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80名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分析两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观察组NSE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血清NSE水平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大的患者NSE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型出血量者;SSS重型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中、轻型。结论: 检测血液中的NSE水平可以准确反映出患者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可应用于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急性脑出血;临床意义
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浆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NSE,俗称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脑组织受到损伤后,NSE会从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溢出,进入外周血液及脑脊液。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液中的NSE浓度确定神经元的损伤程度[1]。一些脑损伤类疾病(如癫痫、脑外伤、脑卒中等)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中,NS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笔者选取我院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检测患者血清NSE法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所有患者经MRI检验或头颅CT检查,排除了患病前半年内患有脑外伤、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其他精神系统类疾病。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8.5岁。入院初期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即SSS)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评分为(24.43±15.58)分。其中轻型患者36例(0~15分)、中型32例(16~30分)、重型12例(31~45分)。脑出血因出血量>30ml为大量出血、15~30ml为中量出血,<15ml为小量出血。患者出血位置不同,其中出血灶在脑叶14例,脑干区10例,脑丘区10例,内囊区20例,基底节区26例。3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例患者有糖尿病史。病发72h与病发一周内各死亡4例,脑疝致死4例,多脏器衰竭致死4例。另外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分别为42例、18例,年龄在49~63岁,平均年龄57.5岁。组别间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观察组分别于病发2d内、3~5d、6~9d、10~14d的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一次(不抗凝),每次3ml。注入玻璃试管后立即在4℃的环境下,以15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后吸取上清液,每0.2ml分装保存在-70℃的冰箱中等待检测。对照组仅在体检后采血一次,处理方法同上。使用NSE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SE。步骤如下:用洗涤液将产于丹麦的酶联板清洗3次,清除余液。将100μl含NSE的标准物注入NSB孔内,在标准孔分别加入100μl含有NSE2.5,5,10,20及50μg/L的标准物,取5μl样品血清,加入50μl样品稀释液稀释后加入样品孔,轻摇混匀后在3℃环境下卵育30分钟,洗板3次后甩干。每孔加100μl酶标抗体,3℃环境下卵育30分钟。洗板5次后甩干。按顺序每孔加10μl OPD液,室温下显色10~15分钟,再按顺序每孔加4摩尔每升的硫酸溶液50μl以终止反应。在BIO—RADUV-3550型酶标仪上波长为492nm处检测各孔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换算为实际NSE浓度(μg/L),并进行组间比较[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对比用t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别间血清NSE水平比较
观察组在不同时段的血清NSE检测水平上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单位μg/L,x±s)
2.2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SSS分型
患者脑出血NSE水平于发病后3~5d达到峰值,在峰值期,发病部位及NSE平均水平(μg/L)具体如下:叶基底节区22.36±4.61、内囊21.32±6.42、脑干18.48±8.12、丘脑22.413.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出血量大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小型患者,SSS重型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中、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的机理
研究显示,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的机理如下:(1)血肿的物理破坏,神经元大量死亡,NSE渗透进入人体循环;(2)血肿周围伴随水肿及形成伴影区:血肿及水肿范围越大,伴影区越宽,则缺血性损伤的关联反应就越严重且影响广泛;(3)血肿区血红蛋白分解和炎症解质释放:初期血清NSE的水平是判定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在患者发病初期显著升高,并和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也关系到患者的功能恢复。NSE水平在脑出血后可达到两次峰值,发病24h内较低,恢复也很迅速,是初期神经元损伤导致。发病72~96h达第二次峰值,可持续9~11天,且恢复缓慢,是细胞毒性、脑水肿和再灌注脑损伤导致[3]。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病初期血清NSE就明显升高,在3~5天达到峰值,10~14天时还明显高过对照组。
3.2血清NSE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NSE水平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脑血管类疾病的诊断给予了很大帮助,尽管如此,对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病情变化迅速、及血液流动紊乱等危重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具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形下,检测血清NSE水平显得极为有意义,它可以对判定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提供有等效信息,在判定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病情检测及方案选择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
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并对其持续观察有助于医生判定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并判定脑出血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因此血清NSE水平可以作为判定神经元损伤程度的特殊指标,同时也是脑组织受损后较为理想的外周血生化标记,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参考方法,有助于判定脑出血病灶的位置、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情况,也为判定脑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提供了一个定量生化指标。因此,检验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慧军.脑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测定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 (6):364-365.
