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基本学习习惯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所谓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自始至终认真听教师讲解, 并能对讲解的内容充分吸收、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它是学生扎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和保证。但要让尚处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低年级小学生做到专心听讲就显得非常困难,可以说,能否有效地让学生专心听讲直接关系着教育效果的优劣。
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直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实物演示、 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教师语言的形象有趣都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保证学生专心听讲的实现。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具,变单调呆板的老师讲、学生听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专心听讲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视觉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相反,不会观察的人,即使再有价值的信息,在他眼里也是熟视无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其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专心听讲,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尚未定型,并且易兴奋、好动、易疲劳,老师应该充分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充分利用短短的课堂40分钟,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有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听讲,乐于接受知识。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及动手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明确,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 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正确思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并利用班会、学科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不断培养和巩固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学生质、敢于发问的习惯
质疑是学习探究思考的体现,没有思维的活动就不可能提出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提问是否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解答,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在知识的新旧结合点处质疑,在解题的分析中质疑等,学生有了质疑,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不断接受新知识,开发智力,拓展思维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去提问,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数学的学习犹如一个解决问题的游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问,同时老师还应专心地倾听学生的发问并对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够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并逐步培养学生善问的思维品质。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即学会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估算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思维的多向性与灵活性、教师可通过激励性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与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六、培养学生课后认真作业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课后的作业题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其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从而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课后认真作业的习惯,切实地将学生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并且定期举行作业展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作业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教与学的过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结合数学教学的要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地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基本学习习惯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所谓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自始至终认真听教师讲解, 并能对讲解的内容充分吸收、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它是学生扎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和保证。但要让尚处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低年级小学生做到专心听讲就显得非常困难,可以说,能否有效地让学生专心听讲直接关系着教育效果的优劣。
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直观的教具、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实物演示、 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教师语言的形象有趣都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保证学生专心听讲的实现。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具,变单调呆板的老师讲、学生听为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专心听讲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视觉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相反,不会观察的人,即使再有价值的信息,在他眼里也是熟视无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其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专心听讲,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尚未定型,并且易兴奋、好动、易疲劳,老师应该充分根据学生这个特点,充分利用短短的课堂40分钟,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有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听讲,乐于接受知识。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及动手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明确,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 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正确思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并利用班会、学科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不断培养和巩固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学生质、敢于发问的习惯
质疑是学习探究思考的体现,没有思维的活动就不可能提出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提问是否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解答,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在知识的新旧结合点处质疑,在解题的分析中质疑等,学生有了质疑,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不断接受新知识,开发智力,拓展思维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去提问,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数学的学习犹如一个解决问题的游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问,同时老师还应专心地倾听学生的发问并对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够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并逐步培养学生善问的思维品质。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即学会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估算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思维的多向性与灵活性、教师可通过激励性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与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六、培养学生课后认真作业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课后的作业题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其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从而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课后认真作业的习惯,切实地将学生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并且定期举行作业展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作业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教与学的过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结合数学教学的要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地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