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上的“哭唱”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昂族的婚礼,要请全寨的人来做客。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请宾客畅饮,新郎则给每桌的客人磕头,接受宾客的祝福。饭后,新郎和新娘挎着盛有草烟、芦子、沙基、石灰盒的筒帕,分别在自家的客房里,挨个向男女伙伴们传烟。这时,无论把烟传给谁,对方都不会轻易去接,而是用优雅动听的歌声,询问新郎和新娘是如何结识又是如何相爱的。歌声中,一问一答,直到获得满意的答复后,才肯接烟。
  迎亲和送亲都在夜间进行。到晚上11点左右,新郎和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引导下,前往女方家迎亲。在女方家的大门外,迎亲者们唱起了“欢乐调”即通知女方家迎亲的队伍已到。
  女方家早有准备,听到歌声后,女方媒人取出一只贡盘,里面装着各种礼物、花束和剪纸,让新娘向家人及宾客告别。家人和宾客也对新娘嘱咐再三,并送上礼品。这时,新娘会忍不住离别的伤感,一边敬拜,一边哭出声来。
  半夜前后,新娘来到男方家中,当新娘登上夫家竹楼的时候,歌手们又唱起了“欢乐调”。歌声中,新郎捧着装有鲜花和剪纸的贡盘,领着新娘,再依次向长辈和宾客磕头作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长辈们的关怀以及宾客的庆贺。长辈和宾客在向新婚夫妇祝福的同时,也送礼物给他们。
  


  在云南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生活着古老的土著民族德昂族,他们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是德昂族聚居乡。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刻制带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也成了爱情的信物。
  在2000年的夏天,我来到云南芒市,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一个德昂族姑娘的婚礼,地点位于距州府芒市30公里,三台山乡东部的楚冬瓜村,那是一个德昂族集聚的村子,全村有1400多人。
  新娘玉补只有19岁,是个黑里透红的俊俏姑娘,小巧玲珑,朴实热情,初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三年。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家境一般。见到她时,已是正午,她并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忙着梳妆,而是在准备午餐。此时,她的装束也很平常,洗旧了的红筒裙配一件短袖T恤。要是在芒市街上见到她,我还会以为她是傣族的小姑娘呢。但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傣族,全部是德昂族。
  德昂族的姑娘个头都不高,大多是1.5米左右,但她们身材苗条,五官俏丽,看上去都很美丽。与玉补年龄相仿的姑娘,都是筒裙T恤这样的打扮。见到我来了,玉补很吃惊,赶紧从背着的筒帕里抓了一大把糖塞给我,是芒市地区自产的硬糖。但她没有给我草烟,完全是用汉族的方式接待我。知道我是专为她的婚礼而来,她马上吩咐小伙伴去找一套我能穿的德昂族服装,我不能拒绝,她这是已经把我当作她最好的伙伴了。她是先给我打扮,直到使她们满意为止,新娘子才开始给自己梳妆。
  


  和其他的德昂族男女青年一样,玉补与未婚夫是自由恋爱,他们曾经是中学同学。德昂族早就兴恋爱自由,小伙若是喜欢上哪个姑娘,在“串姑娘”的时候,就把两包装得整整齐齐的草烟送给女方,女方收下就是表示同意;然后再送糖和绿茶给女方的父母,女方父母若接受,也就是表示同意了,接下来就准备筹办婚事了。
  玉补与未婚夫相恋五年,在一个月前订的婚。德昂族把订婚叫“吃小酒”,通常是在晚上进行,如同求婚。这时,女方家请来亲戚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一边吃饭,喝茶,一边等待男方来求婚。应付求婚者的,都是能说会道的男性长老们,而女性都在里屋静静地听着。
  婚,很难一下子求到。因此,第一晚来求一次,第二晚来求两次,第三晚来求三次,每次都要说许多的好话,如此才能大功告成。在整个求婚的过程中,我也坐在火塘边,听着他们朗朗的笑声,听着他们平和的话语,虽然不懂语言,却很喜欢那种祥和的气氛。
  结婚的那天下午,村子里的姑娘们都在忙着招呼客人,准备晚餐。晚餐开始后,男性老人们在堂屋里先吃,其次是女性老人们在晒台上吃。到了我和姑娘们吃饭时,已经是黄昏了,吃得也很匆忙,新娘只胡乱拨了几口饭,就回到小屋,开始准备进入婚礼的主题:哭唱。
  听老人们说,过去德昂族举行婚礼,通常是要办三天。头天,主人以向老人斟酒表示仪式开始。新郎紧跟其后,挨桌向客人们行礼以示感谢。婚礼仪式临近结束,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带领下,组成人数众多的歌队,将姑娘们围在竹楼上,开始集体对歌,直到第三天天亮。参加对歌者,只允许未婚姑娘参加,男的可以有已婚的成年人。
  晚饭后,姑娘小伙子们坐在席子上各围一个圈,玉补则坐在姑娘们中间,我也挨着玉补坐了下来。哭唱开始,先是一位已婚的男子领唱,其它的男子慢慢地附和;后来歌声中加入了女声,很是婉转。我虽听不懂歌词大意,但也感觉到了悲伤之情。新娘这时已泣不成声,那情景如同生离死别,使每一位在坐者也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哭唱一直持续到凌晨四时,在新郎来接新娘时结束,此时新娘的哭声达到了高潮,她万分不忍离开父母亲和熟悉温暖的家,以及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们。
  


