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颇族的青年男女恋爱较为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干脱总”,意为串姑娘。但结婚须由父母包办。景颇族的小伙子对姑娘表达爱意时,创造了一种有趣的“树叶信”,即捎给姑娘一截用树叶包扎的树根、一瓣大蒜、一根火柴和几颗辣椒。“树叶信”的意思是告诉对方,自己有许多话要对她讲: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请姑娘考虑俩人的事情,辣椒表示男方爱慕之情的热烈,火柴说明男方态度的坚决。女方如同意与男方相好,就把男方的“信”原原本本退回去,反之,就在“信”中放上一戴火炭表示不同意,男方收到后,也就不再单相思了。
据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南迁,到17世纪以后才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部、及云南中部与缅甸伊洛瓦底江平原相接处高黎贡山脉的德宏州,是德宏州的主要民族之一,有人口13万。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全州各县市的高寒山区,其支系为景颇、载瓦、浪速、茶山、波罗族。景颇族是一个带刀的民族,特有的“长刀文化”源远流长,成为景颇人的骄傲。
景颇族人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景颇族的恋爱与婚姻习俗浪漫且有趣。
景颇族的“干脱总”(串姑娘),一般是在“公房”里进行。“公房”,是专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场所。在“公房”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边说笑边对唱,以歌唱的形式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男女青年进行“干脱总”时,可以几个男子“串”一个女子,也可以几个女子“串”一个男子。在公房里,他们通常是双双对对地围着火塘柔声细语,诉说衷情。待到夜深人静,情侣们便依偎在一起,沉浸在甜蜜的梦景之中。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天举行完婚礼仪式,到了午夜,新婚夫妇约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恋爱的场所进行最后一次公开的“干脱总”,同已往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次的“恋爱”,向过去告别。
结婚的典礼大多在一天之内完成,但热烈的场面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婚礼当日,新郎要带上彩礼,由有娶亲经验的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同迎亲。他们还带上用熟糯饭揉成筒形的饭筒十多支(每支够10人吃),用芭蕉叶包好的菜包若干个(数字与事先告知的女方客人相等),内包熟肉、菜蔬和传统必备的“冲冲菜”。到了新娘家里,交过彩礼,切开饭筒,按人头每人分送一团饭和一个菜包。
饭罢,女方由亲属将预备好的两套真假礼物抬出。先是把用芭蕉树做成的“刀”、“枪”等生产工具一件件交给受礼人新郎的两位陪同者。受礼人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完好无损地把“刀”、“枪”等挂在自己的肩上。要接好这些假礼物很不容易,因为主人是把芭蕉树切断后用一根竹签连接起来后做成的,万一不能完好无损地接过来背挂在身,就将受罚赔出一件真的来。所以在这种受礼场合,大家总是起哄、发笑不止;人们越是惹逗发笑,受礼人越是克制不笑。受过礼,受礼人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一步步地挪出家门,到转弯处大家看不见时才将佩挂在身上的假礼物卸下。此时,他们如释重负,“谢天谢地”随着迎亲队伍返回新郎家。
枪鸣三声,迎亲的队伍回来后,走在队伍前面的“勒脚”(男方媒人)肩扛一只红木箱,“长统”(女方媒人)用篓背着新被褥,伴娘们簇拥着新娘走在了中间。新娘夹在另外三位姑娘中,四人打扮得一模一样:上身穿无领黑色斜襟短衣,戴着大耳环,手腕上有银镯,颈上挂着大银牌和数十个雪亮的银泡,还有一圈套银链从胸前直达背后,腰上系着几十条用藤子制成的黑腰箍,下围红底乡花筒裙,脚穿皮鞋。
从新娘家到新郎家的路上,新娘要越过三道路障。所谓的路障,是由村子里的孩子们拾来树枝、竹条、旧篱笆等设置的障碍,并由他们分工把守。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这时迎亲队伍中的“长统”走出来,郑重其事地把竹筒里的酒水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钱。喝完了酒水的姑娘们仍不满足,一个劲地喊: “不准新娘过。”正当“纠缠不休”时,伴娘们已簇拥着新娘从另一头越过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拦。第三道路障则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是对新娘的一种良好祝愿。
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六个猪头,在一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桥上跨过去。“草挢”,景颇语叫“棒棒呵”,系新娘过门前特意布置的。所谓的草桥是在新郎家的门前,搭起长23米、宽1.5米的桥,并在桥的两边栽上大叶的“公八草”草丛。草丛中立有木桩,每个木桩代表一个鬼,如祖先鬼、婚礼鬼等等。新娘过草桥,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东西,希望新娘婚后身体健康、勤劳聪慧、多子多福。这是景颇族婚礼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礼仪。景颇族人认为,如果不过草桥,不举行仪式,不算正式结婚。
新娘过了草桥,要走过屋檐沟,才能上竹楼。一般情况下,给新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进了竹楼,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
这些过程完成后,新娘进入洞房。这时候,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他们一边祝贺、嬉闹,一边喝酒吃喜糖,气氛极为热烈。接着,他们又唱起来:
笑得像铃铛一样响的小伙伴,
切得像脚箍一样齐的小伙伴,
围着新娘的银项圈,
围着新娘的银耳环,
