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列姆昌德是印度印地语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生创作了15部中篇和长篇小说(包括未完两部),约300篇短篇小说及论著、电影剧本、儿童文学和翻译作品。1915年前后开始改用印地语,处女作是中篇小说《圣地的奥秘》。在印度印地语文学界,普列姆昌德被称为"长篇小说之王"和"短篇小说之王"。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下勇于向专制制度发起挑战的先进的思想性高度,对农民地主间的冲突描述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并具有相当的文学写作艺术技巧。
【关键词】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写作特色
一、所处时代背景
(一)时代特征
当时的印度处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殖民统治者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欺压百姓,尤其是迫害底层的劳动人民。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贵族的不满。在这种各阶级人民倍受压迫的情形下,迎来了印度第一次民族大起义。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大量反英斗争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在群众中埋下了革命种子,成为日后推动印度民族运动发展和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鼓舞源泉。随着这次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陷入了低潮。在此之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印度,给当时的印度人民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希望,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全国性高潮,大大激发了印度人民保卫国家的热情。
(二)社会矛盾
在英帝国殖民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结构是封建制度,当权政治的腐败,封建王公地主阶级欺压百姓,殖民主义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将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激起了印度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有时会有广大劳动人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反抗,甚至是暴力冲突,在英殖民统治下殖民主义者保护的封建王公地主阶级和印度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也是因为这对矛盾的异常尖锐,普列姆昌德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被统治者受压迫的状况,并呼吁印度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对当局者残酷的暴力统治予以反抗。
(三)思想矛盾
在英殖民统治下印度民族起义运动高涨,以甘地不合作思想成为当时领导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主要指导思想。但随着时局的发展,甘地的思想渐渐体现出不彻底的反帝和反封建的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抵制,不能满足深受压迫的广大民众的自身要求。新兴的共产主义者奉行的是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彻底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普列姆昌德的思想正是在当时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思想的融合,通过自身对当局的认识逐步消除不符合当时社会进步的落后意识,进而吸收新的民主和先进的思想,并把这捉弄先进民主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二、短篇小说写作
普列姆昌德一生中创作短篇小说有300余篇,其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主题涉及极为广泛,表达思想积极上进,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将其短篇小说按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归纳:
(一)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
《进军》:面对警察队长的恐吓无所惧怕,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年迈的诺赫丽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
《母亲》:母亲格鲁娜完成丈夫的遗愿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然而儿子伯勒卡西去当英国统治者的官员后,格鲁娜心灰意冷,在无奈中死去。
(二)批判种姓制度、封建制度
《可番布》:吉苏与马托夫父子,在媳妇难产死后,用乞求来的钱大吃大喝,麻木不仁,丝毫没有悔意,贱民在种姓制度摧残下失去人性。
《解脱》:皮匠杜基为了给女儿求一个出嫁的吉日到祭司家干活,最后被活活累死,祭司把他的尸体扔到荒郊被野狼啄食,生前的无比虔诚、供养和信奉婆罗门与死后形成鲜明对比。
(三)批判宗教制度
《神庙》:母亲抱着病重的儿子想进庙拜塔古尔神,宗教恶势力不让她进还施以暴力,最终孩子死了,她悲愤而去。
《害人是天职》:青年贾米德看到印度教上层殴打无辜的穆斯林时,主持正义;又看到伊斯兰教的上层迫害无辜印度教徒妇女时,主动把她护送回家,揭露了两教上层的罪恶残害群众。
(四)抨击封建剥削阶级,同情农民
《冬夜》:农民赫尔库仅剩的一点钱充当了租子钱上交了,没有衣服,没有毛毯,看庄稼时只能挨冻,结果庄稼也被野兽毁掉了。
《半斤小麦》:一个农民向地主借了半斤小麦,自己一辈子当牛做马,甚至儿子也不得不给地主当牛马。
(五)同情妇女的悲惨遭遇
《失望》:由于不能生男孩受到公婆的歧视和丈夫的虐待,最后还是生了个女孩,只好离开人世。
《老婶娘》:有一笔财产的老寡妇,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了侄儿,跟着侄儿生活。狠心的侄儿和侄媳盼着她死却不能实现就虐待她,以至于她晚年的处境特别凄凉。
(六)通过写历史人物来歌颂坚贞不屈的性格和爱好独立自由的精神
