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但是,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学生,而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然而,作为学校的两大主题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教师能通过自身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受到经济发展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甚至还是空白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这一部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令人担忧的。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心里问题;存在原因及对策
一、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在身体上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过半,许多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常常出现诸如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反应,其心理健康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农村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巨大的社会竞争也极易使农村中学教师产生种种心理压力和思想上的困惑。因此,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造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这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压力。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催生了一批新职业,人们对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越发向金钱靠拢,导致农村中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则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专业全能,更要人格完美、勇于奉献,由此,使教师的职业规范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混乱,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社会支持系统乏力,面对为社会承担了巨大压力和担负着社会期望的教师,整个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提供的支持尚显不够。其次是学校内部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农村中学也不例外。在农村中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有很大一部分农村中学注重教师的考核,而这一考核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与期末考试成绩,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都是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这些新举措也使农村中学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同时教师还承受着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衡、知识更新、家庭负担等等的压力,但教师还是希望能够有所成就,因此导致有的教师觉得不堪重负。第三方面,由于教育系统的不断变革以及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这些新要求中,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修订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在适应上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紧缺等原因对教师的培训却显得乏力,使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最后是农村中学教师自身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由于社会支持系统脆弱,再加上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教师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相对城市教师来说,农村中学教师的角色冲突较为突出,个性较为压抑,自卑感较强,心理调节机能稍显不足,心理适应能力明显较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科学素养相对缺乏,知识结构老化,科学文化素养不高。这种状况必然使农村中学教师在应对社会变革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挑战时,容易出现职业适应不良问题。一些中老年教师,特别是没有正规文凭的教师表现较为突出。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
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研究揭示,有超过50%以上的农村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单纯以知识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建立以现代社会需要为目标、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政府而言,应该从宏观政策上确保教育先行,不仅要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平衡教师心理,也应该从政策上强化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完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
2、构建农村中学教师的全面评价体系,减轻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要使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真实、具体地反映农村教师的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大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权重,激发教师关爱学生、关心学校、关注自己,真正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从农村实际出发,拓宽农村教师的各种学习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计划中,应该按照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来开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课程和讲座,使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伴随其他素质共同提升。
3、 教师自身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就教师本身而言,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运用积极认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积极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再次,注意行为调节,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农村中学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减轻生活困扰,最终使自己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
总之,改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优化农村中学教师心理,有效排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并结合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实际,把握规律,不断开拓,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心里问题;存在原因及对策
一、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在身体上存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过半,许多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常常出现诸如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反应,其心理健康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农村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巨大的社会竞争也极易使农村中学教师产生种种心理压力和思想上的困惑。因此,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造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这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压力。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催生了一批新职业,人们对社会职业评价的标准越发向金钱靠拢,导致农村中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则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专业全能,更要人格完美、勇于奉献,由此,使教师的职业规范与职业价值趋向发生混乱,增加了教师适应的难度。社会支持系统乏力,面对为社会承担了巨大压力和担负着社会期望的教师,整个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提供的支持尚显不够。其次是学校内部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农村中学也不例外。在农村中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有很大一部分农村中学注重教师的考核,而这一考核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与期末考试成绩,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都是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这些新举措也使农村中学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同时教师还承受着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衡、知识更新、家庭负担等等的压力,但教师还是希望能够有所成就,因此导致有的教师觉得不堪重负。第三方面,由于教育系统的不断变革以及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这些新要求中,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修订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在适应上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紧缺等原因对教师的培训却显得乏力,使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最后是农村中学教师自身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由于社会支持系统脆弱,再加上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教师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相对城市教师来说,农村中学教师的角色冲突较为突出,个性较为压抑,自卑感较强,心理调节机能稍显不足,心理适应能力明显较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科学素养相对缺乏,知识结构老化,科学文化素养不高。这种状况必然使农村中学教师在应对社会变革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挑战时,容易出现职业适应不良问题。一些中老年教师,特别是没有正规文凭的教师表现较为突出。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
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研究揭示,有超过50%以上的农村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单纯以知识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建立以现代社会需要为目标、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政府而言,应该从宏观政策上确保教育先行,不仅要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平衡教师心理,也应该从政策上强化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完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
2、构建农村中学教师的全面评价体系,减轻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评价体系。要使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真实、具体地反映农村教师的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大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权重,激发教师关爱学生、关心学校、关注自己,真正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从农村实际出发,拓宽农村教师的各种学习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计划中,应该按照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来开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课程和讲座,使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伴随其他素质共同提升。
3、 教师自身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就教师本身而言,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运用积极认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积极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再次,注意行为调节,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农村中学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减轻生活困扰,最终使自己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
总之,改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优化农村中学教师心理,有效排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并结合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实际,把握规律,不断开拓,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