新娘像朵花,
个个齐称赞。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旁边站着男女歌手,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满等。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
据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南迁,到17世纪以后才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部、及云南中部与缅甸伊洛瓦底江平原相接处高黎贡山脉的德宏州,是德宏州的主要民族之一,有人口13万。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全州各县市的高寒山区,其支系为景颇、载瓦、浪速、茶山、波罗族。景颇族是一个带刀的民族,特有的“长刀文化”源远流长,成为景颇人的骄傲。
景颇族人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景颇族的恋爱与婚姻习俗浪漫且有趣。
景颇族的“干脱总”(串姑娘),一般是在“公房”里进行。“公房”,是专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场所。在“公房”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边说笑边对唱,以歌唱的形式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男女青年进行“干脱总”时,可以几个男子“串”一个女子,也可以几个女子“串”一个男子。在公房里,他们通常是双双对对地围着火塘柔声细语,诉说衷情。待到夜深人静,情侣们便依偎在一起,沉浸在甜蜜的梦景之中。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天举行完婚礼仪式,到了午夜,新婚夫妇约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恋爱的场所进行最后一次公开的“干脱总”,同已往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次的“恋爱”,向过去告别。
结婚的典礼大多在一天之内完成,但热烈的场面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婚礼当日,新郎要带上彩礼,由有娶亲经验的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同迎亲。他们还带上用熟糯饭揉成筒形的饭筒十多支(每支够10人吃),用芭蕉叶包好的菜包若干个(数字与事先告知的女方客人相等),内包熟肉、菜蔬和传统必备的“冲冲菜”。到了新娘家里,交过彩礼,切开饭筒,按人头每人分送一团饭和一个菜包。
饭罢,女方由亲属将预备好的两套真假礼物抬出。先是把用芭蕉树做成的“刀”、“枪”等生产工具一件件交给受礼人新郎的两位陪同者。受礼人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完好无损地把“刀”、“枪”等挂在自己的肩上。要接好这些假礼物很不容易,因为主人是把芭蕉树切断后用一根竹签连接起来后做成的,万一不能完好无损地接过来背挂在身,就将受罚赔出一件真的来。所以在这种受礼场合,大家总是起哄、发笑不止;人们越是惹逗发笑,受礼人越是克制不笑。受过礼,受礼人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一步步地挪出家门,到转弯处大家看不见时才将佩挂在身上的假礼物卸下。此时,他们如释重负,“谢天谢地”随着迎亲队伍返回新郎家。
枪鸣三声,迎亲的队伍回来后,走在队伍前面的“勒脚”(男方媒人)肩扛一只红木箱,“长统”(女方媒人)用篓背着新被褥,伴娘们簇拥着新娘走在了中间。新娘夹在另外三位姑娘中,四人打扮得一模一样:上身穿无领黑色斜襟短衣,戴着大耳环,手腕上有银镯,颈上挂着大银牌和数十个雪亮的银泡,还有一圈套银链从胸前直达背后,腰上系着几十条用藤子制成的黑腰箍,下围红底乡花筒裙,脚穿皮鞋。
从新娘家到新郎家的路上,新娘要越过三道路障。所谓的路障,是由村子里的孩子们拾来树枝、竹条、旧篱笆等设置的障碍,并由他们分工把守。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这时迎亲队伍中的“长统”走出来,郑重其事地把竹筒里的酒水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钱。喝完了酒水的姑娘们仍不满足,一个劲地喊: “不准新娘过。”正当“纠缠不休”时,伴娘们已簇拥着新娘从另一头越过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拦。第三道路障则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是对新娘的一种良好祝愿。
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六个猪头,在一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桥上跨过去。“草挢”,景颇语叫“棒棒呵”,系新娘过门前特意布置的。所谓的草桥是在新郎家的门前,搭起长23米、宽1.5米的桥,并在桥的两边栽上大叶的“公八草”草丛。草丛中立有木桩,每个木桩代表一个鬼,如祖先鬼、婚礼鬼等等。新娘过草桥,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东西,希望新娘婚后身体健康、勤劳聪慧、多子多福。这是景颇族婚礼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礼仪。景颇族人认为,如果不过草桥,不举行仪式,不算正式结婚。
新娘过了草桥,要走过屋檐沟,才能上竹楼。一般情况下,给新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进了竹楼,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
这些过程完成后,新娘进入洞房。这时候,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他们一边祝贺、嬉闹,一边喝酒吃喜糖,气氛极为热烈。接着,他们又唱起来:
笑得像铃铛一样响的小伙伴,
切得像脚箍一样齐的小伙伴,
围着新娘的银项圈,
围着新娘的银耳环,
新娘像朵花,
个个齐称赞。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旁边站着男女歌手,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满等。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