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农村学校场地狭小、体育器材匮乏等因素的限制,体育课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利用狭小场地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予以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狭小;提高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50-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既体现了“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又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与终生的关怀。农村小学应科学合理地运用狭小的活动场地、有限的体育器材开展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措施:
一、推陈出新,合理变化场地
农村学校操场上常常出现同时有几个班级上体育课的情况,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这时候我采用“定位法”,即固定队形进行练习,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排列队形,要求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既提高了练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利用圆形场地做游戏。
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利用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如“网鱼”、“贴山羊”等游戏就可以运用到圆形场地中去。
2、利用长方形的场地进行耐久跑。
实施效果好处多,授课现场干扰少,教师在讲解示范或纠正错误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便于观察学生掌握弯道跑技术的情况及呼吸是否有节奏;于观察学生练习时的情绪、意志等;于观察学生极点出现时的各种生理反应,能否克服困难,顺利的体验到第二次呼吸;便于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融,使学生愿学、乐学。小集团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了小组长的骨干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观察比较能力。
3、利用盘旋场地进行花样跑。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就地取材,自制体育用具
长时间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学生、教师早已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学生改进、自制、自创了一些体育器材,也许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学生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体育课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用具的自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低年级学生制作沙包、纸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让高年级学生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提高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既掌握好运动技能,也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障。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组训练,节省活动空间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四、传统教学,把握学生实际
在教学当中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如:冬天学生喜欢玩跳绳,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样,应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把水平高的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小型的花样跳绳集体表演赛,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民族优秀传统项目“武术”贯穿于教材当中,不需要器械,在狭小场地上同样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将校园青春集体舞融于课堂,即引导中小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文体活动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舞蹈队形的变化能适应在不同场地开展活动,它有助于学生愉悦身心、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是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五、走出校园,开辟活动天地
当校内活动面积明显不足的时候,我把活动范围伸展到校外,大大地增加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结合其他教育内容,产生多方效益。 如田径课上,我把学生带领到车少人少的老街进行50米、100米的短跑训练;我一般把投掷课安排在下午,当菜市场上没人时,就把学生领到宽阔的市场进行实心球的训练。通过我的改革创新,我校两年一届的校运动会的短跑、投掷比赛项目又找到了新的空间。
总之,在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狭小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是单一的。我们应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狭小;提高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50-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既体现了“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又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与终生的关怀。农村小学应科学合理地运用狭小的活动场地、有限的体育器材开展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措施:
一、推陈出新,合理变化场地
农村学校操场上常常出现同时有几个班级上体育课的情况,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这时候我采用“定位法”,即固定队形进行练习,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排列队形,要求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既提高了练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利用圆形场地做游戏。
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利用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如“网鱼”、“贴山羊”等游戏就可以运用到圆形场地中去。
2、利用长方形的场地进行耐久跑。
实施效果好处多,授课现场干扰少,教师在讲解示范或纠正错误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便于观察学生掌握弯道跑技术的情况及呼吸是否有节奏;于观察学生练习时的情绪、意志等;于观察学生极点出现时的各种生理反应,能否克服困难,顺利的体验到第二次呼吸;便于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融,使学生愿学、乐学。小集团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了小组长的骨干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观察比较能力。
3、利用盘旋场地进行花样跑。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就地取材,自制体育用具
长时间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学生、教师早已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学生改进、自制、自创了一些体育器材,也许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学生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体育课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用具的自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让低年级学生制作沙包、纸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让高年级学生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提高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既掌握好运动技能,也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障。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组训练,节省活动空间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四、传统教学,把握学生实际
在教学当中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如:冬天学生喜欢玩跳绳,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样,应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把水平高的组织起来,进行一些小型的花样跳绳集体表演赛,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民族优秀传统项目“武术”贯穿于教材当中,不需要器械,在狭小场地上同样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将校园青春集体舞融于课堂,即引导中小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文体活动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舞蹈队形的变化能适应在不同场地开展活动,它有助于学生愉悦身心、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是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五、走出校园,开辟活动天地
当校内活动面积明显不足的时候,我把活动范围伸展到校外,大大地增加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结合其他教育内容,产生多方效益。 如田径课上,我把学生带领到车少人少的老街进行50米、100米的短跑训练;我一般把投掷课安排在下午,当菜市场上没人时,就把学生领到宽阔的市场进行实心球的训练。通过我的改革创新,我校两年一届的校运动会的短跑、投掷比赛项目又找到了新的空间。
总之,在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狭小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是单一的。我们应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