《烈女》:一对青年男女的新婚之夜过后新郎就去打仗,但他不像以前视死如归,对新婚妻子的怀念使他临阵脱逃,其他勇士都牺牲了。妻子以为他光荣献身准备为他殉节自焚,看见丈夫回来不再认他了。
《沙伦塔夫人》:为了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不甘心屈身世人和寄人篱下经历着波折。眼看就要作敌人的阶下囚的紧急关头,照丈夫的要求把剑刺进了病危丈夫的胸膛,又插入自己胸膛。
(七)歌颂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
《咒语》:一个穷苦的劳动人民不念旧恶,治好了一个医生被毒蛇咬伤已经断气的独生子,而这个医生过去见死不救,使他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
《五大神》:歌颂了世代传下来的的"五人评议会",描写了两个充当评议会领头人的人物在行驶裁决权时能够抛开个人的恩怨,出于公心坚持原则。
(八)鞭挞渺小人物
《坚持真理》:揭露了一个被英国当局收买了的婆罗门,对当时抵制英国总督的罢市斗争进行破坏。他甘心为英国效劳,并以宗教的名义当众宣布绝食来要挟人们不要罢市。可暗地里想方设法搞食物,以致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九)以动物为题材,寓言性质或动物自述
《两头公牛的故事》:两头牛的善良忍让,互助和舍己的品质,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尔虞我诈和损人利己的关系的一种讽刺。
三、短篇小说写作特色
(一)写作艺术手法
普列姆昌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并刻画出一系列典型的令人难忘的人物艺术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除了善于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之外,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而展开的,在他的作品中一般不故意制造离奇的情节来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和破坏人物的完整。在写作手法中善于运用对比,在一篇作品中善恶差别明显,通过对比将两者的形象更加形象得展现在读者面前。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时而运用夸张的手法,时而平铺直叙地展开故事的叙述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普列姆昌德的作品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极为朴素流畅,但更加通俗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叙述。
(二)写作中的失败
在普列姆昌德的短篇作品中不免有些不足之处,其中多少也包含了封建的思想,甚至是迷信的内容。有些情节的刻画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并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写作缺乏些许真实性。在反对阶级统治的描写中不够彻底,可以看出普列姆昌德具有资产阶级人性论和阶级调和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印)普列姆昌德(Premchand)著,刘安武译.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2]刘安武著.普列姆昌德和他的小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3]刘安武著.普列姆昌德评传[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石海峻著.20世纪印度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关键词】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写作特色
一、所处时代背景
(一)时代特征
当时的印度处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殖民统治者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欺压百姓,尤其是迫害底层的劳动人民。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贵族的不满。在这种各阶级人民倍受压迫的情形下,迎来了印度第一次民族大起义。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大量反英斗争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在群众中埋下了革命种子,成为日后推动印度民族运动发展和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鼓舞源泉。随着这次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陷入了低潮。在此之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印度,给当时的印度人民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希望,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达到全国性高潮,大大激发了印度人民保卫国家的热情。
(二)社会矛盾
在英帝国殖民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结构是封建制度,当权政治的腐败,封建王公地主阶级欺压百姓,殖民主义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将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激起了印度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有时会有广大劳动人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反抗,甚至是暴力冲突,在英殖民统治下殖民主义者保护的封建王公地主阶级和印度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也是因为这对矛盾的异常尖锐,普列姆昌德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被统治者受压迫的状况,并呼吁印度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对当局者残酷的暴力统治予以反抗。
(三)思想矛盾
