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遭遇到若干棘手的伦理问题,如何合理应对和化解生命科技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理顺二者关系,成为当今科技与伦理道德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依托生命伦理理论深入调研高校伦理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高校伦理教育提出展望。
【关键词】生命伦理;教育
一、生命伦理概述
生命伦理学自上世纪60年代发源美国以来,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从伦理观念到实践操作的演进。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对人体试验、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优生等道德难题的求解,即它是从问题出发的。20世纪70年代末,生命伦理学步入理论构建阶段。一方面它把基因工程、公共卫生伦理、基因治疗、对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遗传咨询等新问题纳入视野;另一方面,它尝试着从具体规范中总结、提炼出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979年,贝奥切普和查德里斯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的基础》,提出了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为生命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生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旨在论证、倡导、贯彻、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二、高校伦理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一般的示范大学和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伦理学专业及相关课程,并招收研究生,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等。
2、从普及伦理学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来看,目前国外本专科高等教育课程中开设伦理教育课程较为普及,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伦理课程。但在我国,生命伦理还未进入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在公众中的传播和普及也较为滞后。具体表现为:
3、对生命伦理教育基本上停留在行为教育和情感体验上,没有从伦理规范的根本性视角来审视生命伦理教育,更没有深入涉及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和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目标。
4、过度强调外在规范,忽视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
在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上不重视人的道德诉求,剥离了人本身的诉求和愿景,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口号,最后丧失了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5、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作如下归纳:
①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对民族传统文化冲击巨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崇拜,新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成为当下时尚追求,只顾当下、不讲未来,只求实用、不求深刻,缺乏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生活目标。
②转型中的中国,使一些人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社会,即一切按市场原则运行,经济利益高于以人为本,导致社会诚信缺失,不公正现象盛行,这种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伦理价值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③在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轻视人文精神的学习;学校更侧重政治思想教育,轻视伦理道德教育,多以圣人之道代替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④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多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致使学生说得多、做得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关怀。
三、高校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建议
(一)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建立健全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
生命伦理学的直接任务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问题,但它的终极价值和使命是弘扬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向社会一再强调和反复昭示:人之生命具有崇高价值,这种价值使得每一个人都享有一份作为人的特殊的尊贵和威严,这就是人的尊严。
(二)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和完善伦理教育规范和政策
我国政府部门,如卫生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都已制定了有关管理规范和伦理审查条例,许多单位在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也都建立了伦理审查委员会并努力贯彻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教育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制定可行的计划,在各高校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伦理教育。
(三)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通过深入调研在校生伦理道德现状,归纳成因,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伦理的实践教学和教育,特别是在新生入校的学前教育,在校学习的过程监控以及高年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的伦理层面的文化普及,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道德规范和减轻工学压力。
(四)教学一线的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
1、重视正规课程教育:首先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将生命伦理教育与“两课”分离,更多采取案例分析、辩论、讨论和课堂报告等形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等手段丰富伦理教育课堂。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现场演示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处理实际问题,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依托专业学习走出去,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到行业中去体验和处理专业与伦理关系,体会和学习职业道德和规范。
4、高校应合理吸收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生命伦理教育组建高校生命伦理研究学会组织,积极响应和组织发起生命伦理研讨会,为类似组织提供必要的资助,设立奖学金并提供参观、见习和实习的场地和机会等同时加强该领域的师资建设。
综上所述: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生命伦理学教育任重而道远。生命伦理教育在我国当前发展水平还较低,只有在意识形态上使公众对生命伦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态度之后,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晓波;;大学经济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年01期
【关键词】生命伦理;教育
一、生命伦理概述
生命伦理学自上世纪60年代发源美国以来,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从伦理观念到实践操作的演进。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对人体试验、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优生等道德难题的求解,即它是从问题出发的。20世纪70年代末,生命伦理学步入理论构建阶段。一方面它把基因工程、公共卫生伦理、基因治疗、对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遗传咨询等新问题纳入视野;另一方面,它尝试着从具体规范中总结、提炼出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979年,贝奥切普和查德里斯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的基础》,提出了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为生命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生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旨在论证、倡导、贯彻、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二、高校伦理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一般的示范大学和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伦理学专业及相关课程,并招收研究生,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等。
2、从普及伦理学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来看,目前国外本专科高等教育课程中开设伦理教育课程较为普及,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伦理课程。但在我国,生命伦理还未进入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在公众中的传播和普及也较为滞后。具体表现为:
3、对生命伦理教育基本上停留在行为教育和情感体验上,没有从伦理规范的根本性视角来审视生命伦理教育,更没有深入涉及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和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目标。
4、过度强调外在规范,忽视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
在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上不重视人的道德诉求,剥离了人本身的诉求和愿景,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口号,最后丧失了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5、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作如下归纳:
①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对民族传统文化冲击巨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崇拜,新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成为当下时尚追求,只顾当下、不讲未来,只求实用、不求深刻,缺乏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生活目标。
②转型中的中国,使一些人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社会,即一切按市场原则运行,经济利益高于以人为本,导致社会诚信缺失,不公正现象盛行,这种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伦理价值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③在教育培养模式方面,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轻视人文精神的学习;学校更侧重政治思想教育,轻视伦理道德教育,多以圣人之道代替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④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多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致使学生说得多、做得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关怀。
三、高校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建议
(一)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建立健全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
生命伦理学的直接任务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问题,但它的终极价值和使命是弘扬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向社会一再强调和反复昭示:人之生命具有崇高价值,这种价值使得每一个人都享有一份作为人的特殊的尊贵和威严,这就是人的尊严。
(二)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和完善伦理教育规范和政策
我国政府部门,如卫生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都已制定了有关管理规范和伦理审查条例,许多单位在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也都建立了伦理审查委员会并努力贯彻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教育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制定可行的计划,在各高校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伦理教育。
(三)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通过深入调研在校生伦理道德现状,归纳成因,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伦理的实践教学和教育,特别是在新生入校的学前教育,在校学习的过程监控以及高年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的伦理层面的文化普及,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道德规范和减轻工学压力。
(四)教学一线的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
1、重视正规课程教育:首先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将生命伦理教育与“两课”分离,更多采取案例分析、辩论、讨论和课堂报告等形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育等手段丰富伦理教育课堂。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现场演示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处理实际问题,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依托专业学习走出去,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到行业中去体验和处理专业与伦理关系,体会和学习职业道德和规范。
4、高校应合理吸收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生命伦理教育组建高校生命伦理研究学会组织,积极响应和组织发起生命伦理研讨会,为类似组织提供必要的资助,设立奖学金并提供参观、见习和实习的场地和机会等同时加强该领域的师资建设。
综上所述: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生命伦理学教育任重而道远。生命伦理教育在我国当前发展水平还较低,只有在意识形态上使公众对生命伦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态度之后,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晓波;;大学经济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