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高考看高中地理与社会生活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通过跟踪分析新课程高考试题,发现新课程高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当前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本文就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意义、途径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地理 社会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些个年头了,细细分析这些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并与以往相比,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①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③区域地理试题比重上升,充分说明高考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的考查有所侧重;④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更重要的是,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必需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对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中地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③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令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爱好。因此,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体系上作了很大的调整,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国内外新闻实际,使学习书本知识与投入社会实践相统一。
  其次,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地理教学。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必然也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内容还会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地理教学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 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途径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联系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关键是合理地运用课堂渗透、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大途径,积极创造条件,为其实施铺平道路。
  2.1 课堂渗透。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冲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地理学科内容涉及到各种人类活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区域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教育,才能使其落到实处。
  做好课堂渗透,首先要选好内容。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各章节的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因素,找出渗透点,多积累教育素材,合理组织渗透内容,找到教学大纲和实例教学的结合点。最好能在教学实践中组织本教研组老师深入探讨和教学大纲中知识点对应的社会生活实例教学内容,列成系列表格,并不断修订、完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在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两大方向: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该把地理科学技术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材要反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等问题。
  其次要找好渗透的方式。在课堂渗透社会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优化课堂教学:①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地理学科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发现,促进其他学科以及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想。如:我国神州飞船的发射,让学生注意各号神州飞船发射的相关信息,思考其发射窗口的选择,地点的选择等问题,从而归纳总结航天基地的选择条件,发射时间需考虑的问题等。②结合地理史实,介绍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如:三国时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率孙刘联军大胜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③结合直观体验,通过幻灯、投影、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技术意识,培养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如:地球运动中的影子问题,可通过演示“立竿见影”。④结合乡土知识,把乡土地理内容渗透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使地理教学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社会性,促进地理科学与社会,特别是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如:讲到“汽车站的建设”时,可提供地方的交通图,查找长途汽车站位置,分析其区位。
  2.2 开展课外活动。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是强化社会生活实例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趣味性、创造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2.2.1 开展趣味小实验制作,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写作。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乒乓球或小皮球上划经纬线和大洲轮廓,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再利用阳光、灯光或蜡烛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现象;又如: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制作孔明灯。实践表明,通过地理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2.2 举办科技专题讲座。介绍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地理学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地理与社会的关系。如举办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题讲座,介绍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介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涉及的技术问题等。
  2.2.3 运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如组织学生观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收集科技信息、开展科技竞赛等。
  2.3 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当然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参观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气象站、水文站、天文馆、野外实践基地,进行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了解地理知识在各领域的运用,增强科技和社会意识。②实践探索。组织学生到野外活动,在缺少定向工具的条件下,判断地理方位,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线路设计、地理实地考察与参观,绘制实地等高线地形图形图、剖面图、采集岩石、动植物,土壤标本等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地理科学意识。此外,还有竞赛活动、展览演示、撰写论文、开展专题讲座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深化认识,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社会生活实例教学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了解社会,懂得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地理新课程标准
  2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3 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黄雨青.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和谐社会教育[J].法制 与社会,2007(12)
  5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其他文献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  1 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与学术的权威,学生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有唯师是从,处于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而教师过分依赖个人的知识魅力和压制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学生,这种师生间不平等的课堂教学会大大地封闭学生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1 注重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究真知与获得能力的动力源泉。持久的兴趣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保证,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来说,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协调师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高度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防止和消除感情上的隔阂,使学生“亲其
期刊
【摘 要】 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教学实践 激励性评价 自主性实验    化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型,它是对化学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类型概括化的结果,是为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任务、实施既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而采取
期刊
初中作文写作要注重写作素材的选择,通常我们的写作素材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那份现实生活的素材,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直接生活素材”,另一种是来自于我们平时阅读的各种书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它们是作家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素材加工而成的艺术真实,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间接生活素材”。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我素来情有独钟。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不管诗歌、散文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说话、复核、口语交际等,给他们创设口语训练的情境。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口语 训练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叶圣陶先生说:“遵循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听说读写同样重要,小学尤其要重视‘说’的训练。”高年级学生迅速进入了书面语言的新阶段,但口头表达
期刊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展开,经过几年的摸索,广大数学教师已经清楚的看到教改并不光是“换了本子”,老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在更新。“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不在是一句空话了。那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此我想提一些建议,和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探讨。  1 重视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创设学习和实验情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分层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创新教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积极向前推进。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提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科学探究实施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分析,阐述了科学探究的关健在于教师的诱导的观点,并就如何做好的诱导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科学探究 诱导 新课程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活动越来越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但受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一线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够;探究的方向过于偏离主题;教师强行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无师自通的最佳门径。在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急剧加快的今天,阅读教学要顺应信息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别无他路。  1 学生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粘贴”,好比冷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