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 信息技术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58-01
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结合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下几点:
一、理清概念,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要上好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应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总的来说信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信息技术则是对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学生是不懂以上那么抽象的语言的。我们就可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如: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的关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反应的过程,书本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系统化、浓缩性的信息。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
二、精心准备,因材施教
1.备好课,多实践。我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农村的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初学者,对计算机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很可能使这门课变得枯燥无味。而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点熟悉,可他们只对其中的游戏感兴趣,其他一点儿也不知道,更需要很好地去引导。我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发现“讲+练+思+练”的方法较好。就是每节课前先由我提引子,讲一下内容梗概,再由我和学生一起练一下,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不懂的单独问我,再让学生单独练习,这样使学生的兴趣渐涨不衰,掌握得也很扎实。
2.重视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课上,讲理论的确有点枯燥,所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操作,要注意把知识灌输进去,加强深化。从而使课堂融情于景,其乐融融。例如在讲“复制”操作时,让学生先了解“复制”的作用:可将文档、文件夹、图片等“制造”出一模一样的,方便、节时、准确。然后再演示操作,透析其操作过程:“选中[文件]——[编辑]——[复制],找到位置,[编辑]——[粘贴]”,让学生领悟其操作过程。学生操作熟练,兴致正浓之时,趁此契机,讲述多种操作方法,如利用工具栏内的快捷图标,或者是利用鼠标右键,或者是利用键盘上的快捷键等。让他们自己体会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快、最适合自己。
3.教学形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变換教学方式或利用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场所,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具有好奇感、新鲜感,想学、爱学,也易学。例如在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的最佳理解和记忆时间,有时适当地加些幽默和笑话,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信息技术的光碟,教师用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结合特别紧密的知识,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体验其操作过程,使其深刻领会。
三、准确定位,展开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急先锋。作为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日渐重要。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它可以推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升学考试压力是应试教育的根由,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巨大障碍,新设的信息技术课,暂时不受此影响,从这一点来讲,信息技术课更易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也面临考试的问题,至于如何考,则是我们应该好好探讨的问题,有一点需明确,信息技术课采取等级打分,强调实践盲目力的考查,它的“考”是素质教育的“考”。
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突出人本思想,引导正确学习。对任何一项信息技术,都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强调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可做技术的奴隶。多媒体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生动,但它也有其负面影响,如:负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对“负信息”的免疫力。
总之,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说,不是件容易事。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教育创新,也只有教师源源不断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课程目标,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 信息技术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58-01
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结合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下几点:
一、理清概念,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要上好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应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总的来说信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信息技术则是对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学生是不懂以上那么抽象的语言的。我们就可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如:联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的关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反应的过程,书本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系统化、浓缩性的信息。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
二、精心准备,因材施教
1.备好课,多实践。我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农村的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初学者,对计算机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很可能使这门课变得枯燥无味。而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点熟悉,可他们只对其中的游戏感兴趣,其他一点儿也不知道,更需要很好地去引导。我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发现“讲+练+思+练”的方法较好。就是每节课前先由我提引子,讲一下内容梗概,再由我和学生一起练一下,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不懂的单独问我,再让学生单独练习,这样使学生的兴趣渐涨不衰,掌握得也很扎实。
2.重视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课上,讲理论的确有点枯燥,所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操作,要注意把知识灌输进去,加强深化。从而使课堂融情于景,其乐融融。例如在讲“复制”操作时,让学生先了解“复制”的作用:可将文档、文件夹、图片等“制造”出一模一样的,方便、节时、准确。然后再演示操作,透析其操作过程:“选中[文件]——[编辑]——[复制],找到位置,[编辑]——[粘贴]”,让学生领悟其操作过程。学生操作熟练,兴致正浓之时,趁此契机,讲述多种操作方法,如利用工具栏内的快捷图标,或者是利用鼠标右键,或者是利用键盘上的快捷键等。让他们自己体会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快、最适合自己。
3.教学形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变換教学方式或利用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场所,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具有好奇感、新鲜感,想学、爱学,也易学。例如在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的最佳理解和记忆时间,有时适当地加些幽默和笑话,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信息技术的光碟,教师用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结合特别紧密的知识,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体验其操作过程,使其深刻领会。
三、准确定位,展开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急先锋。作为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日渐重要。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它可以推动其他学科的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升学考试压力是应试教育的根由,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巨大障碍,新设的信息技术课,暂时不受此影响,从这一点来讲,信息技术课更易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也面临考试的问题,至于如何考,则是我们应该好好探讨的问题,有一点需明确,信息技术课采取等级打分,强调实践盲目力的考查,它的“考”是素质教育的“考”。
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突出人本思想,引导正确学习。对任何一项信息技术,都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强调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可做技术的奴隶。多媒体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生动,但它也有其负面影响,如:负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对“负信息”的免疫力。
总之,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说,不是件容易事。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教育创新,也只有教师源源不断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课程目标,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