩礼德曾确认在复合主位中,本来属于语篇功能的不同主位又可以按照三个元功能进一步区分主位结构中的概念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Halliday,1994:52-6)。后来,在所有三个元功能都通过“级阶转换”(rank shifting)表示之后,又对这3个元功能隐喻分别做了阐述。Martin也提到了时间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关联手段作隐喻的体现,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篇的工具。为此,马丁采用了隐喻性主位(Metaphorical Themes)和隐喻性新信息(Metaphorical News)这样的语篇隐喻的论点。(Martin 1993:241-3)。并且他使用“textual metaphor” 这个术语,即把篇章作为一个物质材料也作为社会现实性的一个物质部分来加以阐述,并从篇章逻辑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论述。马丁对语法隐喻在篇章中的重要性和传统的词汇隐喻对意义进行物化阐述的方法是相同的,与韩礼德在语法隐喻中把意义作为事物或名词化的阐述也是相同的。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建构在现实经验基础上这一哲学思想。
这样,语法隐喻的篇章元功能也像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样被Halliday 和Martin 确立了合法的地位。
二、语法隐喻
传统的隐喻概念是发生在词汇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而语法隐喻则发生于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过程。语法隐喻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语法性状,如动词或形容词化为名词,连词化为动词。在语法隐喻中变体体现的不是词义而是范畴意义。语法隐喻处理的是不同的能指,同样的所指,语法隐喻是在不同层次之间的重新排列,是将语义重新映射于词汇语法上。仅就其词汇语法表现形态来看,语法隐喻不再仅仅指名词化现象,同时也包括动词到形容词(包括分词),介词到名词、介词词组或连接词到动词以及其它多种转换。用韩礼德自己的话说,语法隐喻指的是所有从高级阶的词汇语法表达形式向低级阶的转义使用现象,既包括低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lower rank syndromes),即我们所说的名词化现象,也包括高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征(higher rank syndromes),如从表达序列(sequence)向句子组合(clause nexus)向小句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从一段文字由复合句向简单句的转换)。这一改变无疑大大地拓宽了语法隐喻概念的外延,使得该理论能够说明更多的语言现象。韩礼德所说的语法隐喻还涉及到了时态和情态等成分的隐喻式表达。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韩礼德关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这一语言哲学命题的观点,有着十分浓重的语言哲学意味。
三、语法隐喻的篇章元功能
篇章元功能具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由一个隐喻组成的单项式(single-type)篇章。2.由两
个以上不相关的隐喻组成的离散式(dispersal-type)篇章。3.由两个以上相关隐喻组成的博喻式(megametaphoric-type)篇章。4.由整个篇章组成的寓言式(parable-type)隐喻.
3.1 语法隐喻有助于体现篇章的目的性和文体价值
不同的文体其语法隐喻的分布也不同, 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书面语体, 尤其是科技和法律语篇中,而人际隐喻则多分布在口语和小说中。新闻语篇更多地使用情态和语气系统来体现作者的态度、 意愿和倾向性等人际意义。连淑能(1993: 105)认为, 名词化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 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 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名词化可以使表达概括、 抽象和客观, 满足了特定文体的需要。语法隐喻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篇章的目的性。英语篇章中人际隐喻的例子比比皆是。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 婉约, 常常借用语气人际隐喻和情态人际隐喻来进行含蓄、 委婉、 间接的言语表达, 体现作者即发话人既想达到交际目的而又想调和人际关系的意图。如:
(14) To my no small astonishment, I found the house on fire . (弱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15) I could not believe you any more . (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
(16) We do not believe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uperior to 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 (用否定主观看法来代替否定所要表达的客观事实)
3.2 语法隐喻有利于有效地实现语篇衔接
胡壮麟(1989)把衔接分为四类:指称、 结构衔接和词汇衔接。指称衔接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包括替代、 省略和同构关系如结构重复、拼合等; 逻辑连接主要涉及连词以外的连接手段如副词、 介词、零位形式等; 词汇衔接指通过重复、 同义词、 近义词、 上下义关系等词汇手段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 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体。范文芳(1999)认为, 衔接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所指、 替代、 省略、 连接和词汇衔接五个方面。衔接概念是用于解释话语中的语义关系的。那么, 任何表达话语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特征都应该看作是衔接特征。另外, 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有三种意义: 概念、 人际和谋篇。任何种类的意义之间的联系都应该视为衔接关系, 而不能把衔接关系局限于概念意义的联系上。无论是概念隐喻还是人际隐喻, 都是从同义关系出发对句子结构进行重组, 这种句子的重组使篇章内部句子间形成语义上的连接, 应被视为衔接特征。
