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在互联网+时代不断高速,给诈骗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利用个人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私人订制式的诈骗,这种诈骗成功率远远高于盲骗的几率,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精准诈骗没有行业领域和年龄段的限制,从商户到白领,再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有可能会掉进精准诈骗的陷阱。精准诈骗已经演变成一种全新,高效,高能的诈骗方式,让当代的大学生难以防范。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诈骗;社会风气
在我国的互联网公民中,性别比例相对平衡,网民多以10~40岁年龄段之间,网民占比最大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在近几年中,网民学历大学专科和本科以上占比有明显上升情况。根据上述现象可知,互联网信息已经扎根我国社会生活中,以大学生为主体来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但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电信诈骗,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对大学生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
一、网络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全民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逐渐将社会的万事万物容纳近一张无形的网中。在编织的这张大网中,一切事物都被错综复杂的关系联系着,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极大的便利,信息的快捷性、准确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发展动力。但是互联网同时也被诈骗者所利用,网络电信诈骗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和范围,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互联网和传统网络之间市场主体的联系和合作,让诈骗者有了更多的时机来进行诈骗行为,也给网络电信诈骗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受骗主客观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乏力,缺乏合作
我国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机制,在追捕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巨大导致了很多诈骗案件被搁置。诈骗犯罪分子的成本较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观的给诈骗者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网络环境。
2.社会风气浮躁,滋生诈骗温床
在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党和国家政府的积极领导下,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个社会风气都都是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状态。但是仍然会存在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领域,极度缺乏诚信,思想观念,社会道德现象,人们的思维中比较多的崇尚拜金主义,损人利己等行为,社会风气整体比较浮躁。
3.大学生防骗意识不强
根据市场的各项调研显示,在我国网民群体中规模最大的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中大多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初次离开父母、去异地城市求学、对社会涉世未深、容易相信他人,这些特点都成为网络电信诈骗者中重点关注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前对校内几百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经历过受骗,其中女生占比达到70%以上,入学的大一新生受骗人数要远低于其他年级。在受骗原因的选项中,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自身防范意识差,对他人容易相信社会风气浮躁,执法力度和监管程度不够这三个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会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与社会上有了更多的接触后,受骗的几率会大幅度的提升。在受骗事件发生以后,可以吸取到其中的教训,客观的分析出受骗原因。
三、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有效路径
1.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
在网络电信诈骗事件中,能够有效打击诈骗的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統一联动。联合多地的警方展开相关的排查,重拳出击,彻底粉碎诈骗邪恶势力,捍卫正义。所涉及到的部门需要齐心协力,共同破案,联合打击。对未来打击网络电信诈骗有着良好的警示作用,也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源上切断网络电信诈骗的一切可乘之机。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理社会风气
由于现在整体社会风气都较为浮躁,因此要整治社会的不良风气,这一行动离不开党和国家政府的相关行动和整治决心。对于社会风气的整治,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要在社会和群众之间加大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含义,让人们可以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社会和公民的基本要求,并转化为自身的优秀道德品质。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
面对近来针对大学生网络诈骗事件的现实情况,除了提高以上两种有效路径,同时最根本的预防方式是从大学生自身情况出发,要提高个人的防诈骗意识和辨别诈骗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如何才能够在互联网环境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新课程。不仅需要大学生用心学习,而且对于教师也要提高对该教育的重视程度。要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做人要正派,不要为了贪图小利,或者为了达到所谓的目的去寻找捷径,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四、总结
加强有关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和知识,通过积极的思想引导,在知识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防骗意识。对于教师要时刻关注和研究最新的诈骗手段和特征,给学生做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提高大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也要相互合作,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同时国家和法律监管部门要对不法分子进行约束和管制。
参考文献
[1]杨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118-121.
[2]任剑岚.“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机制探究.
[3]雷鸣.关于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电信诈骗预防及信息干预探讨[J].法制博览,2019(12):176-176.
作者简介
伍君(1977.12.04—),男,汉,湖南省新化县,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诈骗;社会风气
在我国的互联网公民中,性别比例相对平衡,网民多以10~40岁年龄段之间,网民占比最大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在近几年中,网民学历大学专科和本科以上占比有明显上升情况。根据上述现象可知,互联网信息已经扎根我国社会生活中,以大学生为主体来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但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电信诈骗,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对大学生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
一、网络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全民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逐渐将社会的万事万物容纳近一张无形的网中。在编织的这张大网中,一切事物都被错综复杂的关系联系着,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极大的便利,信息的快捷性、准确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发展动力。但是互联网同时也被诈骗者所利用,网络电信诈骗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和范围,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互联网和传统网络之间市场主体的联系和合作,让诈骗者有了更多的时机来进行诈骗行为,也给网络电信诈骗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受骗主客观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乏力,缺乏合作
我国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机制,在追捕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巨大导致了很多诈骗案件被搁置。诈骗犯罪分子的成本较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观的给诈骗者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网络环境。
2.社会风气浮躁,滋生诈骗温床
在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党和国家政府的积极领导下,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个社会风气都都是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状态。但是仍然会存在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和领域,极度缺乏诚信,思想观念,社会道德现象,人们的思维中比较多的崇尚拜金主义,损人利己等行为,社会风气整体比较浮躁。
3.大学生防骗意识不强
根据市场的各项调研显示,在我国网民群体中规模最大的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中大多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初次离开父母、去异地城市求学、对社会涉世未深、容易相信他人,这些特点都成为网络电信诈骗者中重点关注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前对校内几百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经历过受骗,其中女生占比达到70%以上,入学的大一新生受骗人数要远低于其他年级。在受骗原因的选项中,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自身防范意识差,对他人容易相信社会风气浮躁,执法力度和监管程度不够这三个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会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与社会上有了更多的接触后,受骗的几率会大幅度的提升。在受骗事件发生以后,可以吸取到其中的教训,客观的分析出受骗原因。
三、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有效路径
1.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
在网络电信诈骗事件中,能够有效打击诈骗的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統一联动。联合多地的警方展开相关的排查,重拳出击,彻底粉碎诈骗邪恶势力,捍卫正义。所涉及到的部门需要齐心协力,共同破案,联合打击。对未来打击网络电信诈骗有着良好的警示作用,也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源上切断网络电信诈骗的一切可乘之机。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治理社会风气
由于现在整体社会风气都较为浮躁,因此要整治社会的不良风气,这一行动离不开党和国家政府的相关行动和整治决心。对于社会风气的整治,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要在社会和群众之间加大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含义,让人们可以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社会和公民的基本要求,并转化为自身的优秀道德品质。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
面对近来针对大学生网络诈骗事件的现实情况,除了提高以上两种有效路径,同时最根本的预防方式是从大学生自身情况出发,要提高个人的防诈骗意识和辨别诈骗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如何才能够在互联网环境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新课程。不仅需要大学生用心学习,而且对于教师也要提高对该教育的重视程度。要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做人要正派,不要为了贪图小利,或者为了达到所谓的目的去寻找捷径,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四、总结
加强有关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和知识,通过积极的思想引导,在知识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防骗意识。对于教师要时刻关注和研究最新的诈骗手段和特征,给学生做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提高大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也要相互合作,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同时国家和法律监管部门要对不法分子进行约束和管制。
参考文献
[1]杨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118-121.
[2]任剑岚.“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机制探究.
[3]雷鸣.关于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电信诈骗预防及信息干预探讨[J].法制博览,2019(12):176-176.
作者简介
伍君(1977.12.04—),男,汉,湖南省新化县,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