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課改下中职语文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着重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反思 对策
新课程改革从实施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不少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反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泛化
新课标题出的三维目标是涵盖了语文教学要求的各个方面。然而,有的语文教师却认为新课标倡导开放性教学,不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应随课堂自然生存,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还有的语文教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注重目标的预设,而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也有语文教师认为每节语文课都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否则,你的目标设计都不符合要求等等。这种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二)教学内容的散化
教学内容的散化是指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把握不准,零散琐碎,不知所云,使学生抓不住要点,搞不懂老师今天究竟要教给我们什么。这是一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是新课标的大忌。据笔者在听、评语文课中发现,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对本节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在哪里,如何突破,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应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都比较模糊。致使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老师究竟在教什么。难怪有的评课教师直言不违地说,某某老师,你今天在讲什么,你今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学生参与的弱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广度如何是衡量其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重要标志,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也是归宿点。可现实的中职语文教学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权威”。课堂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唱的仍是“独脚戏”。学生的参与率不高。也即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一部份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没有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让学生动情、动手、动脑。学生还处在被动地应付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
(四)学法渗透的淡化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学法指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生存;要努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从笔者平时对校内教师及校外教师的听课、评课中发现,语文教师中真正在课堂教学时渗透学法指导的不多;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淡化了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他们中有的只顾自己按所准备的教案上课,不顾学生的反应。他讲得大汗淋漓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没有充当好“导演”的角色,没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没有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与渗透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五)教学创新的隐化
发展和创新是硬道理,是每一位有志于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既要看学生,也要看教师。一堂优质的课应该有其不同于别的课的独特之处,应该有亮点,有创新之处。可是,从教学调查与听课中发现,真正有创新的课实在少之又少,哪怕在某个教学设计上,或者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抑或是某一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都是难能可贵的。难道教师的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隐化,不再显现。
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富有实效的新模式、新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为探寻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在吃透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上出有个性、有创新特色的语文课。
(一)追求高效 重在“实”“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及高效必须在“实”和“活”上下功夫。所谓“实”是指对各知识点的落实。语文知识的把握是学习和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前提。语文知识的把握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语文知识要学的内容较多,如应掌握的常用词、语法、文学常识、文言实词、句法、古诗词及其名言等。在教学中,对于各知识点的落实:一是可在目标中明确并细化;二是按培养目标,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三是将各学期、各单元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在各课教学中;四是形成教学检查常规制,定期定时检查学生对语文各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五是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六是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景,尊重学生个性,在文本学习中熏陶感染,在如沐春风中习得语文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除了“实”还须“活”。活的关键是要讲究教法与学法,是要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上课时应暂时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按教学内容随机应变,顺势而成。心中装着学生,积极与学生互动。
(二)联系生活 注重实践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把教课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箍住在语文教科书上,没有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事实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只有把语文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进入语文教学过程,才能让语文“活”起来,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应其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语文学习跟生活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处处有生活,处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以调动,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自然会提高。
(三)发现亮点 重在鼓励
笔者以为,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在于不断鼓励。因为中职生多数是中考落榜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多种因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辱骂、同学的嘲讽。他们很少得到表扬与鼓励。可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是在打骂声中长大。他们有的自卑、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破罐子破摔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决心、耐心和恒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要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讽刺;要让学生看到希望,重新树立做人和学习的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个新发现,一个新见解,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感受到鼓励的愉悦、进步乐趣、成功的快乐。真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总之,反思新课标下的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确不少,但成绩还是有的。它逐渐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海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01.
[2] 任刚.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09.12.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反思 对策
新课程改革从实施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不少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反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泛化
新课标题出的三维目标是涵盖了语文教学要求的各个方面。然而,有的语文教师却认为新课标倡导开放性教学,不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应随课堂自然生存,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还有的语文教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注重目标的预设,而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也有语文教师认为每节语文课都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否则,你的目标设计都不符合要求等等。这种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二)教学内容的散化
教学内容的散化是指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把握不准,零散琐碎,不知所云,使学生抓不住要点,搞不懂老师今天究竟要教给我们什么。这是一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是新课标的大忌。据笔者在听、评语文课中发现,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对本节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在哪里,如何突破,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应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都比较模糊。致使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老师究竟在教什么。难怪有的评课教师直言不违地说,某某老师,你今天在讲什么,你今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学生参与的弱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广度如何是衡量其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重要标志,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也是归宿点。可现实的中职语文教学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权威”。课堂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唱的仍是“独脚戏”。学生的参与率不高。也即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一部份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没有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让学生动情、动手、动脑。学生还处在被动地应付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
(四)学法渗透的淡化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学法指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生存;要努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从笔者平时对校内教师及校外教师的听课、评课中发现,语文教师中真正在课堂教学时渗透学法指导的不多;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淡化了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他们中有的只顾自己按所准备的教案上课,不顾学生的反应。他讲得大汗淋漓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没有充当好“导演”的角色,没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没有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与渗透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五)教学创新的隐化
发展和创新是硬道理,是每一位有志于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既要看学生,也要看教师。一堂优质的课应该有其不同于别的课的独特之处,应该有亮点,有创新之处。可是,从教学调查与听课中发现,真正有创新的课实在少之又少,哪怕在某个教学设计上,或者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抑或是某一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都是难能可贵的。难道教师的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隐化,不再显现。
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富有实效的新模式、新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为探寻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在吃透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上出有个性、有创新特色的语文课。
(一)追求高效 重在“实”“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及高效必须在“实”和“活”上下功夫。所谓“实”是指对各知识点的落实。语文知识的把握是学习和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前提。语文知识的把握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语文知识要学的内容较多,如应掌握的常用词、语法、文学常识、文言实词、句法、古诗词及其名言等。在教学中,对于各知识点的落实:一是可在目标中明确并细化;二是按培养目标,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三是将各学期、各单元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在各课教学中;四是形成教学检查常规制,定期定时检查学生对语文各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五是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六是要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景,尊重学生个性,在文本学习中熏陶感染,在如沐春风中习得语文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除了“实”还须“活”。活的关键是要讲究教法与学法,是要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上课时应暂时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按教学内容随机应变,顺势而成。心中装着学生,积极与学生互动。
(二)联系生活 注重实践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把教课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箍住在语文教科书上,没有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事实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只有把语文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进入语文教学过程,才能让语文“活”起来,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应其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语文学习跟生活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处处有生活,处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以调动,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自然会提高。
(三)发现亮点 重在鼓励
笔者以为,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在于不断鼓励。因为中职生多数是中考落榜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多种因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辱骂、同学的嘲讽。他们很少得到表扬与鼓励。可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是在打骂声中长大。他们有的自卑、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破罐子破摔等。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决心、耐心和恒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要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讽刺;要让学生看到希望,重新树立做人和学习的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个新发现,一个新见解,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感受到鼓励的愉悦、进步乐趣、成功的快乐。真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总之,反思新课标下的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确不少,但成绩还是有的。它逐渐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海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01.
[2] 任刚.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