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32
【基本信息】
部编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重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从这个基点出发,《纪念白求恩》作为纪念性文稿进入课本,在教学时就应该紧紧扣住文本独一无二的语言,以对文本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为教学重点,进而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于是,本课承载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才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但所反映的白求恩事迹及抗战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很容易抛开文本的语文元素,大讲特讲白求恩精神,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为了能让真正的感受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当学生充分了解白求恩,再来理解学习这篇文章,态度上会更虔诚,而且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也会更容易。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懂得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懂得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设计思路】
1.教学流程
朗诵诗歌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三读课文 体会对比——四读课文 体悟精神——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2.活动设计
(1)因为本文所写人物离时代较远,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先朗诵诗歌,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先了解白求恩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为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3)在理清思路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在此基础上去探究白求恩同志身上具备哪些可贵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找到最核心根本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精神的根本在于白求恩同志具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又一次为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4)在体会对比环节,引导学生精读重点段,识别对比的手法,把握住对比的对象,对比的运动是本文有极强针对性与说服力的主要原因所在。反复读析三组对比,从中体会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这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5)在体悟精神环节,出示伟人事迹和普通人事迹,让学生体会,任何的丰功伟绩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每一份无私的付出背后,都承载了人性的善意和美好。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发现本文对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导入新课
1.教师朗诵诗作:“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
2.多媒体出示两幅白求恩的图像:一幅白求恩的塑像,一幅战场上白求恩为伤病员动手术的图像。
设计意图:因为本文所写人物离时代较远,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先朗诵诗歌,配上两幅图像,创设情境,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白求恩是谁?请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白求恩。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关键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3)齐读。
2.你了解到的白求恩事迹。
(1)学生思考,交流。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课文的背景、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事迹,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如何拉近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从而理解白求恩的精神是教学的难点。我带着学生先扣住文本,找出白求恩的事迹,再交流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具体故事,不是泛泛地介绍他的經历,以使学生感受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跳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身上具备哪些可贵精神?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每一段中的关键句。
(3)整理明确: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 梳理问题,学生议学:在这些精神中,你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哪一种精神是最核心根本的?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总学习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的训练要求。默读的过程中“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训练。
(四)三读课文,体会对比
细读课文第2、3两段,圈点勾画,填写探究思考中的第二题,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三组句子:
a.(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b.(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c.(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3)抓住关键词,品赏句子,体会对比的作用。
如: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是“极端的热忱”“满腔热情”;不少的人对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分组读对比的句子,
(5)教师总结对比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对比”的运用,是本文有极强针对性与说服力的主要原因所在,引导学生精读重点段,把握住对比的对象,识别“对比”的手法,反复读析,这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只有真正读透作者的感情,才能攻破难点。
【基本信息】
部编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重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从这个基点出发,《纪念白求恩》作为纪念性文稿进入课本,在教学时就应该紧紧扣住文本独一无二的语言,以对文本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为教学重点,进而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于是,本课承载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才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如: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但所反映的白求恩事迹及抗战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很容易抛开文本的语文元素,大讲特讲白求恩精神,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为了能让真正的感受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当学生充分了解白求恩,再来理解学习这篇文章,态度上会更虔诚,而且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也会更容易。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懂得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懂得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设计思路】
1.教学流程
朗诵诗歌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三读课文 体会对比——四读课文 体悟精神——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2.活动设计
(1)因为本文所写人物离时代较远,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先朗诵诗歌,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先了解白求恩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为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3)在理清思路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在此基础上去探究白求恩同志身上具备哪些可贵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找到最核心根本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精神的根本在于白求恩同志具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又一次为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4)在体会对比环节,引导学生精读重点段,识别对比的手法,把握住对比的对象,对比的运动是本文有极强针对性与说服力的主要原因所在。反复读析三组对比,从中体会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这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5)在体悟精神环节,出示伟人事迹和普通人事迹,让学生体会,任何的丰功伟绩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每一份无私的付出背后,都承载了人性的善意和美好。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发现本文对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导入新课
1.教师朗诵诗作:“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
2.多媒体出示两幅白求恩的图像:一幅白求恩的塑像,一幅战场上白求恩为伤病员动手术的图像。
设计意图:因为本文所写人物离时代较远,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先朗诵诗歌,配上两幅图像,创设情境,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白求恩是谁?请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白求恩。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关键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3)齐读。
2.你了解到的白求恩事迹。
(1)学生思考,交流。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课文的背景、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事迹,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如何拉近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从而理解白求恩的精神是教学的难点。我带着学生先扣住文本,找出白求恩的事迹,再交流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具体故事,不是泛泛地介绍他的經历,以使学生感受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跳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身上具备哪些可贵精神?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每一段中的关键句。
(3)整理明确: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 梳理问题,学生议学:在这些精神中,你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哪一种精神是最核心根本的?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总学习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的训练要求。默读的过程中“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训练。
(四)三读课文,体会对比
细读课文第2、3两段,圈点勾画,填写探究思考中的第二题,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1)学生思考、交流。
(2)出示三组句子:
a.(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b.(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c.(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3)抓住关键词,品赏句子,体会对比的作用。
如: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是“极端的热忱”“满腔热情”;不少的人对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分组读对比的句子,
(5)教师总结对比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对比”的运用,是本文有极强针对性与说服力的主要原因所在,引导学生精读重点段,把握住对比的对象,识别“对比”的手法,反复读析,这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只有真正读透作者的感情,才能攻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