  新郎的姨妈家离新娘家不远,新娘将被暂时接到那里,我们也跟随了过去。走这一段路,在皎洁的月光下,先前的悲伤气氛已没有了,大家的心情都已平静,甚至还有些欣喜。我舒了一口气对玉补说:现在,终于要见到新郎了!于是,大家也都开心地笑起来。
其他文献
神秘的刮脸,席地的婚宴,奇异的请拜,通宵的“打跳”(踢脚舞),大山深处一场原始奇特的婚礼结束后,一对傈僳族青年开始了新的生活。  傈僳,史籍称呼不同,有栗粟、力苏等。实行族内婚制。婚姻有“姑表亲优先”的习俗,即姑姑生的女儿必须先嫁给舅舅的儿子,其次才是堂姑亲和姨表亲。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家举行,需请两位男子主持,傈僳族称“姓拿扒”,即证婚人。农历七月半后说亲、订亲,婚礼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举行。规矩是
期刊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向家庭中的长辈敬拜,然后是婚宴。这时,客人们可以向新婚夫妇出难题,或请新人表演节目,热烈的婚礼。笼罩淹没在喝彩声和欢笑声中。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
期刊
位于湖南隆回县偏远的高寒山区的花瑶,至今沿袭着古老而独特的婚俗。说是瑶族,可他们从来就不曾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许,就因为这寨子里的女人们个个着装艳丽,闪动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人们便誉其为“花瑶”了。  花瑶的婚俗最撩人心扉,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独特、韵味万千。从恋爱、订婚到成亲,经历一连串情节,如对山歌、情歌、请媒人过“八字”、下定、打泥巴、喝拦门酒和迎宾酒、送亲抬
期刊
云南的花腰傣是傣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北的新平、元江、绿春、金平等县。西双版纳的花腰傣仅有六个村寨、两千多人,全部居住在景洪市的勐养镇。据他们自己讲,他们都是解放前从元江、新平搬迁到勐养的,至今还保持着他们本支的语言、服饰和信仰习俗。  他们的房屋建筑都是坐地式的,和当地傣泐(水傣)的干栏式截然不同。他们不信佛教,而是像汉族一样信鬼神。他们的人名和傣泐(水傣)只有名无姓不一样,都是有姓有名。
期刊
纳西族婚俗,由纳西女人撑起了泸沽湖上的一方天。作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摩梭人至今保留着走婚制和母系氏族遗风,被民俗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在这方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间到心爱的女子家谈情、留宿,这便是“走婚”。所生的孩子归女方,父亲没有义务抚养孩子,而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他的孩子则又由女方家的舅舅抚养。  这是一群“披星戴月人”,服饰上的星月花纹,是这个民族辛
期刊
春秋五十载,塞上越千年。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让人们将贫困、落后、闭塞的宁夏从记忆中抹去,五十年的峥嵘岁月让有“西部缩影”之称的宁夏以崭新的形象步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作为中华民族最初的摇篮之地,这片土地的历史又有多少人了解呢?时值宁夏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特地推出玄《黄落夏》篇,穿过宁夏、甘肃、内蒙所寻访的西夏残痕,向读者清晰这片土地的历史……       1997年的春天,我带着一家人开车到昌平
期刊
景颇族的青年男女恋爱较为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干脱总”,意为串姑娘。但结婚须由父母包办。景颇族的小伙子对姑娘表达爱意时,创造了一种有趣的“树叶信”,即捎给姑娘一截用树叶包扎的树根、一瓣大蒜、一根火柴和几颗辣椒。“树叶信”的意思是告诉对方,自己有许多话要对她讲: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请姑娘考虑俩人的事情,辣椒表示男方爱慕之情的热烈,火柴说明男方态度的坚决。女方如同意与男方相好,就把男方的“信”原
期刊
摊开中国地图,在云南省左上角,可见一条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河流,这就是独龙江,居住在江两岸的民族因江得名独龙族。 独龙族人数不过数千,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大多聚居在独龙江峡谷,全年很多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在另外的时间里,也因为山高谷深、群峰环抱、沟壑横阻,与外界交往稀疏。  独龙族无本民族文字,言传身教,传承文明,久而久之,因循而来的习俗不仅为外人所不解,对本民族中的一些人也成了困惑
期刊
从勐海县城出发,走上一条新修的沙石路驶向布朗山乡,便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原始大森林。野栗树、野棕树、野藤都趋向路面伸展着,仿佛是要把道路阻断。成片的野橡胶林则静静地为我们指路,让我们莫要在路边的哈尼族或拉祜族村寨留连。  这是一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边地山区,地处西双版纳州西部,西南与缅甸交界,名字叫布朗山。勐龙坝子的人,抬头就能看见这座矗立在勐海县西南面的大山,布朗山也是一个乡,这里聚居着最后的布朗
期刊
羌族婚俗古朴,整个婚礼一般要持续三天时间。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是“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青年恋爱后,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家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席招待近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