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件不可敷衍的大事,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何做到两个特性的完美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把握师生情感交融氛围的营造。通过教学活动,将教师之爱沁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反响。本文就教师通过眼神、行为举止、言语几个方面,谈谈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从而来体现教师教学的大智慧。
【关键词】语言;艺术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arts teachers
Luo Ping
【Abstract】Education is a major event can not be perfunctory, it is the science and artistry of perfect unity. How do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unity. This requires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tively seize the Feeling of Atmosphere. Through teaching, the teacher students love Qinru heart and touches the hearts of students, causing a strong emotional response from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yes of teachers, behavior, speech are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arts teachers to talk about, so to reflect the great wisdom of teaching.
【Key words】language; Arts
教学是一件不可敷衍的大事,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何做到两个特性的完美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把握师生情感交融氛围的营造。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通过教学活动,如何将教师之爱沁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反响,理所当然要用爱的语言及时表达和传递给学生。
语言从广义说应当包括肢体语言和话语语言。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爱的过程中,具体以教师的眼神、行为举止、言语交流的运用为例,来谈谈这些语言表达的智慧和技巧。
1.教师的眼神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让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或和蔼可亲,或温文尔雅,或激情四射的内心世界,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有些没经验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来组织教学,他们要么眼睛只看着前几排学生,造成强烈的目光对视而使学生脸红心跳,而那些后排的学生也会感到不被老师关注,倍遭冷落,造成心理打击。要么眼睛只看着自己的脚尖或不停地看窗外,显得局促不安,和所有学生疏远。甚者不时仰望天花板,似乎在数日光灯管,让人感到心不在焉。富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恰到好处的运用眼神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他们会常把目光投向后排学生,关注后排学生,目光与之接触,但不过多凝视。同时前排学生也不会感到被疏远,因为他们本身处在教师视线覆盖范围之内,并和教师零距离接触较多。这样就达到了一眼统摄全班的效果。一般地说,教师眼神的关注情况会因对学生的偏爱状况而无意识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习惯驱使下,教师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那些优秀的学生,即便在提问时,眼神里也透露着更多的期待和热情。诚然,就造成了学生接收眼神语言信号的不公正“待遇”,导致未受教师眼神关注学生的冷落、忽视感。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消极思想,情感上受到严重挫伤,引起心灵深处的不满和惆怅,这是教师运用眼神施爱的失败。
因此,教师要变不自觉为自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眼神,将眼神的运用上升到艺术的高度,特别对于一些差生,应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从而,从心理上拉近与每个学生间的距离。
2.教师的行为举止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不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手势。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意味。诸如对生病学生的探视,甚至扬手一个 “打”的举动,像《我的老师》中的 蔡老师那样,“将教鞭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无不倾注着教师无限的恨铁之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尊心较强。用上一代人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要求这一代人,已经有失科学性。例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底下扰乱课堂纪律,教师突然抓住一个典型,是大加训斥,杀一儆百;还是先进行制止,等下课后去办公室解决,正确的方法定为后者。在教师对学生“关起门来”面对面的批评教育中,教师的一些言行,学生就比较能够接受。这时,即使教师在学生屁股上拍一巴掌也不为过,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老师在给他留足面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一种师长对晚辈的拳拳之爱,真挚的爱。反过来学生就会把所体会到的师爱,转化为对教师的敬,对教师的爱,即达到了师生情感的融合。这种有分寸的行为举止,正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慈严相济”的准确生动的诠释。是技巧,更是艺术。
3.教师的言语交流
应该说,言语的交流比较而言更为普遍。很多教师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扮演着一个个说客的角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强调,老师是多么多么地爱你们。说得学生如小鸡吃食般不住的点头,最终学生能够记住多少,不得而知。我们需要一种动人心弦的爱的方式,让学生刻骨铭心。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例,定能给大家以启发。我中学的班主任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记忆犹新。他一走进教室,就告诉我们他要点名,但手中却空空如也,并没有拿花名册,全班同学纳闷。接着,只听刘老师说:“我先从男生宿舍点起,请注意听,301……302……”就这样刘老师一个不落地把全班60多名学生的名字一一点出,好几个学生的人名用字为了追求个性,我们都认不出来,但刘老师无一点错。点名刚结束,教师里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教学楼。试想,刘老师为了这次寻常而又不简单的点名,花了多少心血?是半夜未眠,反复记忆;还是不时翻阅字典,力求准确;还是……这无疑体现了刘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把每个学生都装进他的心底。学生在感受这种“特别的爱”的同时,用热烈的掌声回报教师,来表示对教师由衷的敬佩和接纳。教师点名,学生答到,如此简单。但刘老师以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方式,使教师情,学生情,情情相融。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把对每个学生的爱,化作社会的需要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立身于这样的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和技巧,把自己的一颗真心交给学生,才能爱得高尚而纯洁,爱得深沉而牢固,爱得科学而艺术。
参考文献
[1] 克鲁普斯卡娅:《怎样热爱孩子》,引自《教师师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3] 赞科夫:《和教师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收稿日期:2011-05-17
【关键词】语言;艺术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arts teachers
Luo Ping
【Abstract】Education is a major event can not be perfunctory, it is the science and artistry of perfect unity. How do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unity. This requires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tively seize the Feeling of Atmosphere. Through teaching, the teacher students love Qinru heart and touches the hearts of students, causing a strong emotional response from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yes of teachers, behavior, speech areas,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arts teachers to talk about, so to reflect the great wisdom of teaching.
