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职业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以实用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基本要求”中还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完成《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所以高职教育应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职业教育。我国高职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导,与企业和职业相比较,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使课程模式难于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与应用水平较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学科体系化的课程改革——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 在改革中出现的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主要是: 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开发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目前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在结构、类型和内容上仍有不适应学生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虽然各高职学校英语课程的设计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在落实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1. 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英语课程定位必然是对这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专门化。然而许多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定位模糊不清,没有落实和学生将来的职业性紧密结合的要求,也没有充分考虑实践性。不少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未曾分析社会和学生的新需求,仍然停留在打基础上面,使得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大打折扣。
  2. 课程内容过于基础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英语课程的内容都表现出基础性较强、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在高职层次学时和学制的限制下,没有做到基础和应用并重,没有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是在通过大量地阅读课文一味地重复基础,强调知识。同时,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也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在课程结构方面,还是以基础英语为主,而语言应用和专业英语比重很小。
  3. 职业功能缺失
  很多高职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并没有针对学生职业发展作出合理设计,大多是以基础英语知识居多,即使有针对职业群而设计的专业英语,也因学时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师资配置等方面的问题而收效甚微。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特点及连贯性。
  4. 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都以考试结合考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准则多不全面,通常以基础性内容为主,缺少职业方面的内容。评价形式多以笔试为主,其中对阅读最为偏重,考试的内容呆板陈旧,对口试等形式不太重视,缺少规范。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学名为集群式模块课程(简称KH模式),是90年代初北京市朝阳区职业教育中心蒋乃平等人开发的课程模式。两段式的模块组合是“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是面对一个或若干个相关职业群的,该课程模式的结构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两个阶段是指设计思想和课程开发的步骤,而两个阶段的科目在时间安排上是相互交叉、并行开设的。
  随着高职英语课程现状和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激化,对高职英语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已经成为迫切所需,而选择合理的课程模式正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背景明显,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英语课程的属性,采用集群模块课程设置是课程重构的很好的选择。高职英语职业集群模块式课程能有效地弥补当前课程设置的缺失。
  1. 社会进步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英语集群模块式课程正是以职业群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为导向进行的课程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职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能满足职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反之这也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助社会发展。
  2. 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重,因此高职英语集群模块式课程在“宽基础”阶段以“够用”原则选择知识,在“活模块”阶段则根据职业或岗位的需要选择知识,以此两个阶段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一直是重知识而轻实践,重书本而轻动手能力,而高职学生更应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集群模块式英语课程通过“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面对职业变化的适应性,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是典型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应该根据其职业需求,进行职业集群化设计,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最佳结合(集群模块式课程构建),并且进行有效实施(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并实践),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后的适应能力以及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肩负着新时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本文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将职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课堂教学  1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
本刊驻浙江嵊州市小记者沈子衿愁眉苦脸地报道:这事儿发生在昨天晚上,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好气又好笑。
摘要:为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现状,本文对某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的结果对初中生英语的学习和中学英语教学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学习;认知;调查  一、前言  在政治经济文化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英语成为了当今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当代初中生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于幼稚园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并随着社会一同迈入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5A第九单元第一教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正确听、说、读、写单词:a shape,a star.  b.能正确听、说、读单词:a circle,a square,a diamond,a rectangle,a triangle.  c.能正确听、说、读、写句子:What shape is the…?及其回答It’s
三月出户,漫步郊野,每一片土地都在向上鼓动。稍作盘桓,脚下便有拱动之感,令人趔趄;或有低沉的催促声:快点走,我想出来逛逛。那些萌动的小草,那些伸展的根系……它们使出浑身
摘要: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了任务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对此,笔者深入分析了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主要模式,并就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法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法;设计;探讨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语言学家Allwright提出了语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八十年代中后期,语言任务教学法风靡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九十年代中
摘要:本文通过对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部分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本部分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教学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综合技能部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教学;教学建议  一、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编写特色和功能  1.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年将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成电影的张艺谋随即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祝贺,称这为“天大的喜事”,并感慨25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刊驻江苏仪征市小记者薛一凡满眼泪花地报道:我们班有两大特色,一是查字典快,二是吃零食成风。查字典的习惯是从三年级培养起的,而吃零食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