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通过跟踪分析新课程高考试题,发现新课程高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当前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本文就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意义、途径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地理 社会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些个年头了,细细分析这些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并与以往相比,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①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③区域地理试题比重上升,充分说明高考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的考查有所侧重;④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更重要的是,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必需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对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中地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令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爱好。因此,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作了很大的调整,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国内外新闻实际,使学习书本知识与投入社会实践相统一。
其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地理教学。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必然也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内容还会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地理教学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途径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关键是合理地运用课堂渗透、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大途径,积极创造条件,为其实施铺平道路。
2.1 课堂渗透。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冲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地理学科内容涉及到各种人类活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区域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教育,才能使其落到实处。
做好课堂渗透,首先要选好内容。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各章节的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因素,找出渗透点,多积累教育素材,合理组织渗透内容,找到教学大纲和实例教学的结合点。最好能在教学实践中组织本教研组老师深入探讨和教学大纲中知识点对应的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内容,列成系列表格,并不断修订、完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在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两大方向: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该把地理科学技术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材要反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等问题。
其次要找好渗透的方式。在课堂渗透社会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优化课堂教学:①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地理学科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发现,促进其他学科以及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想。如:我国神州飞船的发射,让学生注意各号神州飞船发射的相关信息,思考其发射窗口的选择,地点的选择等问题,从而归纳总结航天基地的选择条件,发射时间需考虑的问题等。②结合地理史实,介绍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如:三国时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率孙刘联军大胜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③结合直观体验,通过幻灯、投影、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技术意识,培养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如:地球运动中的影子问题,可通过演示“立竿见影”。④结合乡土知识,把乡土地理内容渗透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使地理教学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社会性,促进地理科学与社会,特别是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如:讲到“汽车站的建设”时,可提供地方的交通图,查找长途汽车站位置,分析其区位。
2.2 开展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是强化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趣味性、创造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2.2.1 开展趣味小实验制作,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写作。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乒乓球或小皮球上划经纬线和大洲轮廓,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再利用阳光、灯光或蜡烛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现象;又如: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制作孔明灯。实践表明,通过地理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2.2 举办科技专题讲座。介绍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地理学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地理与社会的关系。如举办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题讲座,介绍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介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涉及的技术问题等。
2.2.3 运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如组织学生观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收集科技信息、开展科技竞赛等。
2.3 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当然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参观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气象站、水文站、天文馆、野外实践基地,进行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了解地理知识在各领域的运用,增强科技和社会意识。②实践探索。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在缺少定向工具的条件下,判断地理方位,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线路设计、地理实地考察与参观,绘制实地等高线地形图形图、剖面图、采集岩石、动植物,土壤标本等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地理科学意识。此外,还有竞赛活动、展览演示、撰写论文、开展专题讲座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深化认识,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了解社会,懂得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地理新课程标准
2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3 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黄雨青.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谐社会教育[J].法制 与社会,2007(12)
5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地理 社会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些个年头了,细细分析这些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并与以往相比,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①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③区域地理试题比重上升,充分说明高考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的考查有所侧重;④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更重要的是,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必需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对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中地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令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爱好。因此,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作了很大的调整,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国内外新闻实际,使学习书本知识与投入社会实践相统一。
其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地理教学。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必然也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内容还会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地理教学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途径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关键是合理地运用课堂渗透、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大途径,积极创造条件,为其实施铺平道路。
2.1 课堂渗透。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冲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地理学科内容涉及到各种人类活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区域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教育,才能使其落到实处。
做好课堂渗透,首先要选好内容。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各章节的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因素,找出渗透点,多积累教育素材,合理组织渗透内容,找到教学大纲和实例教学的结合点。最好能在教学实践中组织本教研组老师深入探讨和教学大纲中知识点对应的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内容,列成系列表格,并不断修订、完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在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两大方向: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该把地理科学技术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材要反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等问题。
其次要找好渗透的方式。在课堂渗透社会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优化课堂教学:①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地理学科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发现,促进其他学科以及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想。如:我国神州飞船的发射,让学生注意各号神州飞船发射的相关信息,思考其发射窗口的选择,地点的选择等问题,从而归纳总结航天基地的选择条件,发射时间需考虑的问题等。②结合地理史实,介绍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如:三国时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率孙刘联军大胜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③结合直观体验,通过幻灯、投影、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技术意识,培养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如:地球运动中的影子问题,可通过演示“立竿见影”。④结合乡土知识,把乡土地理内容渗透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使地理教学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社会性,促进地理科学与社会,特别是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如:讲到“汽车站的建设”时,可提供地方的交通图,查找长途汽车站位置,分析其区位。
2.2 开展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是强化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趣味性、创造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2.2.1 开展趣味小实验制作,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写作。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乒乓球或小皮球上划经纬线和大洲轮廓,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再利用阳光、灯光或蜡烛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现象;又如: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制作孔明灯。实践表明,通过地理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2.2 举办科技专题讲座。介绍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地理学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地理与社会的关系。如举办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题讲座,介绍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介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涉及的技术问题等。
2.2.3 运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如组织学生观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收集科技信息、开展科技竞赛等。
2.3 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当然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参观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气象站、水文站、天文馆、野外实践基地,进行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了解地理知识在各领域的运用,增强科技和社会意识。②实践探索。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在缺少定向工具的条件下,判断地理方位,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线路设计、地理实地考察与参观,绘制实地等高线地形图形图、剖面图、采集岩石、动植物,土壤标本等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地理科学意识。此外,还有竞赛活动、展览演示、撰写论文、开展专题讲座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深化认识,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了解社会,懂得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地理新课程标准
2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3 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黄雨青.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谐社会教育[J].法制 与社会,2007(12)
5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