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涌进城市务工经商。一些家庭父母双方常年外出务工,这样就出现了子女留守家中的现象,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由长辈或亲戚负责照顾生活、督促学习,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对留守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必须要全面关注留守学生的德育问题,全面提升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德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受制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各种因素,无法随迁落户进城,而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在教育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出现理想模糊、德育缺失等现象,与当前的“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要全面关注留守学生的德育问题,最终实现留守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德育最终目的就是引领学生从自然人逐渐转化为社会人。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一方面,应全面加强道德知识宣传,表扬学生的道德行为。学校可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板报、走廊等,将一些关于德育的内容张贴上去,包括孝道、感恩、诚信美德的故事、漫画、名言警句等,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价值,选择品行兼优的学生,选择一定的场合对其进行表扬,对其具体的事例进行分享,使得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最后,还可以灵活运用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教师将班级中成绩优秀和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分组,使其成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也会受到成绩优秀学生的影响,逐渐形成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促使整个班级中都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风气。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农村学校要想真正提升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农村教师在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单一化、枯燥化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多种有趣的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德育素养。例如,教师可引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野炊活动、扫墓等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最终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关爱他人等良好的素养;另外,农村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中,还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德育主题班会,引领留守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加强心理辅导
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心理等方面存在大量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一现状,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实现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精神成长,重视学生的优良品质、三观的培养。基于有些学生外表十分听话,成绩比较良好的现状,其内心存在极强的孤独、痛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加强观察,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还应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使得留守学生逐渐放下心中的戒备,与教师敞开心声,了解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等,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结合其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据此对幼儿开展心理辅导。
四、加强家校沟通,强化德育效果
家庭作为留守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场所,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品德養成的关键场所。基于此,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效果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全面增加学生的德育有效性。一方面,农村学校可以派遣专门的教师,负责与留守学生的家长、监护人进行联系,并努力构建一套和谐、平等的家校沟通模式。在具体的交流和沟通中,教师应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等反馈给家长。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联合学生的家长共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留守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自身知识面狭窄等现象,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应多费一些心思,借助多种途径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将德育的重要性传输给家长,并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建立双向的交流模式;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的过程中,还应灵活运用家长会的方式,对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德育的教育手段,并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教师发现留守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综上所述,关注和帮助更多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常常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在心理、学习、安全、道德各个层面深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在情感上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进而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董丽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20(21):30-31.
[2]黎小燕.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求知导刊,2020(17):75-76.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德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受制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各种因素,无法随迁落户进城,而逐渐成为农村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在教育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出现理想模糊、德育缺失等现象,与当前的“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要全面关注留守学生的德育问题,最终实现留守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德育最终目的就是引领学生从自然人逐渐转化为社会人。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一方面,应全面加强道德知识宣传,表扬学生的道德行为。学校可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板报、走廊等,将一些关于德育的内容张贴上去,包括孝道、感恩、诚信美德的故事、漫画、名言警句等,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价值,选择品行兼优的学生,选择一定的场合对其进行表扬,对其具体的事例进行分享,使得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最后,还可以灵活运用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教师将班级中成绩优秀和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分组,使其成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也会受到成绩优秀学生的影响,逐渐形成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促使整个班级中都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风气。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农村学校要想真正提升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农村教师在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单一化、枯燥化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多种有趣的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德育素养。例如,教师可引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野炊活动、扫墓等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最终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关爱他人等良好的素养;另外,农村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中,还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德育主题班会,引领留守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加强心理辅导
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心理等方面存在大量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一现状,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实现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精神成长,重视学生的优良品质、三观的培养。基于有些学生外表十分听话,成绩比较良好的现状,其内心存在极强的孤独、痛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加强观察,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还应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使得留守学生逐渐放下心中的戒备,与教师敞开心声,了解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等,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结合其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据此对幼儿开展心理辅导。
四、加强家校沟通,强化德育效果
家庭作为留守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场所,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品德養成的关键场所。基于此,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效果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全面增加学生的德育有效性。一方面,农村学校可以派遣专门的教师,负责与留守学生的家长、监护人进行联系,并努力构建一套和谐、平等的家校沟通模式。在具体的交流和沟通中,教师应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等反馈给家长。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联合学生的家长共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留守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自身知识面狭窄等现象,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应多费一些心思,借助多种途径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将德育的重要性传输给家长,并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建立双向的交流模式;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在强化留守学生德育的过程中,还应灵活运用家长会的方式,对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德育的教育手段,并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教师发现留守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综上所述,关注和帮助更多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常常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在心理、学习、安全、道德各个层面深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在情感上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进而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董丽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20(21):30-31.
[2]黎小燕.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求知导刊,2020(1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