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一门主要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与德育结构。以史育德,能很好地体现出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多去了解、熟悉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及淳厚民风和崇高的气节等,主动地去探究一些时代精神的先进典范,把优秀的民族精神转化为青少年们的思想素质和优秀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7-02
引言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最好的学科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着力探索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将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道德因素挖掘出来,然后再借助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传授给学生们一定的知识后,还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逐渐地形成稳定的内化道德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浅析几点教学见解,以其为其他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很多体现爱国主义伟大情感的历史实例,比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郑成功成功地收复了台湾等等,基于此,历史教师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素材融入到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讲解。
例如,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和邓世昌有关的英勇故事:海战时,邓世昌所带领的“致远”号表现的异常英勇,尽管在舰上弹药即将耗完的危急关头,邓世昌仍然动员全体的官兵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的主力舰——“吉野”号撞去,准备与它同归于尽。在被击中坠落海中以后,邓世昌也誓与战舰共存亡,拒绝他人的相救,“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最终,邓世昌壮烈殉国。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邓世昌的这一真实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也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邓世昌崇高的民族气节,也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起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行为所产生出来的爱憎好恶等情感体验。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一些道德榜样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可以结合比较法与直观教学法进行。只要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在比较中出真知。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对比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一些道德行为,通过比较,建立他们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例如,民族英雄岳飞与投降求荣的秦桧的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也都能够在鲜明的人物对比中去感受道德评价的标准。历史中的一些真实的道德形象则能够强烈地震撼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也是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比如铁人王进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都是有着不朽的价值与永恒的生命力的,这些都是学生们要学习的榜样。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凸显历史课的德育功能
丰富多姿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也可以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鲜活起来,而且还能够凸显出历史的德育功能,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地选用一些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或者是漫画、故事等,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当中。
例如,在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爱国影片《我的1919》,然后再截取出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和日本代表们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视频。“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的话音未落,教室里也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都情不自禁地说到:“还我山东!打倒北洋政府!”学生们也都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和当年青年学生一样的爱国口号……通过这些有效方式的引进,学生们也都能够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他们也都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通过讨论法渗透德育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给学生适当地设计一些习题,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分清是非,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水平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章节内容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对这一段历史了解的比较片面,更有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他们只看到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功绩,但是却看不到他们的过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结合教材的内容,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必要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伟人的功绩,又能够看到他们由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经过讨论还掌握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而且他们也学会了要学习古人身上的一些优点,摒弃一些缺点与不足。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学生也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则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从小抓起,从下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具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时,历史教师要能够充分地重视历史学科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功能,寓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必要时,还要对其导之以行,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适应时代需要的 “四有新人”做出自己的一份浅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2]班华. 现代教育论[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9.
[3]崔国成.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4]胡玉萍.论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Z1).
[5]王定华主编《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6]傅强.初中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2:9-10.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7-02
引言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最好的学科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着力探索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将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道德因素挖掘出来,然后再借助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传授给学生们一定的知识后,还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逐渐地形成稳定的内化道德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浅析几点教学见解,以其为其他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很多体现爱国主义伟大情感的历史实例,比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郑成功成功地收复了台湾等等,基于此,历史教师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素材融入到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讲解。
例如,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和邓世昌有关的英勇故事:海战时,邓世昌所带领的“致远”号表现的异常英勇,尽管在舰上弹药即将耗完的危急关头,邓世昌仍然动员全体的官兵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的主力舰——“吉野”号撞去,准备与它同归于尽。在被击中坠落海中以后,邓世昌也誓与战舰共存亡,拒绝他人的相救,“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最终,邓世昌壮烈殉国。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邓世昌的这一真实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也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邓世昌崇高的民族气节,也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起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行为所产生出来的爱憎好恶等情感体验。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一些道德榜样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可以结合比较法与直观教学法进行。只要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在比较中出真知。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对比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一些道德行为,通过比较,建立他们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例如,民族英雄岳飞与投降求荣的秦桧的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也都能够在鲜明的人物对比中去感受道德评价的标准。历史中的一些真实的道德形象则能够强烈地震撼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也是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比如铁人王进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都是有着不朽的价值与永恒的生命力的,这些都是学生们要学习的榜样。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凸显历史课的德育功能
丰富多姿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也可以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鲜活起来,而且还能够凸显出历史的德育功能,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地选用一些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或者是漫画、故事等,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当中。
例如,在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爱国影片《我的1919》,然后再截取出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和日本代表们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视频。“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的话音未落,教室里也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都情不自禁地说到:“还我山东!打倒北洋政府!”学生们也都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和当年青年学生一样的爱国口号……通过这些有效方式的引进,学生们也都能够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他们也都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通过讨论法渗透德育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给学生适当地设计一些习题,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分清是非,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水平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章节内容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对这一段历史了解的比较片面,更有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他们只看到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功绩,但是却看不到他们的过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结合教材的内容,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必要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伟人的功绩,又能够看到他们由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经过讨论还掌握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而且他们也学会了要学习古人身上的一些优点,摒弃一些缺点与不足。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学生也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则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从小抓起,从下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具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时,历史教师要能够充分地重视历史学科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功能,寓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必要时,还要对其导之以行,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适应时代需要的 “四有新人”做出自己的一份浅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2]班华. 现代教育论[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9.
[3]崔国成.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4]胡玉萍.论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Z1).
[5]王定华主编《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6]傅强.初中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