【Key words】language; Arts
教学是一件不可敷衍的大事,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何做到两个特性的完美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把握师生情感交融氛围的营造。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通过教学活动,如何将教师之爱沁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反响,理所当然要用爱的语言及时表达和传递给学生。
语言从广义说应当包括肢体语言和话语语言。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爱的过程中,具体以教师的眼神、行为举止、言语交流的运用为例,来谈谈这些语言表达的智慧和技巧。
1.教师的眼神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让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或和蔼可亲,或温文尔雅,或激情四射的内心世界,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有些没经验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来组织教学,他们要么眼睛只看着前几排学生,造成强烈的目光对视而使学生脸红心跳,而那些后排的学生也会感到不被老师关注,倍遭冷落,造成心理打击。要么眼睛只看着自己的脚尖或不停地看窗外,显得局促不安,和所有学生疏远。甚者不时仰望天花板,似乎在数日光灯管,让人感到心不在焉。富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恰到好处的运用眼神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他们会常把目光投向后排学生,关注后排学生,目光与之接触,但不过多凝视。同时前排学生也不会感到被疏远,因为他们本身处在教师视线覆盖范围之内,并和教师零距离接触较多。这样就达到了一眼统摄全班的效果。一般地说,教师眼神的关注情况会因对学生的偏爱状况而无意识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习惯驱使下,教师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那些优秀的学生,即便在提问时,眼神里也透露着更多的期待和热情。诚然,就造成了学生接收眼神语言信号的不公正“待遇”,导致未受教师眼神关注学生的冷落、忽视感。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消极思想,情感上受到严重挫伤,引起心灵深处的不满和惆怅,这是教师运用眼神施爱的失败。
因此,教师要变不自觉为自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眼神,将眼神的运用上升到艺术的高度,特别对于一些差生,应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从而,从心理上拉近与每个学生间的距离。
2.教师的行为举止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不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手势。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意味。诸如对生病学生的探视,甚至扬手一个 “打”的举动,像《我的老师》中的 蔡老师那样,“将教鞭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无不倾注着教师无限的恨铁之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尊心较强。用上一代人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要求这一代人,已经有失科学性。例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底下扰乱课堂纪律,教师突然抓住一个典型,是大加训斥,杀一儆百;还是先进行制止,等下课后去办公室解决,正确的方法定为后者。在教师对学生“关起门来”面对面的批评教育中,教师的一些言行,学生就比较能够接受。这时,即使教师在学生屁股上拍一巴掌也不为过,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老师在给他留足面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一种师长对晚辈的拳拳之爱,真挚的爱。反过来学生就会把所体会到的师爱,转化为对教师的敬,对教师的爱,即达到了师生情感的融合。这种有分寸的行为举止,正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慈严相济”的准确生动的诠释。是技巧,更是艺术。
3.教师的言语交流
应该说,言语的交流比较而言更为普遍。很多教师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扮演着一个个说客的角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强调,老师是多么多么地爱你们。说得学生如小鸡吃食般不住的点头,最终学生能够记住多少,不得而知。我们需要一种动人心弦的爱的方式,让学生刻骨铭心。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例,定能给大家以启发。我中学的班主任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记忆犹新。他一走进教室,就告诉我们他要点名,但手中却空空如也,并没有拿花名册,全班同学纳闷。接着,只听刘老师说:“我先从男生宿舍点起,请注意听,301……302……”就这样刘老师一个不落地把全班60多名学生的名字一一点出,好几个学生的人名用字为了追求个性,我们都认不出来,但刘老师无一点错。点名刚结束,教师里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教学楼。试想,刘老师为了这次寻常而又不简单的点名,花了多少心血?是半夜未眠,反复记忆;还是不时翻阅字典,力求准确;还是……这无疑体现了刘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把每个学生都装进他的心底。学生在感受这种“特别的爱”的同时,用热烈的掌声回报教师,来表示对教师由衷的敬佩和接纳。教师点名,学生答到,如此简单。但刘老师以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方式,使教师情,学生情,情情相融。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把对每个学生的爱,化作社会的需要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立身于这样的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和技巧,把自己的一颗真心交给学生,才能爱得高尚而纯洁,爱得深沉而牢固,爱得科学而艺术。
参考文献
[1] 克鲁普斯卡娅:《怎样热爱孩子》,引自《教师师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3] 赞科夫:《和教师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收稿日期: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