语法隐喻的衔接功能主要表现在名词化现象可以使篇章根据行文的需要来变换小句的主述位结构, 即把前文由小句表达的述位结构名词化之后作为下文的主位, 如: The coastal areas are usually humid. The humidity makes the weather there hotter in summer and colder in winter. 其中第二句的主位“ humidity” 是由第一句中表属性的形容词“ humid” 名词化的结果, 两句因果关系紧密, 连贯性强。又因为名词化语义压缩功能强, 所以可以归纳性地指称上文或下文, 例如: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onfusing aspects of the English is its spelling system. There is often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and its spelling. One cannot always tell how to spell a word by its pronunciation nor how to pronounce it by its spelling. 但是, 名词化在起衔接作用时, 所衔接的两方在语义上也不一定对等或在词汇语法层上有对应关系。
3.3 语法隐喻有助于创设篇章语域上的统一
语域就是由词语和结构表达的,由话语范围、 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的一组意义。语域的统一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文的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用的组织方式。(2)整段话语有一个中心话题。语法隐喻是语篇实现其语类特征的主要手段。上文中曾指出 ,名物化是产生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方法。在过程(动词来表达)名物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丢失一些信息 ,其中丢失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小句过程的施动者 ,其次是过程发生的时间、 地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通过名物化生成的语法隐喻可以掩饰作者的主观作用 , 从而帮助语篇显得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在生产篇章时, 篇章生产者将篇章置于一定的社会、 语言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中, 这种与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域。功能语法把语域分为三个方面: 语场,语旨和语式 , 分别指语言所表达的事情、 语言参加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语言在具体语境里所起的作用、所采用的题材和表达的渠道等。以上讨论表明, 语法隐喻由于可以形成篇内衔接, 创造了一种篇内语域。
3.4 语法隐喻有利于博喻性篇章逻辑信息的建构
如上所述,篇章的元功能类型中包括由两个以上相关隐喻组成的博喻式(megametaphoric-type)篇章,胡壮麟(2004:157)曾指出,当我们从一个语篇中发现较多的隐喻,特别是隐喻的内涵渗透到整篇文章当中,渲染文章主题时,隐喻的使用就构成了这个语篇的文体特征。渲染语篇的主题并构成文体特征只是语法隐喻通过其表象显示除了的诸多语用价值中的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层参与概念的建构和篇章意义的生成。那么,博喻性篇章的逻辑结构是隐喻阐释的重要内容。在博喻性篇章的逻辑信息结构中除了话题之外,宏观的语义结构主要通过命题的省略,重构,更重要的是语法隐喻的渲染来实现的。第一 ,语法隐喻借助主位和述位系统、 新旧信息系统使博喻性语篇在结构上一步步向前推进 ,句子结构紧密。同时 ,在内容上重点突出 ,不断深入发展。第二 ,语法隐喻与语篇的一致表达式存在着同义关系 ,因此 ,它可以充当词汇衔接的手段 ,使语篇衔接紧密 ,前后呼应。最后 ,语法隐喻自身的特点 ,例如:语义压缩 ,非人格化 ,脱离时间、 地点限制等等 ,都符合博喻性语篇的语类要求。
四、小结
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也称为纯理功能加以回顾。试图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并结合对篇章元功能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理论探讨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以期对语法隐喻从语篇的层面上阐释作者的管窥之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2] Martin J .R. English Text [M]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 1992.
[3] Halliday M.A.K. “Things and Relation : Regrammat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A] , in J . R. Martin &R. Veel (eds. ) Reading Science : 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 of Science.London : Edward and Arnold , 1996.
[4]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5]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 范文芳. 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 外语研究, 1999 (1).
[8] 王雪玲. 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