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有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探究合唱教学的具体方法,能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树立。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合唱教学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一部分問题。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以此为广大初中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团队合作;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078
引言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也是中学音乐的重点内容,合唱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给中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合唱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本文将重点论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对于合唱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文化课占有最为主要的地位,多数教师都会忽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此情况下,学生也就对音乐及合唱学习提不起兴致。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合唱对于学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若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就只能对学生展开简单的音乐教学,难以担负起合唱教学的困难职责。再加上音乐教学课时不足,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加难以提升。最后,缺少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合唱的时候,学生需要进行良好的气息控制,把握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练习方能实现。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使得合唱教学有效性迟迟得不到提高。许多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如此一来,学生便只能懂得简单的乐理,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在实践练习当中。
二、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之余也要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开辟新思路。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并不是专业的合唱团训练,学生既没有合唱基础也没有专业素养,因此这一阶段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合唱带给自己的震撼,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合唱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多多开发辅助教学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两个声部用不同的音色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立体认识,还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合唱教学不能过于死板,有些学生天生是低声部,高声部的歌曲唱不上去,这种情况就不能勉强训练,歌曲的声调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欣赏经典,引发共鸣
合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熟练掌握多声部的发音规律。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以欣赏与视听教学为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经典的合唱曲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共鸣,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探寻和感受合唱艺术的旋律美、音色美、和谐美。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留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目,比如表现爱国情怀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展现美丽新生活的《希望的田野》《在灿烂阳光下》《祝酒歌》《走进新时代》等,再比如催人奋进、富有激情的《保卫黄河》《一二三四歌》《红梅赞》《团结就是力量》等合唱经典,都可以作为欣赏和聆听的素材。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典型代表曲目,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与歌曲的风格及表现出的意境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对合唱的演唱形式产生正确认知,进而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深入挖掘这种演唱形式的精髓与无穷魅力。
(三)传授正确发声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组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需要为学生们展现多种多样的合唱方法,使学生在方法的掌握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训练,不断地提升合唱能力。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都面临着变声问题。立足学生们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合唱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一般会根据学生们的嗓音特点和性别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发声方法,从而使其既能掌握合唱方法,又能顺利地度过变声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激发学生兴趣
挖掘学生的合唱兴趣,是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体现出合唱的魅力与乐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展开自主练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当把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出优良的合唱学习氛围。比如在开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部分有关合唱的音频、视频等,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给学生播放一系列初中生比较熟悉的合唱歌曲,引发学生的合唱欲望。
(五)多多进行训练和合唱赏析
合唱的练习重方法不重数量,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方法,仅仅依靠长期的练习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注重合唱技巧的授予和练习。比如,合唱时的音准是关系到合唱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音准的练习,通过声部中单音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音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还要保证声部的协调。
结论:综上所述,合唱教学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板块,高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专业的课前准备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内容的设计,而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为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提高带来了积极影响,保障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素梅.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09.
[2]林芳.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艺术评鉴,2018(21):114-115.
[3]佟喜迎.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7):159-160.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团队合作;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078
引言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也是中学音乐的重点内容,合唱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给中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合唱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本文将重点论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对于合唱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文化课占有最为主要的地位,多数教师都会忽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此情况下,学生也就对音乐及合唱学习提不起兴致。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合唱对于学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若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就只能对学生展开简单的音乐教学,难以担负起合唱教学的困难职责。再加上音乐教学课时不足,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加难以提升。最后,缺少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合唱的时候,学生需要进行良好的气息控制,把握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练习方能实现。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使得合唱教学有效性迟迟得不到提高。许多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如此一来,学生便只能懂得简单的乐理,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在实践练习当中。
二、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之余也要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开辟新思路。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并不是专业的合唱团训练,学生既没有合唱基础也没有专业素养,因此这一阶段教师要更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合唱带给自己的震撼,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合唱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多多开发辅助教学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两个声部用不同的音色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于声部的立体认识,还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合唱教学不能过于死板,有些学生天生是低声部,高声部的歌曲唱不上去,这种情况就不能勉强训练,歌曲的声调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欣赏经典,引发共鸣
合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熟练掌握多声部的发音规律。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以欣赏与视听教学为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经典的合唱曲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共鸣,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探寻和感受合唱艺术的旋律美、音色美、和谐美。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留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目,比如表现爱国情怀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展现美丽新生活的《希望的田野》《在灿烂阳光下》《祝酒歌》《走进新时代》等,再比如催人奋进、富有激情的《保卫黄河》《一二三四歌》《红梅赞》《团结就是力量》等合唱经典,都可以作为欣赏和聆听的素材。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典型代表曲目,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与歌曲的风格及表现出的意境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对合唱的演唱形式产生正确认知,进而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深入挖掘这种演唱形式的精髓与无穷魅力。
(三)传授正确发声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组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想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需要为学生们展现多种多样的合唱方法,使学生在方法的掌握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训练,不断地提升合唱能力。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都面临着变声问题。立足学生们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合唱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一般会根据学生们的嗓音特点和性别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发声方法,从而使其既能掌握合唱方法,又能顺利地度过变声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激发学生兴趣
挖掘学生的合唱兴趣,是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体现出合唱的魅力与乐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展开自主练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当把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出优良的合唱学习氛围。比如在开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部分有关合唱的音频、视频等,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给学生播放一系列初中生比较熟悉的合唱歌曲,引发学生的合唱欲望。
(五)多多进行训练和合唱赏析
合唱的练习重方法不重数量,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方法,仅仅依靠长期的练习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注重合唱技巧的授予和练习。比如,合唱时的音准是关系到合唱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音准的练习,通过声部中单音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音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还要保证声部的协调。
结论:综上所述,合唱教学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板块,高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专业的课前准备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内容的设计,而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为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提高带来了积极影响,保障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素梅.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09.
[2]林芳.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J].艺术评鉴,2018(21):114-115.
[3]佟喜迎.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