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创设学习和实验情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分层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创新教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积极向前推进。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提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其中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1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化学新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实施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化学内容,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探究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应用。即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实验)——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喜悦,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和信心。
2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改革
此法可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能力大有益处。比如,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在高一学生学习了过氧化氢的性质后,有意识启发学生思考过氧化氢的性质有什么应用。学生思考后提出:可根据过氧化氢不稳定的性质,利用二氧化锰催化,设计更简便的实验方法迅速制得氧气。那么,该实验应如何设计。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药品的性质和实验目的等来设计实验,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3 重视形成性评价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不同,探究性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如它要求评价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是否能够提出明确的问题,是否能够依据问题和条件制订并实施计划。是否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要对一个学生进行上述较为全面的评价,仅靠终结性评价是不能实现的。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演绎思维能力水平。
4 增加探究性试验,注重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
打破指定的实验方案,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效能,还实验以本来面目,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发现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硫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道实验题:如何通过实验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对于此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各种答案,老师再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5 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证据,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探究性教学则注重让学生亲身领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探究过程,证据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关键之一。通过收集证据、依据事实作出解释等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习惯,养成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6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分层合作学习
《化学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分层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学习。此模式中,首先要解决好分层的问题,否则合作学习会被大多数优生包办。为了让每个学生主动、平等地参与,可先将学生按“优生——中间生——学困生”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对不同小组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练习分层,课外作业分层”,在此基础上再解决合作学习的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让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在组内、组间恰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十分重视个体责任,使每位学生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学困生的自暴自弃,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我。
7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化学知识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并能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
8 有效地实施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的对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规律以声像、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再现,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周卫勇等.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徐学福编译.美国“探究性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 2001.08
4 腾大春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创新教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积极向前推进。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提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其中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1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化学新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实施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化学内容,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探究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应用。即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实验)——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喜悦,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和信心。
2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改革
此法可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能力大有益处。比如,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在高一学生学习了过氧化氢的性质后,有意识启发学生思考过氧化氢的性质有什么应用。学生思考后提出:可根据过氧化氢不稳定的性质,利用二氧化锰催化,设计更简便的实验方法迅速制得氧气。那么,该实验应如何设计。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药品的性质和实验目的等来设计实验,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3 重视形成性评价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不同,探究性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如它要求评价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哪些还模糊不清。是否能够提出明确的问题,是否能够依据问题和条件制订并实施计划。是否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要对一个学生进行上述较为全面的评价,仅靠终结性评价是不能实现的。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演绎思维能力水平。
4 增加探究性试验,注重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
打破指定的实验方案,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效能,还实验以本来面目,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发现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硫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道实验题:如何通过实验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对于此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各种答案,老师再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5 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证据,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探究性教学则注重让学生亲身领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探究过程,证据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关键之一。通过收集证据、依据事实作出解释等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习惯,养成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6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分层合作学习
《化学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分层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学习。此模式中,首先要解决好分层的问题,否则合作学习会被大多数优生包办。为了让每个学生主动、平等地参与,可先将学生按“优生——中间生——学困生”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对不同小组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练习分层,课外作业分层”,在此基础上再解决合作学习的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让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在组内、组间恰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十分重视个体责任,使每位学生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学困生的自暴自弃,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我。
7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化学知识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并能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
8 有效地实施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的对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规律以声像、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再现,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周卫勇等.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徐学福编译.美国“探究性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 2001.08
4 腾大春主编.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