[2] 欧阳强,陈阳,韦英海,农朝赞.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5):16-17.
[3] 任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急性脑出血;临床意义
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浆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NSE,俗称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脑组织受到损伤后,NSE会从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溢出,进入外周血液及脑脊液。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液中的NSE浓度确定神经元的损伤程度[1]。一些脑损伤类疾病(如癫痫、脑外伤、脑卒中等)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中,NS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笔者选取我院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检测患者血清NSE法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9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所有患者经MRI检验或头颅CT检查,排除了患病前半年内患有脑外伤、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其他精神系统类疾病。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8.5岁。入院初期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即SSS)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评分为(24.43±15.58)分。其中轻型患者36例(0~15分)、中型32例(16~30分)、重型12例(31~45分)。脑出血因出血量>30ml为大量出血、15~30ml为中量出血,<15ml为小量出血。患者出血位置不同,其中出血灶在脑叶14例,脑干区10例,脑丘区10例,内囊区20例,基底节区26例。3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例患者有糖尿病史。病发72h与病发一周内各死亡4例,脑疝致死4例,多脏器衰竭致死4例。另外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分别为42例、18例,年龄在49~63岁,平均年龄57.5岁。组别间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观察组分别于病发2d内、3~5d、6~9d、10~14d的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一次(不抗凝),每次3ml。注入玻璃试管后立即在4℃的环境下,以15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后吸取上清液,每0.2ml分装保存在-70℃的冰箱中等待检测。对照组仅在体检后采血一次,处理方法同上。使用NSE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SE。步骤如下:用洗涤液将产于丹麦的酶联板清洗3次,清除余液。将100μl含NSE的标准物注入NSB孔内,在标准孔分别加入100μl含有NSE2.5,5,10,20及50μg/L的标准物,取5μl样品血清,加入50μl样品稀释液稀释后加入样品孔,轻摇混匀后在3℃环境下卵育30分钟,洗板3次后甩干。每孔加100μl酶标抗体,3℃环境下卵育30分钟。洗板5次后甩干。按顺序每孔加10μl OPD液,室温下显色10~15分钟,再按顺序每孔加4摩尔每升的硫酸溶液50μl以终止反应。在BIO—RADUV-3550型酶标仪上波长为492nm处检测各孔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换算为实际NSE浓度(μg/L),并进行组间比较[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对比用t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别间血清NSE水平比较
观察组在不同时段的血清NSE检测水平上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单位μg/L,x±s)
2.2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SSS分型
患者脑出血NSE水平于发病后3~5d达到峰值,在峰值期,发病部位及NSE平均水平(μg/L)具体如下:叶基底节区22.36±4.61、内囊21.32±6.42、脑干18.48±8.12、丘脑22.413.2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出血量大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小型患者,SSS重型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中、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的机理
研究显示,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的机理如下:(1)血肿的物理破坏,神经元大量死亡,NSE渗透进入人体循环;(2)血肿周围伴随水肿及形成伴影区:血肿及水肿范围越大,伴影区越宽,则缺血性损伤的关联反应就越严重且影响广泛;(3)血肿区血红蛋白分解和炎症解质释放:初期血清NSE的水平是判定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在患者发病初期显著升高,并和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也关系到患者的功能恢复。NSE水平在脑出血后可达到两次峰值,发病24h内较低,恢复也很迅速,是初期神经元损伤导致。发病72~96h达第二次峰值,可持续9~11天,且恢复缓慢,是细胞毒性、脑水肿和再灌注脑损伤导致[3]。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病初期血清NSE就明显升高,在3~5天达到峰值,10~14天时还明显高过对照组。
3.2血清NSE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NSE水平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脑血管类疾病的诊断给予了很大帮助,尽管如此,对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病情变化迅速、及血液流动紊乱等危重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具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形下,检测血清NSE水平显得极为有意义,它可以对判定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提供有等效信息,在判定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病情检测及方案选择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
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并对其持续观察有助于医生判定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并判定脑出血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因此血清NSE水平可以作为判定神经元损伤程度的特殊指标,同时也是脑组织受损后较为理想的外周血生化标记,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参考方法,有助于判定脑出血病灶的位置、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情况,也为判定脑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提供了一个定量生化指标。因此,检验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慧军.脑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测定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 (6):364-365.
[2] 欧阳强,陈阳,韦英海,农朝赞.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5):16-17.
[3] 任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