在英殖民统治下印度民族起义运动高涨,以甘地不合作思想成为当时领导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主要指导思想。但随着时局的发展,甘地的思想渐渐体现出不彻底的反帝和反封建的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抵制,不能满足深受压迫的广大民众的自身要求。新兴的共产主义者奉行的是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彻底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普列姆昌德的思想正是在当时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思想的融合,通过自身对当局的认识逐步消除不符合当时社会进步的落后意识,进而吸收新的民主和先进的思想,并把这捉弄先进民主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二、短篇小说写作
普列姆昌德一生中创作短篇小说有300余篇,其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主题涉及极为广泛,表达思想积极上进,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将其短篇小说按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归纳:
(一)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
《进军》:面对警察队长的恐吓无所惧怕,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年迈的诺赫丽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
《母亲》:母亲格鲁娜完成丈夫的遗愿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然而儿子伯勒卡西去当英国统治者的官员后,格鲁娜心灰意冷,在无奈中死去。
(二)批判种姓制度、封建制度
《可番布》:吉苏与马托夫父子,在媳妇难产死后,用乞求来的钱大吃大喝,麻木不仁,丝毫没有悔意,贱民在种姓制度摧残下失去人性。
《解脱》:皮匠杜基为了给女儿求一个出嫁的吉日到祭司家干活,最后被活活累死,祭司把他的尸体扔到荒郊被野狼啄食,生前的无比虔诚、供养和信奉婆罗门与死后形成鲜明对比。
(三)批判宗教制度
《神庙》:母亲抱着病重的儿子想进庙拜塔古尔神,宗教恶势力不让她进还施以暴力,最终孩子死了,她悲愤而去。
《害人是天职》:青年贾米德看到印度教上层殴打无辜的穆斯林时,主持正义;又看到伊斯兰教的上层迫害无辜印度教徒妇女时,主动把她护送回家,揭露了两教上层的罪恶残害群众。
(四)抨击封建剥削阶级,同情农民
《冬夜》:农民赫尔库仅剩的一点钱充当了租子钱上交了,没有衣服,没有毛毯,看庄稼时只能挨冻,结果庄稼也被野兽毁掉了。
《半斤小麦》:一个农民向地主借了半斤小麦,自己一辈子当牛做马,甚至儿子也不得不给地主当牛马。
(五)同情妇女的悲惨遭遇
《失望》:由于不能生男孩受到公婆的歧视和丈夫的虐待,最后还是生了个女孩,只好离开人世。
《老婶娘》:有一笔财产的老寡妇,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了侄儿,跟着侄儿生活。狠心的侄儿和侄媳盼着她死却不能实现就虐待她,以至于她晚年的处境特别凄凉。
(六)通过写历史人物来歌颂坚贞不屈的性格和爱好独立自由的精神
《烈女》:一对青年男女的新婚之夜过后新郎就去打仗,但他不像以前视死如归,对新婚妻子的怀念使他临阵脱逃,其他勇士都牺牲了。妻子以为他光荣献身准备为他殉节自焚,看见丈夫回来不再认他了。
《沙伦塔夫人》:为了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不甘心屈身世人和寄人篱下经历着波折。眼看就要作敌人的阶下囚的紧急关头,照丈夫的要求把剑刺进了病危丈夫的胸膛,又插入自己胸膛。
(七)歌颂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
《咒语》:一个穷苦的劳动人民不念旧恶,治好了一个医生被毒蛇咬伤已经断气的独生子,而这个医生过去见死不救,使他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
《五大神》:歌颂了世代传下来的的"五人评议会",描写了两个充当评议会领头人的人物在行驶裁决权时能够抛开个人的恩怨,出于公心坚持原则。
(八)鞭挞渺小人物
《坚持真理》:揭露了一个被英国当局收买了的婆罗门,对当时抵制英国总督的罢市斗争进行破坏。他甘心为英国效劳,并以宗教的名义当众宣布绝食来要挟人们不要罢市。可暗地里想方设法搞食物,以致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九)以动物为题材,寓言性质或动物自述
《两头公牛的故事》:两头牛的善良忍让,互助和舍己的品质,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尔虞我诈和损人利己的关系的一种讽刺。
三、短篇小说写作特色
(一)写作艺术手法
普列姆昌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并刻画出一系列典型的令人难忘的人物艺术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除了善于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之外,情节也是围绕着这些人物的性格刻画而展开的,在他的作品中一般不故意制造离奇的情节来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和破坏人物的完整。在写作手法中善于运用对比,在一篇作品中善恶差别明显,通过对比将两者的形象更加形象得展现在读者面前。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时而运用夸张的手法,时而平铺直叙地展开故事的叙述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普列姆昌德的作品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极为朴素流畅,但更加通俗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叙述。
(二)写作中的失败
在普列姆昌德的短篇作品中不免有些不足之处,其中多少也包含了封建的思想,甚至是迷信的内容。有些情节的刻画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并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写作缺乏些许真实性。在反对阶级统治的描写中不够彻底,可以看出普列姆昌德具有资产阶级人性论和阶级调和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印)普列姆昌德(Premchand)著,刘安武译.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2]刘安武著.普列姆昌德和他的小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3]刘安武著.普列姆昌德评传[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石海峻著.20世纪印度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