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昂族的婚礼,要请全寨的人来做客。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请宾客畅饮,新郎则给每桌的客人磕头,接受宾客的祝福。饭后,新郎和新娘挎着盛有草烟、芦子、沙基、石灰盒的筒帕,分别在自家的客房里,挨个向男女伙伴们传烟。这时,无论把烟传给谁,对方都不会轻易去接,而是用优雅动听的歌声,询问新郎和新娘是如何结识又是如何相爱的。歌声中,一问一答,直到获得满意的答复后,才肯接烟。
迎亲和送亲都在夜间进行。到晚上11点左右,新郎和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引导下,前往女方家迎亲。在女方家的大门外,迎亲者们唱起了“欢乐调”即通知女方家迎亲的队伍已到。
女方家早有准备,听到歌声后,女方媒人取出一只贡盘,里面装着各种礼物、花束和剪纸,让新娘向家人及宾客告别。家人和宾客也对新娘嘱咐再三,并送上礼品。这时,新娘会忍不住离别的伤感,一边敬拜,一边哭出声来。
半夜前后,新娘来到男方家中,当新娘登上夫家竹楼的时候,歌手们又唱起了“欢乐调”。歌声中,新郎捧着装有鲜花和剪纸的贡盘,领着新娘,再依次向长辈和宾客磕头作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长辈们的关怀以及宾客的庆贺。长辈和宾客在向新婚夫妇祝福的同时,也送礼物给他们。
在云南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生活着古老的土著民族德昂族,他们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是德昂族聚居乡。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刻制带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也成了爱情的信物。
在2000年的夏天,我来到云南芒市,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一个德昂族姑娘的婚礼,地点位于距州府芒市30公里,三台山乡东部的楚冬瓜村,那是一个德昂族集聚的村子,全村有1400多人。
新娘玉补只有19岁,是个黑里透红的俊俏姑娘,小巧玲珑,朴实热情,初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三年。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家境一般。见到她时,已是正午,她并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忙着梳妆,而是在准备午餐。此时,她的装束也很平常,洗旧了的红筒裙配一件短袖T恤。要是在芒市街上见到她,我还会以为她是傣族的小姑娘呢。但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傣族,全部是德昂族。
德昂族的姑娘个头都不高,大多是1.5米左右,但她们身材苗条,五官俏丽,看上去都很美丽。与玉补年龄相仿的姑娘,都是筒裙T恤这样的打扮。见到我来了,玉补很吃惊,赶紧从背着的筒帕里抓了一大把糖塞给我,是芒市地区自产的硬糖。但她没有给我草烟,完全是用汉族的方式接待我。知道我是专为她的婚礼而来,她马上吩咐小伙伴去找一套我能穿的德昂族服装,我不能拒绝,她这是已经把我当作她最好的伙伴了。她是先给我打扮,直到使她们满意为止,新娘子才开始给自己梳妆。
和其他的德昂族男女青年一样,玉补与未婚夫是自由恋爱,他们曾经是中学同学。德昂族早就兴恋爱自由,小伙若是喜欢上哪个姑娘,在“串姑娘”的时候,就把两包装得整整齐齐的草烟送给女方,女方收下就是表示同意;然后再送糖和绿茶给女方的父母,女方父母若接受,也就是表示同意了,接下来就准备筹办婚事了。
玉补与未婚夫相恋五年,在一个月前订的婚。德昂族把订婚叫“吃小酒”,通常是在晚上进行,如同求婚。这时,女方家请来亲戚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一边吃饭,喝茶,一边等待男方来求婚。应付求婚者的,都是能说会道的男性长老们,而女性都在里屋静静地听着。
婚,很难一下子求到。因此,第一晚来求一次,第二晚来求两次,第三晚来求三次,每次都要说许多的好话,如此才能大功告成。在整个求婚的过程中,我也坐在火塘边,听着他们朗朗的笑声,听着他们平和的话语,虽然不懂语言,却很喜欢那种祥和的气氛。
结婚的那天下午,村子里的姑娘们都在忙着招呼客人,准备晚餐。晚餐开始后,男性老人们在堂屋里先吃,其次是女性老人们在晒台上吃。到了我和姑娘们吃饭时,已经是黄昏了,吃得也很匆忙,新娘只胡乱拨了几口饭,就回到小屋,开始准备进入婚礼的主题:哭唱。
听老人们说,过去德昂族举行婚礼,通常是要办三天。头天,主人以向老人斟酒表示仪式开始。新郎紧跟其后,挨桌向客人们行礼以示感谢。婚礼仪式临近结束,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带领下,组成人数众多的歌队,将姑娘们围在竹楼上,开始集体对歌,直到第三天天亮。参加对歌者,只允许未婚姑娘参加,男的可以有已婚的成年人。
晚饭后,姑娘小伙子们坐在席子上各围一个圈,玉补则坐在姑娘们中间,我也挨着玉补坐了下来。哭唱开始,先是一位已婚的男子领唱,其它的男子慢慢地附和;后来歌声中加入了女声,很是婉转。我虽听不懂歌词大意,但也感觉到了悲伤之情。新娘这时已泣不成声,那情景如同生离死别,使每一位在坐者也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哭唱一直持续到凌晨四时,在新郎来接新娘时结束,此时新娘的哭声达到了高潮,她万分不忍离开父母亲和熟悉温暖的家,以及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们。
