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应用不断广泛,给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通过几年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就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为例,从以下两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及意义
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知识,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将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改革起到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知识涵盖面,扩充知识容量。例如,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就有许多扩展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2、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由于信息的快速反馈,教师在讲课时就更有针对性,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式、节奏等。
3、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等非创造性劳动。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教学真谛。在电子教室系统中还提供了作业分发及作业上传等功能,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反馈模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4、在“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有专门针对学生学习板块——“学习指导”,在那里,学生可以通过快速的训练,刺激敏捷思维的形成。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挥。
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可以达到中学语文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可以快速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达到语文教学优化的目标。进行学科整合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体现出如下的优点: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缺乏图片资料,内容枯燥的弊病。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真正起到了化难为易,形象直观的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能力。信息技术的动画、色彩、音响效果的应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传统教学中的”演绎法”与信息技术的优势重组,实现了对抽象问题的形象化、直观化的处理,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完成课堂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沧桑变化,你想对后世的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输入计算机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不断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但是归根结底信息技术也仅仅只是一种技术,仅仅只是一种为了教育教学取得更明显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那么,在实现学科整合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应该“换汤不换药”。
有些老师在制作教辅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只管点鼠标,一路“下一步”、“下一步”……,虽然这种方式在教学中省劲不少,但其本质仍然是“灌输式”的,只是把书本知识搬到电脑中而已,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凡是能够用一般教辅用具,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不必用计算机课件展示。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而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拐杖。
2、注意课件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在课件制作时,有的老师将课件的界面修饰得过于花哨,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而注意力的分散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地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相反的,有些课件制作又过于呆板,学生面对这样的课件就如同在和一个了无生趣的人在交流,丝毫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呆板单调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只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两点是我们在进行学科整合时应该尽力避免的。
3、不应该照搬照抄。
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大多数的老师还不能独立制作课件,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互连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在网络环境中,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有些教师不加选择,采取全盘的“拿来主义”,这样做我认为弊大于利。使用什么样的语文课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授课环境、知识结构及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以适应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们教师必须走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不断学习课改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早适应学科整合的课改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第35期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及意义
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知识,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将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改革起到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知识涵盖面,扩充知识容量。例如,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就有许多扩展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2、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由于信息的快速反馈,教师在讲课时就更有针对性,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式、节奏等。
3、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等非创造性劳动。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教学真谛。在电子教室系统中还提供了作业分发及作业上传等功能,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反馈模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4、在“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有专门针对学生学习板块——“学习指导”,在那里,学生可以通过快速的训练,刺激敏捷思维的形成。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挥。
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可以达到中学语文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可以快速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达到语文教学优化的目标。进行学科整合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体现出如下的优点: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缺乏图片资料,内容枯燥的弊病。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真正起到了化难为易,形象直观的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能力。信息技术的动画、色彩、音响效果的应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传统教学中的”演绎法”与信息技术的优势重组,实现了对抽象问题的形象化、直观化的处理,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完成课堂教学后,我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沧桑变化,你想对后世的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输入计算机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不断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但是归根结底信息技术也仅仅只是一种技术,仅仅只是一种为了教育教学取得更明显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那么,在实现学科整合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应该“换汤不换药”。
有些老师在制作教辅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只管点鼠标,一路“下一步”、“下一步”……,虽然这种方式在教学中省劲不少,但其本质仍然是“灌输式”的,只是把书本知识搬到电脑中而已,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凡是能够用一般教辅用具,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不必用计算机课件展示。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而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拐杖。
2、注意课件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在课件制作时,有的老师将课件的界面修饰得过于花哨,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而注意力的分散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地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相反的,有些课件制作又过于呆板,学生面对这样的课件就如同在和一个了无生趣的人在交流,丝毫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呆板单调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只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两点是我们在进行学科整合时应该尽力避免的。
3、不应该照搬照抄。
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大多数的老师还不能独立制作课件,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互连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在网络环境中,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有些教师不加选择,采取全盘的“拿来主义”,这样做我认为弊大于利。使用什么样的语文课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授课环境、知识结构及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以适应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们教师必须走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不断学习课改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早适应学科整合的课改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