新郎的姨妈家离新娘家不远,新娘将被暂时接到那里,我们也跟随了过去。走这一段路,在皎洁的月光下,先前的悲伤气氛已没有了,大家的心情都已平静,甚至还有些欣喜。我舒了一口气对玉补说:现在,终于要见到新郎了!于是,大家也都开心地笑起来。
迎亲和送亲都在夜间进行。到晚上11点左右,新郎和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引导下,前往女方家迎亲。在女方家的大门外,迎亲者们唱起了“欢乐调”即通知女方家迎亲的队伍已到。
女方家早有准备,听到歌声后,女方媒人取出一只贡盘,里面装着各种礼物、花束和剪纸,让新娘向家人及宾客告别。家人和宾客也对新娘嘱咐再三,并送上礼品。这时,新娘会忍不住离别的伤感,一边敬拜,一边哭出声来。
半夜前后,新娘来到男方家中,当新娘登上夫家竹楼的时候,歌手们又唱起了“欢乐调”。歌声中,新郎捧着装有鲜花和剪纸的贡盘,领着新娘,再依次向长辈和宾客磕头作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长辈们的关怀以及宾客的庆贺。长辈和宾客在向新婚夫妇祝福的同时,也送礼物给他们。
在云南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生活着古老的土著民族德昂族,他们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是德昂族聚居乡。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刻制带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也成了爱情的信物。
在2000年的夏天,我来到云南芒市,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一个德昂族姑娘的婚礼,地点位于距州府芒市30公里,三台山乡东部的楚冬瓜村,那是一个德昂族集聚的村子,全村有1400多人。
新娘玉补只有19岁,是个黑里透红的俊俏姑娘,小巧玲珑,朴实热情,初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三年。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家境一般。见到她时,已是正午,她并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忙着梳妆,而是在准备午餐。此时,她的装束也很平常,洗旧了的红筒裙配一件短袖T恤。要是在芒市街上见到她,我还会以为她是傣族的小姑娘呢。但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傣族,全部是德昂族。
德昂族的姑娘个头都不高,大多是1.5米左右,但她们身材苗条,五官俏丽,看上去都很美丽。与玉补年龄相仿的姑娘,都是筒裙T恤这样的打扮。见到我来了,玉补很吃惊,赶紧从背着的筒帕里抓了一大把糖塞给我,是芒市地区自产的硬糖。但她没有给我草烟,完全是用汉族的方式接待我。知道我是专为她的婚礼而来,她马上吩咐小伙伴去找一套我能穿的德昂族服装,我不能拒绝,她这是已经把我当作她最好的伙伴了。她是先给我打扮,直到使她们满意为止,新娘子才开始给自己梳妆。
和其他的德昂族男女青年一样,玉补与未婚夫是自由恋爱,他们曾经是中学同学。德昂族早就兴恋爱自由,小伙若是喜欢上哪个姑娘,在“串姑娘”的时候,就把两包装得整整齐齐的草烟送给女方,女方收下就是表示同意;然后再送糖和绿茶给女方的父母,女方父母若接受,也就是表示同意了,接下来就准备筹办婚事了。
玉补与未婚夫相恋五年,在一个月前订的婚。德昂族把订婚叫“吃小酒”,通常是在晚上进行,如同求婚。这时,女方家请来亲戚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一边吃饭,喝茶,一边等待男方来求婚。应付求婚者的,都是能说会道的男性长老们,而女性都在里屋静静地听着。
婚,很难一下子求到。因此,第一晚来求一次,第二晚来求两次,第三晚来求三次,每次都要说许多的好话,如此才能大功告成。在整个求婚的过程中,我也坐在火塘边,听着他们朗朗的笑声,听着他们平和的话语,虽然不懂语言,却很喜欢那种祥和的气氛。
结婚的那天下午,村子里的姑娘们都在忙着招呼客人,准备晚餐。晚餐开始后,男性老人们在堂屋里先吃,其次是女性老人们在晒台上吃。到了我和姑娘们吃饭时,已经是黄昏了,吃得也很匆忙,新娘只胡乱拨了几口饭,就回到小屋,开始准备进入婚礼的主题:哭唱。
听老人们说,过去德昂族举行婚礼,通常是要办三天。头天,主人以向老人斟酒表示仪式开始。新郎紧跟其后,挨桌向客人们行礼以示感谢。婚礼仪式临近结束,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带领下,组成人数众多的歌队,将姑娘们围在竹楼上,开始集体对歌,直到第三天天亮。参加对歌者,只允许未婚姑娘参加,男的可以有已婚的成年人。
晚饭后,姑娘小伙子们坐在席子上各围一个圈,玉补则坐在姑娘们中间,我也挨着玉补坐了下来。哭唱开始,先是一位已婚的男子领唱,其它的男子慢慢地附和;后来歌声中加入了女声,很是婉转。我虽听不懂歌词大意,但也感觉到了悲伤之情。新娘这时已泣不成声,那情景如同生离死别,使每一位在坐者也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哭唱一直持续到凌晨四时,在新郎来接新娘时结束,此时新娘的哭声达到了高潮,她万分不忍离开父母亲和熟悉温暖的家,以及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们。
新郎的姨妈家离新娘家不远,新娘将被暂时接到那里,我们也跟随了过去。走这一段路,在皎洁的月光下,先前的悲伤气氛已没有了,大家的心情都已平静,甚至还有些欣喜。我舒了一口气对玉补说:现在,终于要见到新郎了!于是,大家也都开心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